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看 新瑶海》第167期|合肥瑶海:让党的创新理论进千家入万户


先进模范到生产建设一线用经历讲述工匠精神,年逾七旬的老党员进社区以身边变化讲述国家发展,专家学者深入工厂车间播撒创新火种……在合肥市瑶海区的龙岗开发区,一堂堂生动的微党课、一次次润物无声的基层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

持之以恒 “不老翁”宣讲效果行之有效
8月29日上午,在瑶海区龙岗开发区王岗社区恒大城小区,一场由瑶海区“龙耕四季”理论宣讲团组织的宣讲活动如期举行,现场为孩子们演讲的正是“不老翁”宣讲团的宣讲员蒲绪成。

理论宣讲,如何创新,蒲绪成时常会思考这个问题。
如何把党的创新理论与基层实践相结合,用生活化的讲述来表达,这就需要宣讲员在平时下功夫。

活学活用,用理论去引导实践。在龙岗开发区的东景苑小区,这里的党支部书记陈传镇正在用实际行动向身边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记者了解到,陈传镇除了是龙岗开发区东景苑小区党支部书记,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瑶海区“龙耕四季”理论宣讲团“不老翁”宣讲团的宣讲员,多年来他一直扎根基层,把各种新政策新变化新发展播散到群众中去。

热情不减、笑脸相迎。陈传镇和同事们正在用一如既往的行动去践行垃圾分类的基层宣传工作。

点滴努力,句句宣讲,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潜移默化到每个人的心中,润物无声。宣讲改变的不仅是可见的环境,还有深植于心的理念。
深耕细作 “青年号”让理论号角吹得更嘹亮
实践出真知,在“龙耕四季”宣讲团中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走访入户,讲理论、送政策,把居民关切的政策及时输送到位,让居民关心的民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
8月29日上午,通过前期走访了解,“青年号”宣讲团宣讲员李慧敏又一次来到了居民夏晴的家中。

精准对接,把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及时了解、及时解决,这就成了李慧敏的日常工作。

把有效信息精准输送给刚需的人,背后需要像李慧敏这样的宣讲员做大量的功课。聚沙成塔,才能更好地处理好居民关心的身边事。
花开并蒂 “映山红”“姊妹花”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
让“宣讲之花”花开并蒂,这需要接续努力、播种浇灌。在瑶海区,“映山红”“姊妹花”宣讲团正在用理论知识育新人、兴文化。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在龙岗开发区的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每月都会不定期地给孩子们开设国学理论大课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让孩子从小接受国学精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黄忠倩十年如一日的在讲台上讲解国学经典,让学在瑶海的学生们受益匪浅。

和“映山红”宣讲团一样,“姊妹花”宣讲团也会经常给青少年讲解如何树立良好家风等方面的知识。

提质增效 “领头雁”让理论助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理论宣讲包含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何让理论宣讲成为瑶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先锋队”,需要宣讲队伍成员学好理论、悟透理论、用好理论,这样才能传递发展正能量,让理论知识贯穿高质量发展的整个过程。
为让宣讲活动更加“接地气”、更有“亲切感”、更富“生活味”,作为“领头雁”宣讲团的一员,郑晓枫结合自身工作、生活经历谈体会、说感悟,通过现场对话互动进一步了解企业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心声,让宣讲既引起“共鸣”,又引起“共情”。

同样作为“领头雁”其中一名成员还有安徽静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孙昌平,日常他不忘主动学习,积极地在集团上下召开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会议精神,鼓励大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聚焦转型发展、聚力基层治理。就业入学、医养保健、反邪反诈、安全防范、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群众在哪里,宣讲团就走到哪里,群众关心什么,宣讲团就讲什么,群众喜欢什么形式,宣讲团就运用什么形式。
始终把为民办实事融入大宣传、微宣讲,瑶海区“龙耕四季”理论宣讲团将接地气的理论之声声声入人心。巾帼英雄、青年大学生、小谭说法、红色夜巡队、党史宣讲小分队等各具特色的宣讲小分队,穿梭在小区、公园、商圈、工地、街头巷尾,持续营造崇德向善向上的主旋律,厚植砥砺奋进新征程、实干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共同筑牢团结奋斗主心骨。

编辑:沙金 制作:王晓娣
全媒体记者:李二明 许翼 解晓一 王嘉淇
新媒体发布:龚雪
主持人:宣艳 刘杰 配音:吴玲
执行制片人:朱千里
制片人:关堂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