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再念一年高三来治疗心理创伤吧!
放在现实里,心理创伤会变得更严重吧?
哈哈哈哈
8分[有所巧思的佳作程度]
词条:恋爱,校园,治愈
优点:
1.有一定喜剧效果
2.“有重来的机会时,什么样的人能得到救赎”也有“如何过好青春”等,探讨了一些不算陈旧无趣的小问题
缺点:
1.画面富有程度偏低
2.作为酝酿深意的作品,部分人设过于架空[意味着现实价值的下降]
中性特征:
1.主线中为了加强喜剧特性比如强调反差效果和误会削弱了部分逻辑性和现实性。
2.“重来”这个概念看起来很有深意,但实际上,故事的后半部分恋爱占绝大比重。

完结后的闲话——
“重生”?!
马尔克斯在《苦妓回忆录》中也曾说,一个人的年龄取决于他认为自己有多少岁。
这话和主人公海崎新太关系不大,因为他自认为是大人的,但阐述了所谓年龄在人身上的痕迹会是很主观的东西。
许多“成长”是不知所措下的掩饰,比如正因为不理解何为真正的沉稳而将寡言当做解药,来掩盖自己还尚未准备好与自己的心目中应有的年龄形象同调的事实。最终迷失在面具下,认不出自己与周遭本已熟悉的面貌。
到了年纪就会做相应的事情?哪有这么简单而突兀的事呢。
所以所谓的重生我起初理解为并非只是身体上的,也是给予精神一个重新回到适合的摇篮,得到滋养以期待补上之前缺口的过程。
海崎新太/狩生玲奈的重生是走出了心结,日代千鹤的重生是学会了社交学会了追求生活乐趣的方式。
所以很显然的是重生的既是身体,也是精神。题材选择方面并没打算做成爽文,而是有做出深度的野心的。
“青春”?!
喜爱交际,感觉敏锐,行动力强。作品将海崎新太能够成功重生,概括为这些特点的缘故。
也就几乎表现了本作如何去解释过好青春的命题。
尽量与人交际,在破解孤独得到马斯洛需求当中的社交属性的同时,周遭的人也就会为你的困难提供帮助,带你度过难关。
保持敏锐和行动力,
不得不说,还是极大的简化了生活的场景,家庭、学习、处理怪人,之类的情况在作品中通通碰不到。
当然,这是合理的,毕竟是为受伤之人治愈的计划,把人放进更好的环境去生长附和设定。
但是在这个层面上,其内容的可参考价值较为薄弱,问题刻画简单,主角提供的经验也比较表面,在内核的层面上,作品表现的相对薄弱,有内容,但是欠缺可实施性,说服力和更深入的思考。
爱情??
(你们纸片人谈恋爱可真是容易(ノ=Д=)ノ┻━┻)
角色恋爱脑的体现还是非常严重,谈起恋爱就走不动道,情节推动在后期也主要是以恋情作为主线。
由于其爱情的开端,是个人认为比较模糊的,除此之外男主和女主在性格上只有单纯这个点是比较契合的。
所以爱情主要还是体现的是青春期悸动的恋心,虽然给了男女主一个奇特身份的设定,但是却没有很好的把爱情线跟这个契合起来,28的心理没有看到和普通的高中生恋情有太大的区别。
但甜蜜和缘分也是恋情题材可以追求的一个方向,上述这些指控只是出于对于just because这种较冷静的爱情的个人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