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拉塞拉斯王子漫游记
若是哲学科普类作品有祖宗,那么一定是这本《拉塞拉斯王子漫游记》。
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像是一部童话,或者包含哲理的寓言故事。文字风格古朴,仿佛来自古时候的口口相传,困在城堡中的王子,想要逃离自己的牢笼。自古以来的哲学思想,和现在所认识的古代哲学思想并无差别。漫游在古老的土地上,你能从这些人的身上看到和现在一样的想法和行为。
继续读下去,这本书读起来和《苏菲的世界》有类似之处。都是借助虚构的故事和主人公,来阐述作者对世界的认知。《苏菲的世界》主要传达哲学的演化和内容变迁。这本书的内容更加古老,作者是16世纪的人,在这一时期西方近代哲学也只是刚刚萌芽的状态。从时间来看这两本书是孙子和爷爷的关系(笑)。不同于《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的读者处于完全的第三者视角,作者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叙事也更加明了。作为科普向作品的原因,《苏菲的世界》读者的视角介于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更适合小年龄段的读者。本书更适合成年读者。
作者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王子的经历和故事,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同时很好的记录了当时年代下哲学的发展情况。每一个大章下有许多小节,一个小节就是一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作者对一种想法的思考。词句古朴,故事读起来像是一个又一个寓言。跟着王子,见到当时各种各样的人,从山中隐士到万贯家财的商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读起来很轻松。
在每一章节的最后,王子都会找到新的人物,新的思想。作者也会展露这些人现实的一面,用语言奚落他们的行为,嘲笑他们的观点。新奇的世界里,作者嘲笑演说家是一个两面派,激情四射的劝说别人,却难以说服自己走出悲伤。寻找隐士 在繁华和孤寂中来回穿梭的人怎么能成为享受孤独的隐士。连自然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学者,怎么能够过上顺从自然的幸福生活。
对这样一本知名的,流传甚广的作品。很多学者对其做过大量的研究与分析,各位读者可以去找找看。有趣的是,史学家通过调查发现,这是作者在匆忙间写成,同时匆忙完结的作品(读到最后很容易发现)。作者因为亲人重病,需要一笔钱来救急。作者以第一章书稿,从书商手里支取了一笔钱,并承诺每月按时交付下一章。直到亲人因病去世,作者也匆匆完结了这本书。
在读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遗憾。若能认真写完,可能又是一本不朽的著作。不过这样的留白,也给读者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哲学的发展在未来也是不可被人知晓的,一样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