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句话再网上的解释基本上就是下面两种:
解释一:”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解释二: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
但是这两个解释都不是很对,首先“德”在这里并不是指的道德,恩德,仁慈,宽容,而是指利益,恩惠,好处。例如:《尚书》:施实德于民。给人民实际的好处,利益和恩惠。《诗经》:既醉以酒,既饱以德。用酒把他灌醉,用实际的利益使他满足。“报”就是回报,复也,酬也,简单地说就是回答,回复,报答的意思。
“怨”就不用说了就是:怨恨,抱怨的意思。“直”是正见,矫其枉,正曲为直的意思
在这句话里有两个重点,第一,就是把“德”解释为利益好处,恩惠,而并非虚泛德宽恕,仁慈,包容,这些很不实际,不现实。一个基础的常识:所谓怨。自然有天理,礼法去判断,该不该被宽恕,包容,理解,并非我们主观的判断。第二,“直”,指正见,正见的主体必须为中正的本心和良知,以直报怨就是以致良知为面对怨的唯一方法。
那么理解了这句话的关键点后就可以了解它的大概意思:有人说,用施以恩德和利益的方式去安抚和消除怨恨,这种方式是否可行?你要是这样做,那你该如何去汇报那些对你好,给了你恩惠和帮助的人呢?这些好处应该是回馈他们的才对。而面对怨恨,你首先应该做的是,先矫正自己心中升起的任何的不正念头,想法和情绪,然后问问你自己的本心和良知,到底这个怨恨因何而起,然后再以正见,也就是听从你的良知的指引去面对它就好了。如果是自己的知行不和一引起的,那就以德报怨,反之就应该自己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