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随笔浅谈私有制的精神内化

2023-08-20 00:19 作者:驯海の之  | 我要投稿

我想,大部分人的心中都有个天平。 一边是渴望有钱,被爱 一边是向往自由,反叛。

一边是基于私有制的内化转而生成的占有式生活态度。

一边是对存在式精神自由的渴望。 这天平构成了矛盾的我们。 ——————————————————

人们内心的占有欲,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基于私有制的规则与占有型的文化,它缄默的拷打着人们的内心。

人们从幼时就被要求走一条“光宗耀祖”“长大了赚钱”的路。在中国的五千年历史更是有“士农工商”的森严等级制度和“学而优则仕”的社会法则。 一个人拥有了学历,就能更轻易的拥有权利,财富,占有更多想占有的人(妻妾、臣民、朋党、子女)或物(这不必细说)。这成为了“有史以来”的社会共识。 这史是什么史呢? 这史就是三皇五帝到如今的,充斥着私有制的发展史。扩而展之,也可以说,是父权制的发展历史。 我不由得想起了封建时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三从四德那一套理论。当时的人们顺从而认同这套理论。所以节烈忠君者自可获得他们的社会价值。 弗洛姆曾说,人最害怕的东西不是死亡,而是被抛弃。如果自己的理念,跟世界、跟社会不太相符合,人就会把嘴闭上,这样就会显得大家都去追逐和认可的东西是真理。 但“真理”就是真的吗?在封建时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真理”。虽然把这一套理论拿到新时代的人们面前,谁也不会买他们的账。大家肯定会说,21世纪了,大清早就亡了嘛! 作为朝代的大清的确真的亡了,但作为私有制载体的“大清”还活在人们的心中呢。 我们的人民常在呼吁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常常冷哼说着:贪婪乃人性。凡是道德败坏品德低下的,就要抨击人性灰败,但可曾深问人性又从何而来呢? 事实上,社会的专制结构在何种程度上为我们所内化,那我们也就在何种程度上生活在一种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中。 正因为我们生存在社会上,所以无法准确的判断问题的根结。 古人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皇帝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今人也无法想象一个脱离了私有制和占有式生存方式的社会是怎么样的。 从私有制诞生的那一天起,人们对于占有的欲望就越来越强大了,然后就有了贫富差异,有了阶级分化。到如今我们所憧憬的向上爬的那条绳索,上面明明写满了:占名,争权,夺利,贪婪。 但批评家们称之为人性。 这条绳索仅仅是一种危险而狭隘的出路。 孩子和已经长大了的孩子不能自由的按照他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去发展自身。 当孩子渴求自由发展的本心和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以及这种价值观在他心中的内化起了严重的冲突时,他就会感到迷茫、无措。 就连伟大的文学家苏轼,也留下了“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诗句。 他的本性应该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去钻营。他是一个很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的人。 但他也没有办法去想象一个和自己内心幽暗处截然不同的那样的一个世界。人们称那种对自由发展灵魂的美好世界为乌托邦,幻想乡。 人们觉得那仅仅是一场永远不能实现的幻梦,于是扼腕叹息。人们或了却生命,或“放下幻想”,转而“脚踏实地”了;或在痛苦中,投向宗教信仰;又或是转而逃向“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信条。

然而我们却不能仅把眼光投向遥远的未来。 当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时,就具备了消灭私有制的条件。 对于孩子和已经长大的孩子们,我谨希望他们能厘清心中的痛苦,有争取自由的勇气,郑而重之的过好自己的一生。 对孩子的孩子们,我希望我们这代人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能自由发展自身的新世界。

随笔浅谈私有制的精神内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