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池鹿告诉你“南病北治,北药南用”


南病北治是指南方因气候炎热、潮湿及饮食习惯而引起的疾病,按照中医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理论和“热因寒用”的诊疗原则,应当在北方冷凉的自然环境中辨证施治,才能收到最佳疗效。北药南用是指按照中医因人施治、因证施治的原则,可采用龙江独特的道地中药材及产品,针对南方所特有的常见病予以医治和预防。
理论依据充分
从统计数据看,南北方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别的疾病主要有风湿、痛风、骨关节疾病、皮炎、湿疹、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均与患者所处的环境有关。
以皮炎、湿疹为例,中医认为,东南沿海乃“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即东南沿海高温潮湿的环境,使得当地居民排汗不畅,同时由于他们多吃鱼虾等海鲜发物,易生内热,内热与外部湿热环境,加上南方高强度日晒等相互作用,则产生了以皮炎、湿疹为代表的皮肤病。

“之所以说‘南病北治,北药南用’是因为东北气候凉爽,森林覆盖广,温泉品类丰富且医疗价值高,火山冷矿泉独一无二,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气候冷凉,且空气湿度较轻,有助于抵消南方高热潮湿的病因;森林茂密,负氧离子充足,能够显著改善人体的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为机体生理活动提供“正能量”;温泉、火山矿泉富含钠、钾、镁、锰、钴、锶、钙、硅、硫等近百种微量元素和数十种有机酸,对风湿症、关节炎、神经痛、妇科病等疗效甚佳;多达1120种的野生药材,则为天南地北的群众提供了就医保障。

中医学界专家评价指出,我国幅员辽阔,纵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南北方气候、生态、饮食习惯差别明显,基于医养结合与自然生态共同调节的理念和策略,通过对不同生态—社会—文化—职业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下的健康失调人群,给予适宜的中医身心调理、药食调理、生态调理,有助于促进亚健康及疾病状态得到化生转归及逐步修复。这一不同区域间的空间互换和健康资源的优势互补,有望形成一种创新型、开先河的健康模式,既可节约药物资源,减轻政府医疗支出压力,又能充分释放生态价值,产生新兴的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