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名人堂|第一期:Queen,一支“背叛”摇滚的乐队。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c1MDEyMA==&mid=2822779762&idx=1&sn=188d28411615e68695c82de9bd2763dc&chksm=8a8223f5bdf5aae38f621708fe0be9b748c18ec728701e472f37933852fdfbf2807bcf5b4571&token=452731261&lang=zh_CN#rd

提起Queen乐队,恐怕你首先想到的便是弗雷迪·默丘里(Freddie Mercury)时期的Queen。
上世纪70年代,这是属于Queen乐队的颠峰时期,一首首经典歌曲在这个时期诞生,被称为“摇滚歌剧”的《Bohemian Rhapsody》,弘扬体育精神的《We are the Champions》和《We Will Rock You》,当然,还有很多经典,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下文中见。

整个70年代,Queen可谓战绩辉煌,而进入80年代,新浪潮音乐的兴起使得Queen也难逃提前进入疲软时期。
就在1980年,Queen乐队发布了专辑《The Game》,乐队整体曲风也产生了变化。但乐迷对于献媚和轻快讨巧的曲风并不买账,因为这个时期的Queen正在与摇滚乐渐行渐远。

专辑《The Game》封面
尽管单曲《Crazy Little Thing Called Love》和《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成功助力专辑《The Game》登上了美国排行榜的冠军宝座,但它也难逃是一张乖巧讨好的专辑的嫌疑。
然而,同年时期的另一件事更是对Queen乐队又泼了一盆冷水——乐迷以异常冷淡的态度回敬了Quenn为电影《Flash Gordon》录制的纯器乐配乐专辑。

随后Queen也试着进行了摸索性的改变。尽管1981年Queen与David Bowie合作了单曲《Under Pressure》使乐队成功在新浪潮音乐的汹涌波涛中站稳了脚跟,但让乐队重新赢得粉丝们的信任的效果并不是很佳。

专辑Hot Space封面
1982年Queen发行专辑《Hot Space》,专辑曲风加入合成器和迪斯科元素更是导致乐迷们骂声一片,最直接的结果是乐迷逐渐对Queen失去了兴趣,更有甚者改弦易辙。自此,Queen一度陷入了“粉转黑”的危机。
1984年,Queen发布专辑《The Works》反应仍是不温不火,几连挫折的Queen眼见乐队在美、英、日市场的人气日渐萎缩,于是他们毅然决定离开Elektra公司而转签Capitol公司,既而他们把希望转放在了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

专辑《The Works》封面
而这个时期的Queen乐队4名成员也是甚感疲惫,加之鼓手罗杰.泰勒和主唱费雷迪各自有单飞的想法,最终乐队4名成员共同讨论决定暂停巡演,休(ge)养(zhao)生(ge)息(ma)。
虽然Queen乐队暂停了巡演,但对外并没有宣布解散,似乎每名Queen成员的心里都为乐队将来的再度重逢留下了一丝线索。

单飞后的费雷迪.默丘里事业并不顺利。因为弗雷迪对迪斯科音乐情有独钟,于是他1985年发行了一张迪斯科风格的专辑《Mr. Bad Guy》。

专辑《Mr. Bad Guy》中的单曲《Love Kills》是他与迪斯科传奇人物 Giorgio Moroder合作创作,此曲先于专辑一年发布,并进入英国流行音乐榜前十。
后来,弗雷迪还与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合作了单曲《There Must Be More to Life Than This》。

费雷迪.默丘里与迈克尔.杰克逊
但由于他忍受不了迈克尔总是将宠物骆驼牵进录音棚的行为,最终两人的合作宣告流产。幸运的是二人合唱的《There Must Be More to Life Than This》30年后还是发行了。
再后来,费雷迪与西班牙歌剧演唱家蒙塞拉特·卡巴蕾的合作更是无疾而终,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默丘里此时已经完全放弃了流行和摇滚音乐。
1985年7月13日的世界摇滚乐坛还有一件大事儿发生——援救非洲难民的Live Aid义演。

