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5】资源联合,始于人心凝聚
文章来源于《六安市黄墩村推行“大联合制度”调研报告》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之路》,由乡创公司首席专家赵守飞院长及其研究团队,根据四年对黄墩村的跟踪、研究、辅导的情况,联合撰写。黄墩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获评省级示范合作社,并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小农户,尤其是主粮农业产区里的小农户,如何有机衔接农业现代化?这是一个一直备受大家关注的话题。基于市场的农地流转,基于县域或镇域的农地托管,还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些都是小农户有机衔接农业现代化发展路上的助推力量。
然而,若没有村集体成员人心凝聚与要素联合作为基础,仅靠外力的推动来促进小农现代化,大多会遭遇阻碍,难以实施,即便能实施,也是推进速度缓慢。因此,推动村集体成员内部有效联合,是实现小农户有机衔接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位于安徽省六安市的黄墩村,所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发展道路。
黄墩村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横塘岗乡下辖的一个普通的农业型行政村。全村村域面积5.8平方公里,有23个村民组,614户,2141人;拥有耕地3460亩,山场4000亩。早在改革开放初期,这个村的集体资源资产很少,80%以上的年轻人主要靠外出务工获得收入。
黄墩村距离六安市南郊约四十公里,位于巢湖主干流丰乐河的源头,坐落于大别山北麓余脉之地,属低山丘陵地区。2018年改革之前的黄墩村,土地抛荒严重,最严重时全村3460耕地抛荒了近千亩,土地抛荒率在10%~30%。
黄墩村的土地、山场、水面等资源,低效使用和闲置问题十分突出。从可查的统计数据来看,2017年黄墩村全村的农业年总收入只有217万元左右,年均每亩创造的销售收入只有627元。
目前,全国位于农业主粮产区的乡村,大多数村庄都面临着与黄墩村相同的振兴与发展难题。对于这样的普通型村庄,村集体经济到底该如何壮大,小农户怎样才能有机衔接农业现代化?
2017年,尽管黄墩村完成了1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然而这笔钱的获得,主要还是靠上级财政支持的光伏项目,即光伏项目每年有9万元左右的收入。另外的1万元收入,主要为村内一处长期闲置不用的村小学出租收取的租金。黄墩村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几乎为零,且面临着“无资金、无资源、缺技术、缺人才、难管理”的“两无两缺一难”发展困境。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2018年,黄墩村开启了“三变改革”的创新之路。村域闲置抛荒、低效利用的耕地的联合与再集体化,成了继农业生产要素资源向农业公司流转,向县域镇域平台公司托管后,新的创新探索。
然而,如何将村民手上的资源有机联合起来,其成功的关键,主要是村集体组织能否将村民的人心凝聚起来。而为了将民心凝聚起来,黄墩村资源再集体化改革之路,首先就是村集体组织从不断的开会,从组织起的一次又一次的讨论开始的。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黄墩村共召开了各自不同类型的几百场会议。至于具体开了多少次会,没人说得清。会议类型也很多,如村“两委”干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组干部、乡贤能人会议和党员村民的联合会议等,大大小小、不同层面、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会议。

总的来说,其所召集开会的人主要分三类:一是在村的村组干部、党员和村民,二是本村种田大户,三是离村在村外发展较好的能人、新乡贤。
通过召开村庄大会,让那些见多识广、在外发展较好的能人或乡贤,了解村里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升他们发展家乡、建设家乡、服务家乡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家乡如果不寻求突破,不久的将来将会“空无一人”。

另外,在召开会议中,村“两委”也听到了他们对村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规模经营、村庄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意见和建议,为村庄发展能想到的办法和主意。通过这些能人或乡贤的社会关系,对接外地的龙头企业、发展乡村产业奠定了一定的人脉资源。
通过召开种粮大户的会议,让种粮大户了解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探讨分田到户所带来的经营上的短板与不足,分析将全村一家一户的土地再次联合起来经营的优越性,以及推行土地联合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党员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目的都是寻求化解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所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为黄墩村可持续发展的建言献策。
在一次次的会议中,大家渐渐达成了共识,让更多村民意识到村庄发展存在的严重问题。同时,也凝聚了民心,统一了村庄改革的思想,增加了全体村民发展家乡的紧迫感、责任感与使命感。
目前黄墩村全村546户村民已经实现了3150亩土地的折股入柳抱丝合作社,并与村内外农业大户联合组建了7家公司和一个农机合作社。2020—2021年,黄墩村依托农业改革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已超过了100万元。
黄墩村案例是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协商有效运作的路径创新研究”(AHSKF20187D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这个案例也是安徽财经大学中国乡村振兴(小岗)研究院赵守飞院长带领的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团队(乡创团队)推进“大联合”的一个重点辅导案例,并编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