读《包氏父子》有感
包氏父子是由短篇小说家张天翼所写,描述了民国时期的一对父子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催事件。儿子包国维是个学生,在当时能读起书的大部分是中产以上,全民义务教育还未开放,国家发展经济也不全面,在那个环境下读书就成了比较有钱人的生活了。 可包国维不同,他父亲是给大户后院干活的,算不上什么富裕工作,与厨师清洁同住后院简易房屋(包国维也居于此),一个月有10块,比起包国维上学费用加上其他整整50有多,可见父亲盼子成龙心切。可包国维读书无能,心术不正,只天勾搭富豪子弟,在外游手好闲,在家猴子称霸。勾搭富豪子弟也非什么大坏之事,可偏偏人家也瞧不上他,他也渴望得到他们的认可所以紧黏不离,如影随形。可到头来一场风雨一场空,还落下了一个打人的身名而被学校除名最后草草落场。 包国维的性情格调起源于他父亲的纵容溺爱,包国维从小母亲去世,父亲一手扶养,思于愧对自己儿子于是乎省吃俭用不惜借钱来供自己儿子念书,希望自己儿子长大成人能有才,能脱离自己父亲的处境,身居高位。可是他的教育理念也深深害了自己的儿子,他的纵容使得自己儿子最后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啼笑皆非。有时候阶级的不同注定事情有多方向的发展,讽刺小说的大部分也是对人性在对阶级的服从,奴隶。在被学校派发留级被父亲询问,包国维说“郭纯也留级了,他还留了两级呢。”为什么别人可以留级自己不行,他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行,他的眼光是差劲的,他不懂得通过学习来向富豪子弟靠拢,而是阿谀奉承达到目的可是也差一点意思。一谈论到阶级,大家都有吐不完的苦水。在那个时代因为自己的身份背景,别人的身份背景而被不公平对待。身份地位的高低也能让别人高看一眼,让人畏惧一分。 快乐并不取决于自己拥有多少,而取决于别人拥有多少。现在的自己有网络有智能手机有高科技,谁敢说现代人比古时的人快乐呢,不一样有人想不开,寻短见!快乐永远是攀比得来的,这是人之本性,要完全改变困难至极。司丹康不见了,另外的司丹康又来了,你用的是司丹康?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