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Ai了,人有点人样吧

从蒸汽时代到当今的准赛博时代,打工人(企业)作为商业的燃料一直在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管理理念规范下进行着迭代。我们被机器解放了力量、被车间解构了手艺、被信息重构了组织,终于发展到了今天,Ai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替代思考,也正因如此,让我们可以开始有机会寻找做人的意义。

100年前至今的管理游戏中,人类在精密的商业规则中恰如其分的Cos机器人,而迎面跑来的100年,人需要对自己的思考方式进行复盘让机器开始Cos人,或者根本无需Cos人,毕竟机器本就该有机器的样子,人只会影响机器思考的速度。
在近两百年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商业发展中,人被当作成本、工具、机器来进行要求和评价,企业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降本增效也基本成为商业发展的基本共识。在这个共识下企业思考如何尽可能少花钱还又快又好地赚钱也成为必然。自19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在职场适应了钟表、适应了生产线上的分工、适应了在复杂的组织系统中协作,同时也适应了商业为社会所提供的工作和工作所赋予自己的使命感和道德感,从而让自己可以充满成就感的去消费商业社会所定义的各式商品,奖励自己。信息、数据、互联网所构建的无数节点让人类的需求和价值交付周期不断缩减。
同样在19世纪康德提出“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这让近200的商业历史中不断有精明的商人跳出来高呼商业要符合伦理、管理要以人为本、服务要以用户为中心。毕竟规则制定者们必须给这个仓鼠滚筒里投放跑鞋、跑车、奢侈品、医美、鼠窝、还有蛋白粉,才能让忙碌的仓鼠为之更拼命的转筒。让这些规则制定者可以在演讲中笑中带泪,钦佩仓鼠们创造了和自己一样充实的鼠生。的确,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满足一部分人的目的,让其他人感觉不到自己是手段。

想跳出这个滚筒,那当代打工人(企业)的意义就只有找寻意义这一个意义,一个摆脱商业、摆脱群体、摆脱陈旧的、腐朽的、遗留的、约定俗成的历史文化所赋予你的本源意义。意义和物质世界一起缠绕螺旋上升才有可能构建起一个进化的文明,进化到下一个纬度。这种组合就像物理学中的物质和暗物质、正电荷和负电荷,数学里的0和1,道教中的阴和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生二,那何为一?三为何非得生万物?超越生物性的喜悦是什么样的?超越繁殖的生存目的是什么?超越社会价值的意义如何定义?
这些问题都有答案,但不适合每个人都想明白,因为太多人想明白的那天,就是人类突破限制向神的领域进发的开始。就像公元前500年人类修建巴别塔一样,显然各个文化背景的神都不太喜欢这样的僭越。以肉身本能激发动力成为规则制定者的人,又怎么可能否认自己本能的意义帮打工人(企业)逆天改命呢?继续在鼠笼奔跑就是了。

找寻意义是一件无法从群体中找到意义认同的事儿,任何群体的行为都注定会对你的自我找寻过程形成干扰,你所做的只有入世体验、再自我觉醒这一条路。《金刚经》中佛祖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庄子《人间世》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这个世界不过是你自我修行的镜子、梯子、场子,你的本源可以通过它来寻找,却必定不在其中。
当带着这些问题在尘世工作生活时,就是你觉醒的开始。你还是那个打工人,依旧面对工资、贷款、社保、学区等同样世俗的问题,依旧是一家公司的工具、机器和成本,依旧没有Ai的效率高、迭代快,但除了这些,你也终于初次为人,修真之人。
注:打工人不一定是个体的人,还指没有规则制定权,身处游戏中的的参与企业。
《道德经》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入世是为了更清晰的明确你的意义、目标,修行、求真。加入“全真共享MBA”掌握方法,剖析你看到的商业现象,用两年半和全真一起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