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品如何才能貫氣?這五個環節缺一不可!
書法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我們熟練掌握了筆法,結字和章法等環節,從臨帖步入到創作環節中,有許多技巧需要牢記掌握,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貫氣。
如何讓一幅書法作品具備貫氣的效果呢?

在不同的學習階段,貫氣自然也就不同。在最開始的創作階段,我們創作的書法作品自然是不貫氣的,爲什麼這麼說?
在創作的初級階段,就是把臨帖學來的字原原本本的搬到創作的書法作品當中,這些字離開了原先的環境,在一個新的環境中,這個字和他的上下左右可以說是獨立的,自然也就無法貫氣。
所以我們在創作書法作品的時候,就要運用在臨帖中,學習到的古人的技巧和一些綜合性的信息,和自己的書法作品相結合,從而達到貫氣的效果。

從微觀角度來說,書法上的貫氣是一個字中,點畫與點畫,偏旁與偏旁之間的呼應和顧盼,那麼從宏觀上,放眼整幅書法作品,貫氣就是字與字的呼應,行與行的呼應,是能讓章法更上一層的書法創作技巧。
在書法創作中,想要達到貫氣的效果,不僅上下字之間有一個連帶的關係,就連行與行,左右字同樣要達到呼應的效果。
字與字的連帶關係可以分爲實連和虛連,點畫直接的呼應關係和諧妥帖,就可以稱之爲貫氣,當然,這種呼應關係也是要從古法當中來,不能任意爲之的。

蘇軾說評價一幅作品要看五個要素,分別是神氣骨肉血,書法中的神從何而來?點畫有沒有力透紙背,結字是否迴歸古法,章法和諧統一,這些缺一不可,這就是書法的神。那麼氣也就是貫氣,整幅作品的氣息是否是貫通的,骨和肉可以理解爲筆畫的粗細關係,當然這種關係也不是絕對的,不是說細的筆畫就沒有肉,粗的筆畫就沒有骨,不能太過狹隘的理解書法中的骨肉。無論是一幅書法作品,還是某一個單字,骨肉都是必須要具備在每一個筆畫中,不僅要力透紙背還有在觀賞上具備凸出紙面的效果,這樣才能稱得上說骨肉兼備。

蘇軾所提出的這五點說每個書法愛好者都必須掌握的書法創作要領缺一不可,想要創作出來的書法作品貫氣和諧,長時間的練習是唯一的途徑,當然不能死練字,在臨帖的過程中要揣摩古人的技巧,從而用在自己的書法中,這樣才能達到貫通的效果。
不僅是臨帖要先讀,臨完之後觀察自己的臨作,或其他作品,都要認真讀,讀什麼呢?
一、看起筆處,看清露鋒、藏鋒。
二、看運筆過程,看清頓挫輕重。
三、看住筆處,看清如何收筆。
四、看轉折處,看清方筆、圓筆。
五、看筆畫連接處,看清是連還是斷。
六、看字的各部分關係,看清疏密與停勻。
七、看字的整體,看清正側與大小比例。
八、看筆墨神采,領悟字的精神氣勢。
九、看章法佈局,比較字距與行距,認清各字的位置擺佈。
十、看落款鈐印,部位是否妥當。
所以,機械式的臨帖不是最難的,最難就在於動腦子,最掙扎、煎熬的也是動腦子。那些進步很快、掌握規律、食古化古,最後變古爲己的高手,首先是讀帖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