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熊科动物第五章

2020-10-18 23:28 作者:自然地球守护者  | 我要投稿

第五章  涉及棕熊的斗兽

第一节     大猫与棕熊

    这里的大猫主要包括老虎、美洲狮、豹和雪豹。狮子和美洲虎与熊科动物没有直接冲突。因为狮子的领地内没有熊。眼镜熊虽然生活在南美,但为了躲避掠食动物,主要活动范围在19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美洲虎则主要活动在低海拔的雨林地区,领地范围并不重叠。在经证实的资料中,这4种大猫对棕熊都是单一的压制,棕熊无法与大猫形成竞争关系。

首先是老虎,和棕熊有冲突的主要是东北虎,老虎最大的亚种。

东北虎领地范围内的棕熊,主要为乌苏里棕熊。乌苏里棕熊是老虎的食物之一,特定时期在东北虎食谱中占比如图所示。


熊科动物在东北虎食谱中不同时期的比例表如图。


结论可以概述为以下2点:1.西伯利亚虎和可能是现生最大棕熊亚种保守前三的乌苏里棕熊在食物链角度是纯粹的单向不可逆捕食关系。虎对公母大小熊只要起杀心,就不存在困难捕猎或风险捕猎问题。2.生态位上棕熊还可以为虎清理残骸,发挥南亚的秃鹫、葬甲等分解者的作用。这个状态下虎对熊的容忍度会略有提高。当然,并不特别适合的分解者角色及淡薄的避敌意识在生态简单的系统勉强凑合,与大型掠食者共生是非常危险的。


    那么,乌苏里棕熊是否从未有过杀死东北虎的资料记录呢?也不是,刨除可信度极低的违反基本逻辑的假资料之后,还有且仅有1例乌苏里棕熊杀死东北虎的资料。如上表所示。

这是唯一一个有出处的表。东北虎意外死亡原因的总结。写到了“1972,killed by bear”,但是在后面,年龄、垫宽、体重、编号、病理特征。每一条都暂不明确,说明这只老虎尸骨无存。这至少可以说明,这个资料价值不算大,因为完全有可能是年老的或重病的老虎,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盗猎,然后死无对证硬推给棕熊。相比之下,后者可能性还要大一些。


资料中说明,老虎会杀死其他食肉目,但是机制不是很清晰。Schall记录了老虎捕杀懒熊,1988年,有5头花豹报告死于虎口。

熊科和老虎的关系只被记录为单向捕食,而且所有的熊科捕杀猞猁以上猫科动物均未被证实。锡霍特阿林地区的老虎捕杀任何状态的黑熊和棕熊。近期6例中三例为棕熊三例为黑熊。这些报告中被捕杀的成年棕熊最大的个体在300KG以上,然而经常被老虎用合适的方法轻易杀戮。老虎同时有杀幼行为。其他动物在夏季与老虎冲突严重,但棕熊被捕杀的报告在冬季也很多。


一位老虎学家 Lev Kaplanov提到,1941年1月。我与一只巨大的雄性乌苏里棕熊不期而遇,这只动物突然察觉到有一个老虎家庭(带崽母虎与幼崽)跟踪它,以最快的速度从这条通道逃离。人们通常用林中皇帝形容老虎,而不是巨大的公棕熊。

尽管虎对熊的捕猎是一种常态,一般不用案例来引用,也还是有一些描述具体的案例可供参考:

1959年冬天,一头西伯利亚虎杀死了在一头带仔成年雌性棕熊,并吃掉了小熊和母熊;1956年一只3岁年轻公虎杀死并吃掉了一头棕熊;1961年一头成年雄性棕熊被虎杀死并吃掉;1957年母虎杀死了一头棕熊和它的三岁幼仔;1913年一头成年公虎杀死了一头大棕熊;1981年一头体型庞大的雄性棕熊跟踪一只公虎,最后反而被公虎杀死并吃掉了。

