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系列】音乐之声(想不到吧,子南来啦)
好的,看到标题,你应该猜出什么了。
没错,子南来啦。江总备考去啦。
我不写龙言,我写精神疾病的。
不过很通俗,类似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本人是盗号上的,自家兄弟吗,没事啦。
不会心理学的文科生不是好学生。
本人号在哪里?不告诉你。
江总一月十九号之前绝对不更,他说的。
来吧,Look文章。
对了,文风肯定和之前江总不一样的啦。
你猜这个案例怎么来的。

看正文前,我问你,你认为,什么是音乐。
是歌手的高音,是跳跃的爵士,还是美妙的古典。
而这次的案例是一位堪称病态的音乐家。
他的档案在观察期时就写完了,原本我觉得没意思,但在预定的最后一次观察中他的表现让人很惊讶,他竟然逻辑上更加缜密了,差点把我说服了。
我反复听了几遍录音,我都觉得我自己都是精神病了。
接下来把我们的对话内容写下来。。。
我:你好。
他:你好。
这是一个十八岁左右的音乐学院大学生,骨子里透出的优雅是藏不住的。
我:在音乐上的研究有进展吗?
他:对的,你呢?
我之前因为给他研究,恶补了好久乐理,吉他也突飞猛进,还自己做了一首歌。
我:我自己做了一首歌,乐理也明白了一些,说说你的吧?
他:不急,在这之前,先复习一下我之前的理论。
他的理论是这样的:现在的乐理只有12个音,7个基本音,5个升降音。一首歌基本上在4个音域中,这样的话,又因为一首歌旋律最重要,经过排律,世界上的旋律线的数量不就是有限的的吗。更有一些恶心的旋律不能用,这样算下来,旋律就更少了,这样的音乐是没有出路的。余是西方人便写出了不靠旋律的纯节拍歌曲,后来,人们又加入了人声。所以音乐就是这样,堵塞,打破,再堵塞,再打破.........但是,节奏终究有限,语言终究有限,而且在二维的局限性太大,所以他觉得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上三维的线性,甚至于四维的时间节点.......
反正就是又多又杂,根本听不进去。但不得不说,他的想法很好,然后他的老师说:讲的很好,不要在讲了。然后他就进来了。
我:你的理论我赞同,但是怎么实现还是问题。
他:你说得对,不过在你间隔的这些时间,我研究出了一些名堂。
我:怎么说?
他:我编写了一首歌。
我:放来听听。
他从兜里掏出一个录音笔,按下了播音键。
”zzzzzzz,咚,咚jjjjjjjfffffddddzzzzz..................."
声音很奇怪,很像噪音,吧。
我:恕我耳拙,我并没有听出来什么。
他:你挪动位置听一下。
我走开了座位,但还是一样。
我:貌似一样。
他:是吗?
我:其实已这时的科技水平,我们不可能做出来的。
我十分失落,准备走开了。
他:不,有其他方法。
我:什么?
他:我可以看见音符的线条。
我来了兴趣,问道:什么时候开始的。
他:前几天。
我:什么样子。
他:杂乱无章,但有规律,而且有颜色。他们帮我创造歌曲。
我:那你听他们的歌,是什么样。
他:远近听到的声音是不同的,且很有规律。
我:怎么不同,声音大小还是其他的。
他:其他的,就比如远处是一个节拍,近处是一段旋律。
我:你在放一遍,
他:等一下。 然后又放起了声音
我站起来,饶了一圈。还是没有声音。
我:那我怎么听不道呢。
他:那你可能不适合音乐吧。
然后录音笔就没电了。
接下来就全是笔记写的了。
我:你能在解释一些关于三维音乐的事吗?
他:其实我认为是这样的,二维音乐是线性的,三维却是由长度,温度,数量组成的,如果我们能通过压缩,把声音做成线条,通过不同空间,温度,数量的组合,让音乐有多变性。
我:好的,感谢你的帮助,有缘再见。
他:再见。
后来呢,我找到医生,让他检查一些这个”贝三芬“,果然有幻听和幻视。
回去后,我一直就觉得这样的音乐还可以,然后我和江总聊了这个病人,他说了一句话,让我想通了。
他说:“如果是随机的音乐,那还能好听吗?”
别问我怎么调查的,因为我在学校当实习生呢,然后就成老熟人了,精神病院院长都认识我了,所以说,人缘好,灵感还是有的。
江总不在,我要入侵他的电脑,来,打开python,输入input()
然后输一堆代码,最后回车,运行,嘿嘿,我终于入侵他的电na(字没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