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路易十四》通识读物扎记

2021-05-24 13:09 作者:纯粹理性现实  | 我要投稿

为了为之后阅读《拿破仑大帝》做准备,于是就先对路易十四进行一个了解,本次选择的图书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译文世界史丛书中的《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1638~1715)出生于圣日耳曼,是路易十三和王后奥地利的安娜(其实是西班牙公主)所生的长子。路易十四1643年继位,一直统治到1715年,享年77岁。

在前言中,作者提醒道,了解路易十四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路易在位的时间之长,路易在位72年,经历了这么长时间,他的思想和行为一定是会发生很多变化的;另一个就是路易的王朝或家族关系,路易的遗传血统中,来自哈布斯堡家族的部分比波旁家族的部分多,继承了一大串欧洲亲王的血统,包括勃艮第的“大胆的查理”、佛罗伦萨的梅迪契·洛伦佐、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以及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大部分并不了解)。因为如此丰富的血统,所以路易的眼光放在了整个欧洲大陆,有很大的野心。与今天的只注重本国治理的宪政政府不同,当时的政府是贵族世袭制的,统治的合法性是由血缘所决定的,国家就如同国王的私人财产,将范围缩小到地区,则是一个个为国王料理财产的管家(总督)。

路易五岁登基,但不是立刻掌权,而是由其母和一位来自意大利的红衣主教马萨林辅政,路易的童年是在内乱中(投石党叛乱)度过的,这些经历可能是他之后格外重视国内政治的稳定的原因。马萨林负责了路易的教育工作,路易从中学到了许多的治国才能,也明白了自身的政治责任,马萨林对路易的影响很大。

马萨林于1661年逝世,于是路易于此年正式亲政。路易时期的政府是由“国王会议”来运作的,国王会议分为四种“国务会议”“政务会议”“王室财政会议”“枢密会议”,重要性依次递减,除了枢密会议其余三个会议都有国王参与,并且国王作为最后的裁决者,王权在这个时期空前强盛。各个地方由国王亲派的总督管理,总督的责权也很大,治安、经济、募兵都由他们负责。

接下来介绍对于路易十分重要的三位大臣(家族):

路易在人事方面不同于过去的国王,路易对于大臣的贵族身份的要求逐渐放宽,即使是地位较低的贵族只要有专业能力也可以任用,这是职位专业化的一个表现,不过这种专业化也表现出了一种垄断的局面,国务会议大臣主要来自于三个大臣的家族:柯尔贝尔、菲利波和勒泰利耶。

柯尔贝尔是路易最著名的臣子,忠诚能干,主要的功绩是对国内进行经济改革,在军事上改革海军,使法兰西海军称霸一时。柯的经济改革有:实行节流政策(比如:揭发逃税的假贵族,收回因出租、出售等原因失去的王室土地,废除无用官职,降低利率)、增加神职人员的年贡、包税的合法化。很快由于这些经济改革,法兰西的经济实力得到的增强,但也由于后来的几场战争,这些改革作用得到了抵消,在这期间建立的许多公司也收到了重创。因为要和荷兰、英国竞争的缘故,在柯的支持下,法国海军船舰阵容由1661年的二三十艘增加到1677年的140艘(英国18世纪时好像也只有120多艘)。柯也担任过路易宅邸的总管。

菲利波家族,新任财政大臣蓬查特兰伯爵和其子罗热姆·菲利波使商业扩张成为法国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策略要素。

勒泰利耶家族,米歇尔·勒泰利耶和其子卢瓦公爵共同使法兰西的军队成为了欧洲最强大的武装,他们打破了贵族拥有军队的传统,使有能力的人能够在军队中得到发展,法兰西军队全盛时期达到了35万人之多。

三次战争:遗产战争、法荷战争、大同盟战争

遗产战争(The War of Devolution),发生在1667~1668年,法国与西班牙的战争是由遗产继承引起的。路易十四的王后是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之长女,1665年腓力死后,路易以其后之名义要求继承西属尼德兰的遗产,因此这场战争史称“遗产继承战争”。当时荷兰与法国在贸易上有竞争,便改变传统政策,转而同西班牙结成联盟。虽然昔日的同盟英国和瑞典一起来阻止侵略,但这场战争还是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战后的《亚琛和约》使法国得到了南尼德兰的某些地区。

法荷战争是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瑞典及德意志境内的明斯特主教区、科隆主教区和英国对荷兰共和国的战争,后来由于奥地利加入,以及伊恩哈布斯堡土地,勃兰登堡和西班牙形成了四重联盟。战争以1678年《奈梅亨条约》的签署为标志结束,条约授予法国对佛兰西以及佛兰德斯和海诺特一些城市(原由西班牙控制)的控制权。法国获胜,开始称霸欧洲,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被称为“太阳王”,号称路易大帝。

大同盟战争(1688—1697年)又叫奥格斯堡同盟战争、巴拉丁王位继承战争、九年战争。这场战争是因为路易十四欲在欧洲作出大规模的扩张,因此遭到荷兰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瑞典等国家组成同盟联合对抗。光荣革命后入主英国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成为英国国王使英国也加入反法阵营。战争之初,法国无论海上和陆上皆重创联军占据主动权。1690年比奇角海战法国一度掌握大西洋制海权。面对海上和陆上的不利局面大同盟一方一时难以招架,但在1692年后战争趋于僵持状态。双方均希望停战,并展开谈判,最终在互相妥协下于1697年签订《里斯维克和约》。战争的结果是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受到削弱,但保住了欧洲大陆最强国的地位。

在以上三次的过程中,路易对于国家的观念也在逐渐的转变,国王发现得到国内人民的支持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好处,战争似乎不再是国王的家事,也是需要调动和博得国内臣民的同情的,集体安全概念动摇了王室世袭概念,各个国家也产生了国界防御的意识。可见,路易十四时期确实是一个有着历史转折的时期。

在之后,路易背弃了与威廉三世达成的瓜分西班牙的约定,决定接受查理二世的遗嘱立自己的孙子腓力五世为西班牙国王,又一场战争开始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战势并不向着路易,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争夺战,结束了法国在西欧的霸权地位。

虽然最后路易十四给自己的继承人留下了一个混乱的局面(宗教、财政和社会思想),但他确实塑造了现代法国的疆界,也尽了稳固国家的职责。


《路易十四》通识读物扎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