死于虎口的成年雄性乌苏里棕熊如下图所示。


    美洲狮对棕熊也是单方面的压制,棕熊难以对美洲狮构成威胁。虽然美洲狮一般不会有意捕食棕熊,但是还是有棕熊被美洲狮杀死的资料被记录在案。


上图为美国波特兰时报的一位记者记录的案例:从波特兰前往刘易斯顿的一群登山者们见证了这2只动物间的一场恶斗。晚上,这群登山者们停止前进,搭帐篷过夜,正在这时,他们听到了恐怖的尖叫与吓人的声响,这意味着森林里有2只猛兽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战斗展开的地点距离登山者们并不远,但还是超出了目力可及的范围(光线、树木遮挡等)。登山者们以听众的身份见证了这场战斗。最后,声音消失了,意味着战斗结束了。战斗结束一小时后,大胆的登山者们缓慢又谨慎地走向战斗地点。此时获胜者早已离开,进入森林了。当登山者们到达战斗发生地时,只看到一只正在流血的巨大的死熊。这只棕熊体重估计有900到1000磅。

虽然远东豹与棕熊的冲突资料较少,但有视频表明,棕熊会窃食远东豹的猎物,但要等到远东豹离开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时之后。这表明棕熊是畏惧远东豹的。有资料表明,远东豹对棕熊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雪豹与棕熊也有领地重叠,有时也会产生冲突。虽然雪豹的主要猎物是有蹄类,但也发现雪豹杀死棕熊的案例。如图所示。


上图资料表明,1953年,在哈萨克斯坦AKSU DZHEBAGLY保护区的森林边缘,发现雪豹杀死并吃掉了一头棕熊。 根据现场打斗痕迹,棕熊当时正在岩石溪流边挖掘植物根茎,没有发现雪豹。遭到雪豹攻击后,棕熊企图爬上岩石逃生,结果被杀死。 雪豹吃掉了棕熊的后半部和内脏,没动其余部分和毛皮。

作为对比,棕熊没有1例可靠性高的杀死体型大于猞猁的猫科动物的资料。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大猫对于棕熊是单方面压制的。



第二节     猞猁与棕熊

和棕熊有冲突的,一般有2种猞猁:欧亚猞猁和加拿大猞猁。先看欧亚猞猁,资料如下:


资料写明:棕熊杂食,没有强力到足够与猞猁竞争猎物。而且有视频资料:迪纳拉森林区棕熊窃食雌性欧亚猞猁的猎物,要到欧亚猞猁离开良久之后,这也侧面反映出棕熊在与欧亚猞猁的竞争中是处于劣势的。

加拿大猞猁与当地的棕熊也有过一定的冲突,还有1例加拿大猞猁杀死棕熊的资料记录在案,如下图所示。


    这是一个猎人于1865年在美国鲑鱼河边目击的战斗。资料写道:“一个猎人于1865年在美国鲑鱼河边目击的战斗。

猎人为了搜捕猎物,爬上高地,听见了动物凶猛的咆哮声,猎人认为一定是棕熊在打架,就爬到了更高的地方,往下看。

是一只母熊与一只未知动物战斗(猞猁远没有美洲狮出名,可能猎人不认识),母熊不远处还有一只害怕的小熊,后来幼熊逃跑了。

未知动物先是绕着母熊转,然后扑到了母熊背上,但是被甩下来了几次。最后一次在母熊把它甩下来之前,咬住了动脉,战斗结束了,然后这只动物去追捕幼熊了。”

    猎人对这只未知动物的描述:头很大,耳朵很大,脚掌和爪子很大,腿粗壮,身体短小,尾巴很短,皮肤灰色。联系到猎人所处的位置,可以推断出这是一只大个体的加拿大猞猁。而棕熊则是美国的衣阿华棕熊。虽然是母熊,但是加拿大猞猁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第三节     灰狼、郊狼与棕熊

灰狼与棕熊存在竞争关系。有为了争夺食物而产生的战斗,也有为争夺领地而产生的战斗。总体上说,灰狼更占优势,但棕熊也有杀死灰狼的记录。

在食物争夺战中,棕熊胜利更多。这是因为猎物尸体中有很多骨头等灰狼难以下咽的部分。所以灰狼与棕熊争夺一段时间,灰狼会边吃边攻击棕熊,一段时间过后,猎物尸体剩余不多了,灰狼就会撤走。因为为了一些难以下咽的部分冒受伤风险,是很不划算的。

