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机构实测:12代酷睿在商用PC领域更具性能优势

【大泽科技SHOW】后疫情时代,企业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如何更好地降本增效、完成数字化转型,如何在竞争中抢得先机,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不同于常常引起热烈讨论的消费级PC,商用PC显得很“低调”,很少被谈起。但事实上,它们不仅仅对于需求侧的企业十分重要,直接与效率挂钩,其实对供给侧的上游厂商来讲也至关重要,因为商用PC常年占据着他们50%以上的营收。

表面上,商用PC不如消费级PC有那么有话题度,没有个性化突出的设计,产品品类没有那么多样,单体价值和娱乐应用稀缺,但这里面的学问并不少。它们需要规模化部署,需要更高安全性、更高可维护性,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有可能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或许也是因为重要性更高,当我们聚焦于商用PC这一领域时,会发现在这个市场里也并没有什么陌生的面孔,全部都是品牌过硬的厂商。
那么在商用PC领域,怎么去做采购决策才算是对和准确的呢?为了回答这个疑问,笔者找到了行业权威机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今年下半年发布的测试报告,他们对多个平台的多款产品进行了全面测试,我们通过汇总结果进行解读就可以看出一定的端倪。
商用PC处理器性能该如何准确测量?权威机构给出答案
其实大家非常好奇的就是商用PC的性能该如何准确进行测试,该用什么样的工具和软件去作为标准衡量。这一点,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报告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首先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简称NIM,隶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属社会公益型科研单位。主要开展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工程计量三个方面的职责。其所出具的报告具备行业权威性、专业性和客观性,与我们常见的媒体公司、自媒体工作室出具的测试报告完全不是一个等级。也正是因此,他们的测试数据,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测试采用的是一种高认可度的基准测试软件——CrossMark,它是由Bapco组织开发的软件。相对传统基准测试软件,它的其中一个优势就是支持跨平台运行,可以在不同平台进行测试,轻松实现Windows和MacOS等多个平台的对比测试。此外,它还具有测试时间短、安装简单、非侵入性、兼容性好等优势。

测试中,它会模拟真实应用程序运行工作负载,并监测测试过程中的性能与响应能力。依次运行包括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电子表格、照片编辑、照片组织、视频编辑、反应在内的7个应用,进而评估出系统在生产率、创造性及反应能力场景下的性能分数。最终给到的分数包括里总分和各场景下的具体分数。这种测试方式简单易行,科学直观。
笔记本跨平台实测结果:12代酷睿P系列性能优势明显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对商用台式机和商用笔记本电脑都进行了测试,我们先来关注一下笔记本电脑这边的测试结果。
苹果将自研M1芯片引入到MacBook之后,为后者带来了大幅度的性能提升,也是从此很多人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最新的酷睿移动处理器与苹果最新的自研芯片到底谁的性能更加出色呢?这场跨平台的巅峰对决其实已经可以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所出具的报告中找到答案。
参与测试的设备为搭载M1 Pro的Macbook Pro和搭载酷睿i7-1260P的Lenovo Thinkpad X1 G10。前者所配备的M1 Pro芯片为10核心CPU设计,配备16核心GPU,以及高达32GB的统一内存。相比M1在处理速度和图形性能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图形处理速度甚至是M1的三倍,更加适合编辑图像、设计和制作插图等工作。后者所配备的酷睿i7-1260P处理器,是英特尔第12代酷睿P洗脸处理器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型号。它拥有4个性能核心、8个能效核心,最高睿频4.7GHz,18MB的三级缓存。

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公布的测试结果来看,搭载酷睿i7-1260P的Lenovo Thinkpad X1 G10在响应能力和生产力方面更具优势,创造性分数则略低于搭载M1 Pro的Macbook Pro。在最终总分上,搭载酷睿i7-1260P的Lenovo Thinkpad X1 G10领先了7%。
这代表在这场跨平台的角逐当中,搭载英特尔第12代酷睿移动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更具优势,如果我们把价格因素引入进来,它的优势将更加明显,更加值得企业采购。
台式机实测成绩对比:12代酷睿桌面版全方位领先
我们再来关注一下商务台式的测试结果。测试涉及的12代酷睿处理器桌面版处理器包括了酷睿i3-12100、酷睿i5-12400、酷睿i7-12700,而AMD阵营则是锐龙5000G系列的锐龙5 5600G和锐龙7 5700G两款。
我们先来关注一下搭载12代酷睿处理器家族的入门产品酷睿i3-12100的Lenovo QiTian M455与搭载锐龙5 5600G的HP ZHAN 99 Pro A G4成绩对比情况。酷睿i3-12100是4核心8线程设计,基础频率3.3GHz,最高睿频4.3GHz,拥有5MB二级缓存及12MB三级缓存,TDP功耗为60W,最高功耗89W。锐龙5 5600G这边为6核心12线程设计,基础频率3.9GHz,最高睿频4.4Hz,提供3MB二级缓存和16MB三级缓存,TDP功耗为65W。单纯参数上看,貌似锐龙5 5600G更具有优势,但实测结果并非如此。

将两者成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在响应能力、创造性、生产率这三个方面,搭载酷睿i3-12100的Lenovo QiTian M455得分都更高一些,理所当然,总体得分也更高,总分领先幅度达到了近10%。在更少核心数量、更低频率的情况下战胜AMD Zen 3架构的竞品,足以说明12代酷睿处理器桌面版处理器实力是足够强的。

我们再来看搭载酷睿i5-12400处理器的Lenovo QiTian M455的成绩表现。这款处理器为6核心12线程设计,基础频率2.5GHz,最高睿频4.4GHz,二级缓存容量7.5MB,三级缓存容量18MB,TDP功耗为65W,最高功耗117W。拿它的成绩与搭载锐龙5 5600G的HP ZHAN 99 Pro A G4成绩进行对比,优势更加明显,每一个场景之下都有着较大幅度的领先,最终总分领先幅度更是高达19%。
我们再来看搭载中高端定位处理器的商用台式实测成绩,这里参考的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所测试的,搭载酷睿i7-12700的Lenovo QiTian M455高配版机型成绩,与搭载锐龙7 5700G的HP ZHAN 99 Pro A G4成绩。
作为中高端产品的酷睿i7-12700采用的是混合架构,拥有8个性能核心及4个能效核心,共20线程,性能核心最高睿频可以达到4.9GHz,拥有12MB二级缓存和25MB三级缓存,TDP功耗为66W,最高功耗180W。锐龙7 5700G则为8核心16线程设计,最高睿频4.6GHz,拥有16MB的三级缓存,TDP为65W。看得出来,这一次在参数上,锐龙处理器没有了优势,那成绩对比会是如何呢?

我们可以看到,酷睿i7-12700在实测成绩上又一次全面领先,高达29%的总分差距已经十分说明问题。
综合来看,12代酷睿处理器桌面版处理器在每一个价位段相对AMD锐龙5000处理器都展现出了一定的性能优势,并且领先幅度要比大家的预期高上很多,两者差距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总结
不论是移动端还是桌面端,也不论是入门级还是主流中端,12代酷睿的表现都非常优异,它卓越的性能优势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方面,无疑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当权威机构的实测数据摆在那里,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搭载12代酷睿处理器的商用机型会成为企业的首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