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通史|片头片尾文案】第七十七集 永乐迁都

2022-01-04 08:28 作者:思琦的独家记忆  | 我要投稿

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迁都事件: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力排众议,从奄迁都到殷,开启了商朝此后二百多年的灿烂文明;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从栎阳迁都到咸阳,加快了秦国崛起的步伐;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到洛阳,赢得了中原文化的认同;公元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从上都开平府迁都燕京,改成大都,从此绘就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广阔的版图。迁都,需要足够的胆识与气魄,接下来,该轮到哪一位帝王了呢?

明朝迁都北京后,实际上加强了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是一个综合性工程,是一个走向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一步;不仅如此,迁都北京还相对缓和了宋、元以来中国经济南强北弱的趋势。尽管朱棣迁都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北方经济总体上仍然落后于南方,但国家权力中心的北迁,给北方注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给中国地域经济结构布局带来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也就是明政府正式迁都北京后的第四年,朱棣在第五次北征蒙古的回师途中,突然去世。

直到今天,关于朱棣迁都的争论还在继续,有人认为,正是迁都形成的天子狩边的局面,让明王朝在之后的二百年里,多次把都城暴露在蒙古军队及满洲八旗骑兵的攻击之下,并最终导致了明王朝的覆灭;更有人质疑,朱棣迁都是把眼光放在北方浩瀚的草原和沙漠,间接导致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停止,使地理大发现让位于西方。

朱棣死后,紫禁城金銮宝座上的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但这座百万民众为之付出艰辛劳作乃至生命的北京城,这座耗费永乐皇帝无数心血和帝国巨额财富的紫禁城,一直成为国人的目光聚焦之所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中枢。

之后近六百年中,除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的二十余年外,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枢。今天,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已不再是昔日的皇家禁地,而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已经成为两千多万人口共同生活的家园,同时也是13亿中国人共同的心灵家园。北京,它属于每一个中国人,也属于东方,属于世界。

【中国通史|片头片尾文案】第七十七集 永乐迁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