而在巢穴保卫战中,全部是灰狼获胜。在观察到的巢穴保卫战中,灰狼杀死了3次棕熊,有成年棕熊,也有小熊。棕熊则杀死过2次狼崽,不过最后还是被灰狼赶出了巢穴。巢穴保卫战中灰狼获胜的原因,可能是对灰狼来说,固定的领地非常重要,因此会下定决心保卫自己的巢穴。或者是认为棕熊的巢穴位置关键,决心要占领。在这样的条件下,棕熊就竞争不过灰狼了,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逃离。


    在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中,灰狼对棕熊占据很大的优势。资料中提到,1989至1996年的8年中,共观察到35次灰狼与棕熊在大型有蹄类动物尸体附近的冲突。

其中有3次,即9%,是灰狼杀死了棕熊。有19次,即54%,是灰狼夺走了棕熊占有的尸体。只有6次,即17%是狼群从猎物处撤退了。有3次,即9%,棕熊甚至不敢靠近猎物,被灰狼驱赶得距离猎物1千米多,另外4次,即11%,结果还不清楚。

在这8年中,有观察到棕熊被灰狼杀死,却没有观察到灰狼被棕熊杀死。而且,国家公园内100多只无线电项圈的狼,均没有被棕熊杀死。因此可以确定,在班夫国家公园,灰狼在竞争中压制棕熊。

棕熊在野外只观察到杀死狼崽,没有观察到1例杀死成年灰狼。而在动物园里则有观察到。2018年10月29日,在荷兰动物园,4只棕熊偷袭了1只正在饮水的母狼。在封闭空间内,这4只棕熊最终成功杀死了这1只圈养的母狼。考虑到野外的棕熊还没有杀死成年灰狼的案例,这也算是棕熊不可多得的战绩了。

郊狼比灰狼要小得多,对棕熊的威胁也小。但是,郊狼群在有些时候,为了抢夺食物,会对棕熊发动攻击,棕熊则会逃走。这表明,郊狼也有可能对棕熊构成一定的威胁。资料如下图所示。


拉宾斯基写道:“那时我注意到三只郊狼,我放下望远镜,立刻注意到它们在激动地转向一个方向,然后另一个方向――这时它们嗅到200码以外,一个浅滩上来自一头棕熊的气味。它们跟着气味痕迹走了20码,然后其中一只发现了棕熊。我以为郊狼会掉头就跑,并且分散开。毕竟它们遇到了这片土地上最有力的,刚杀死过猎物的野兽。但是,这三只不是普通的郊狼,它们是山地郊狼。我快速拿起相机,在它们像被从大炮里发射出去一样飞奔向棕熊之前一秒钟,非常快的把镜头对准它们三个。巨大的熊现在意识到了正在过来的郊狼,向前走,举起笨拙的前肢来警告它们,但是郊狼并没有减速。让我惊讶的是,棕熊失去了勇气,向安全之处:50码以外的一片稠密的黑松树林飞奔。郊狼飞奔着越过小牛的尸体,把熊追赶到树林里。栖息在落基山脉的山地郊狼比它城市里的表兄弟更大,更强壮,更不偷偷摸摸。”

资料中写明郊狼攻击棕熊的原因,是为了抢夺棕熊占有的猎物:小牛尸体。而棕熊面对郊狼的攻击,并没有坚守猎物,而是逃跑了。这说明,郊狼虽然体型比灰狼小得多,但是依然能够对棕熊构成一定威胁。


第四节     狼獾、狗獾与棕熊

狼獾与棕熊的领地有重叠,有时也会产生冲突。从资料中来看,狼獾有杀死棕熊的记录。而棕熊杀死狼獾的记录则没有,哪怕是杀死幼年或病弱狼獾的记录也没有。棕熊没有杀死狼獾的记录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3点:第一,狼獾肛腺具有特殊的气味。第二,狼獾擅长攀爬游走,机动性强。第三,狼獾具有凶悍的斗志。


资料中写道,2003年10月,伊尔库茨克地区的狼獾击杀并埋藏了一只成年雄性西伯利亚棕熊。


在鼬科动物中,狼獾与渔貂关系较近,渔貂的猎杀能力也非常强。上图的资料表明,渔貂杀死了一个猎人饲养的圈养棕熊。不过这并不是常态,就像黄鼠狼并不会总是偷吃农民饲养的鸡一样。

和狼獾不同,狗獾在与棕熊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且棕熊可以对狗獾的生存构成一定的威胁。


