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14.4 谭嗣同

2023-08-14 08:31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4、谭嗣同(1865—1898)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曾任清朝南京候补知府。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在浏阳倡立学社。1897年,回到湖南,与梁启超等设立时务学堂,又创立南学会,办《湘报》,积极开展维新变法运动。1898年8月,光绪皇帝任他为四品衔军机章京,并与林旭等参与新政。因袁世凯出卖,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他同林旭等六人被害,称为戊戌六君子。

  在哲学上,谭嗣同继承了王船山的道在器中,道依于器的思想,肯定“无其器则无其道”[i],认为“故道,用也;器,体也。体立而用行,器存而道不亡”,“器既变,道安得独不变”[ii]。还提出“天地以日新,生物无一瞬不新”[iii]运动发展的观点。这种“日新”说,肯定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永恒性,承认事物不断更新,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他又提出“以太”,即是“徧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之精微,无所不胶粘,不贯洽,不筦络,而充满之一物焉。……无以名之,名之曰‘以太’”。[iv]他把西方自然科学的“以太”说同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认为“以太”是世界产生的根源,是唯一的绝对的本体。并且还认为世界上各种事物及其变化,都是“以太”的作用,并把这种作用叫做“仁”。“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识”,“仁以通为第一义;以太也,电也,心力也,皆指出所以通之具。”[v]把“以太”说是“仁”之通,“仁”是产生世界的根源,最终走向唯心主义。

  谭嗣同还尖锐地批判封建纲常名教,认为“三纲五伦”的封建伦理,既非“天命”,又非“天理”,是上以制其下的“网罗”。指出“君以名桎臣,官以名轭民,父以名压子,夫以名困妻,兄弟朋友各挟一名以相抗”,“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vi]。因此,要“冲决”一切“纲罗”。在他的学说中,充满了向封建正统观念战斗的精神,对清末思想影响很大。他的著作编入《谭嗣同全集》。其哲学著作有《思篇》、《报贝元征》、《仁学》、《以太说》、《论全集学》等。


注:

[i] 《周易外传》卷五。

[ii] 《报贝元征》。

[iii] 《上欧阳瓣姜师书》二十二。.

[iv] 《仁学》。

[v] 《仁学》。

[vi] 《仁学》。

《哲学小辞典》14.4 谭嗣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