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诗经》的一些碎碎念

2023-02-14 21:25 作者:蓝色爪印  | 我要投稿

买了本《诗经》给我妈看,希望她可以少看点抖音这种没有营养的东西,同时也借机弥补一下自己的文化基础(笑,小镇做题家就是这样,上大学之前只会做题,文化底蕴基本没有。上大学之后虽然主动看了好多书,但是很少有人主动去看传统文化的书)。今天到货了之后扫了一下内容,看了关雎和卫风的硕人,现在写一写碎碎念。

历史感和生命力

读诗经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历史感。抚摸着封面的时候,你就可以想象:从两千多年前孔子那个时代到现在,中华大地,年复一年,几乎每一个在历史上有名字的人,他们的童年启蒙,都是从这简简单单的诗三百开始的。从庙堂之高的太学到乡野间的私塾,从李白杜甫到苏轼王安石,有辞官归故里的长者,有星夜赶考场的书生,有看尽长安花的得意者,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忠者,有彩衣娱亲的孝者,有穷途之哭的失意者。他们的人生,都有过那么一段拿着书卷,用充满稚气的童声背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时间。能够历尽千年而绵延不绝的东西,一定有其内在的生命力。

《诗经》主要是十五国风,也就是当时的一些民歌,可以类比为老人们喜欢的豫剧、黄梅戏;也可以类比为7080后喜欢的毛宁、邓丽君等;或者更早一点的刘三姐,《一条大河波浪宽》等等。这么一类比,就感觉离自己很近了,历史感带来的虚无缥缈的感觉也就消失了。

语言很朴实,比喻都是用自然景物(卫风·硕人里面,比喻皮肤细腻像猪油,牙齿整齐像葫芦籽)(现在比喻谁皮肤细腻像猪油,一方面可能很多人没见过,另一方面可能会觉得跟猪有关,不雅)(猪油是饱和脂肪,温度稍微低一点就凝固成白色的固体了)

描写的内容基本上都是青年男女求爱的故事(想到了沈从文的《边城》)(程序员的罪恶,打边城打出来是编程)。

然后是卫风·硕人里面“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一句。众所周知,以诗经里的内容作为名字的人不少。典型的就有梁思成、林徽因、郭敬明(我只知道这仨)。然后我认识的,小学初中高中,班上用倩和盼做名字的女同学还是有好几个的。

再远我就只知道周星驰的名字是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里提取的。有一次看央视,一个女主持人叫罗章平,自我介绍名字是从“平章政事”这个官职里来的。

羡慕有文化的人。



对《诗经》的一些碎碎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