可以对狗獾构成威胁的动物主要有3种:灰狼、欧亚猞猁与棕熊。这3种动物有时候被并称为欧洲三大猛兽。当然,灰狼、欧亚猞猁与狼獾有时候也被并称为欧洲三大猛兽,这时候因为考虑到棕熊与这三种动物竞争时经常吃亏,棕熊就被排除在外了。至于狼獾很少杀死狗獾的原因,主要是分布范围不重叠,很少遇到。

资料中提到,棕熊杀死狗獾的案例很少,主要有2个原因。一个是因为人类领地扩张,和棕熊产生了一定的冲突,棕熊数量减少了。另一个则是因为棕熊不愿意冒受伤的风险。因为当狗獾意识到面对捕食者时,会作出凶猛的反击。虽然狗獾的攻击力比狼獾弱许多,但是依然能让肉好素食的棕熊有所忌惮。

 

第五节     熊科内斗

虽然棕熊在面对狗獾以上的常规食肉目动物时表现并不非常出众,但是在熊科内斗中,棕熊的表现是可以称得上完美的。无论是北极熊、美洲黑熊还是亚洲黑熊,在与棕熊的冲突中都是处于绝对劣势。至于另外4种熊科动物,因为领地范围重叠很少,而且性格都比较温顺,很少发生冲突。熊科的内斗主要只有2种:棕熊与北极熊、棕熊与黑熊。当然,棕熊与黑熊可以分为棕熊与美洲黑熊、棕熊与亚洲黑熊。

棕熊杀死美洲黑熊的新闻报道较多,受害者多是母黑熊和小黑熊,当然也有成年公美洲黑熊被棕熊杀死的。


这张图上就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被棕熊杀死并吃掉的美洲黑熊。黄石棕熊有时也会杀死当地的棕熊。

和美洲的棕熊相比,亚洲的棕熊杀死亚洲黑熊的事件,就要少很多了。原因主要是因为亚洲掠食动物更多,亚洲的棕熊生存状况更为艰难。在美洲,棕熊面对的威胁主要是美洲狮、狼、猞猁与狼獾。而在亚洲,虽然没有美洲狮,但是老虎与花豹是比美洲狮更可怕的威胁,而且欧亚猞猁也比加拿大猞猁更为强大。尽管如此,乌苏里棕熊有时也会攻击、杀死亚洲黑熊。无论是美洲黑熊还是亚洲黑熊,面对棕熊时均没有胜算,只能选择爬树逃生。

棕熊与北极熊有时候也会产生冲突。和北极熊领地重叠的棕熊,主要是荒地棕熊。这是一种比较小的棕熊,体重一般在150千克左右。但是即使是荒地棕熊,在与北极熊的冲突中也能占据优势。

棕熊与北极熊的冲突,一般是抢夺动物尸体。因为棕熊肉好素食,发现了动物尸体一般是不会放弃的。而北极熊主要是以捡食虚弱鳍脚类为生,动物尸体对北极熊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当然,随着气候暖化,棕熊活动范围越发靠近北极,棕熊与北极熊的冲突在扩大。近年来,已经有一些棕熊杀死北极熊的记录。

因为北极熊身体结构过于特化,硬件相比棕熊弱不少,所以即使面对150千克左右甚至更小的荒地棕熊,同样不占优势,经常被抢走占有的动物尸体。下图为一头雌性带仔的灰熊将北极熊从死鲸尸体边赶走。


棕熊杀死北极熊的记录虽然不多,但也是有的。比如据德普报道,在北极圈内的梅尔维尔岛上,曾有只超过200公斤的大棕熊杀死了一只成年的北极熊。

北极熊和棕熊分化仅60万年,现在还没有形成生殖隔离,它们是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然而,在野外发现的都是公棕熊和母北极熊交配产生的后代,没有发现过相反的,这也是棕熊更为强势的证明。

下图是2006年4月在加拿大班克斯岛被射杀的重约200千克的“棕白熊”,白色的皮毛中有零星的灰毛,四肢比普通北极熊长,两只熊掌呈现灰色,后背有像棕熊一样的隆起。经鉴定,这是雄性棕熊和雌性北极熊在野外杂交的后代。


    因为棕熊与北极熊的冲突在这一节已经作了详尽的介绍,在下一章介绍涉及北极熊的斗兽时,就不再重复讲述北极熊与棕熊之间的冲突了。


熊科动物第五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