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字来龙去脉
“胡”字本与外族无关。《说文icon》:“胡,牛颔垂也。”它本指动物下巴垂肉,后为何用来称外族?陈寅恪《五胡问题及其他》:“胡,本匈奴hunɑ专名,去nɑ,著hu,音译为胡。后世以通称外族。”原来“胡”是匈奴音译首字。后世以“胡”泛称外族,故凡带“胡”字物品名称,如胡琴、胡椒、胡服、胡床、胡豆(蚕豆)、胡桃(核桃)、胡萝卜等,多从外国(主要是西域)引进。古人称胡须为“须”,因胡人多须,大约从南北朝起,胡须也称“胡”。历史上胡、汉民族不和,故许多词语中“胡”字多带贬义,如:胡说、胡扯、胡思乱想、胡作非为、胡搅蛮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