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情感的本质

2022-08-11 17:30 作者:游戏玩家--David  | 我要投稿

在我研究情感的本质,情感的运行机制,情感的集体意识,情感的存在目的等问题时,我试图用科学的语境来把这些内容呈现出来以便于我们可以理解那些修行的人到底在做什么。

 

我喜欢深入到问题的核心,也是深入到游戏的源代码中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升级和改写。

 

玩好游戏的前提是知道这个游戏怎么玩,扎米亚金在自己的书中写道:人之所以快乐,源自于他会思考。人之所以痛苦,亦源自于他思考。

 

游戏的趣味性在于它拥有着及时反馈的作用机制,而在游戏中的情感的也是基于这种及时反馈机制,我们称之为化学反应,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均包含在内。

 

修行的法门只有两个字名为:修心。看到这你不要跑,我不讲修心,我只讲游戏的基础代码。

 

用游戏的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确实更加的有趣,总结一句话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游戏作为一个载体,赋予的是玩家的体验需求,而需求的本质是产生对应的反馈机制,而反馈机制又因为认知的透镜所过滤最终产生信息形变,而最终出现的这个信息反馈载体,玩家们把它叫做心理学或者叫做感情,在文化中它又被定义为人性,可是这还不够究竟。

 

游戏的机制是既定的事实,但是在信息与信息之间却存在认知透镜,情感从化学视角可以被定义,从哲学视角可以被定义,从灵性视角也是如此,每一个单独的视角都是一个局限性的范围这就是透镜的组成部分。

 

这个环节很重要,这造就了一千个红楼,也造就了无数版的西游。当你词不达意的时候,当你被误解的时候,甚至是当你在沟通的时候,我们花费最多的表达不是内容的本体,而是解释内容认知透镜。

 

有人把西游记当做修炼秘籍,我一开始真的很不解,后来看《一人之下》动漫,给我看懂了,我明白了原来西游不是故事,吴承恩也不是个作家。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中描述了情感的本质,情感是由一连串的配套机制组成的循环系统,而修行的人主要干两件事,第一是更换认知透镜,第二是打破循环。

 

重新去认识心的本质,这就叫: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经常的去更新自己的认知透镜是提升自我的关键,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上,所有的问题都不会在成为问题而这就导致了玩家可以打破这种情感的循环结构,但并不是变的无欲无求而是不在执着于情感本身,就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认知透镜的提升来源于视角的增加,视角的提升,导致了客观性的提升,当客观到不能在客观的时候,玩家们把这个叫做本体的本质,修行人叫做禅、开悟、灵性觉醒等。

 

在文化上和科学上,客观性造就了我们的心理学基础、马克思哲学基础、灵性科学基础、而我借用这些来阐述情感的本质,我是游戏玩家—David,让华夏智慧成为我们提升自我的助力,以游戏视角,看待人生万物,以玩家心态,走万丈红尘,祝我们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情感的本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