1985Live Aid义演宣传海报
这场盛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位摇滚巨星接到邀请纷纷前来助力,例如:鲍勃·迪伦、保罗·麦卡特尼、布鲁斯·斯普林斯廷、蒂娜·特纳、艾尔顿·约翰、齐柏林飞艇、U2、麦当娜·西科尼...其中Queen乐队当然也接到了隆重的邀请。
当时全球140多个国家有超过15亿人次通过电视直播观看了Live Aid义演,而在英国伦敦和美国费城现场观看演出的观众达17万人。

1985Live Aid义演现场
由于Queen乐队在Live Aid义演中表现出众,于是乐队成员决定聚首回归摇滚。而这个时期传言主唱费雷迪身患怪病之说也在悄悄蔓延,导致了娱乐风口开启对他不为人知的私人感情生活的猜测。

尽管如此,Queen乐队还是顶住了强大的舆论压力,随后在1986年至1989年之间分别发布了专辑《A Kind Of Magic》和《The Miracle》,以此想重回美国市场,但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平淡且难熬的80年代终于过去了,进入90年代的 Queen逐渐在新浪潮音乐与摇滚乐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乐队凭借着1991年的专辑《Innuendo》一炮打响,并再次赢得在美国的荣誉。

专辑Innuendo封面
尽管《Innuendo》与先前在欧洲发行的专辑创下的荣誉相比甚小,但乐迷们为能再次看到Queen力道十足的重金属和歌剧式的摇滚而感到欣慰。可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竟是费雷迪.默丘里与Queen乐队和乐迷们的诀别之作。
同年11月23日,费雷迪.默丘里对外宣布自己不幸罹患艾滋病,这也坐实了先前的传言。第二天,费雷迪去世,自此属于Queen的费雷迪.默丘里时期结束。


Queen乐队自1971年建立,到1991年主唱费雷迪.默丘里去世,再到1997年贝斯手约翰·迪肯退休。这27年间的乐队主要荣誉是:
1、Queen乐队包揽“英国史上专辑销量前十”中的榜首和第10名,分别是1981发行的专辑《Greatest Hits》和1991年发行的专辑《Greatest Hits II》;
2、乐队生涯发布专辑在英国专辑销售榜停留周数总计达1322周,为史上最长,且在披头士乐队与猫王记录之上;
3、1990年英国唱片业协会授予Queen乐队终生成就奖。


Queen在上世纪70年代摇滚黄金时期诞生,经历了新浪潮音乐的洗礼,在90年代电子音乐萌芽中逐渐淡出乐坛,但他们的作品仍然在经久不衰的流传着,给后人以追寻真理的脚印。2001年,Queen乐队入驻摇滚名人堂。

自1997年贝斯手约翰.肯迪宣布退休后,现任团员只剩下布赖恩·梅与罗杰·泰勒。

2人组的Queen乐队
2000年,2人组的Queen与原Bad Company主唱Paul Rodgers合作,以"Queen+Paul Rodgers"名义进行了世界巡演。

Queen+Paul Rodgers
在2008年他们合作推出专辑《Cosmos Rock》,但这时候的Queen已不是大家所熟悉的Queen乐队了。

专辑Cosmos Rock封面

亚当·兰伯特
自2011年起,亚当·兰伯特开始担任Queen的主唱,并与乐队的两位老爷子一同举办数次全球巡回演唱会。

亚当和Queen在91届奥斯卡颁奖现场
2019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亚当·兰伯特与2人组的Queen乐队作为表演嘉宾一同合作亮相演出。

Queen乐队吉他手布莱恩.梅
进入新纪元后,我们不得不面对摇滚乐在世界乐坛地位逐渐下滑的现实,但我相信在每一名热爱摇滚乐的乐迷心中都写着这么一句话:只要我在,摇滚乐就不会死!
谨以此文致敬伟大的摇滚乐队Queen,向为摇滚事业作出贡献的乐队和乐迷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只要你在,摇滚乐就不会死。

本篇来自指弹中国编辑部
作者/Jin 编辑/Jin
【相关推荐】
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

据传电影3月22日中国大陆上映!
G7红色的变调夹
Queen乐队吉他手布莱恩.梅签名款

复制手淘口令
¥HJzvbFsToYG¥
手淘查看详情
或复制链接浏览器打开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544247011907
【温馨提示】
觉得不错就“转发”并点个“好看”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