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65天读完全部中国文学/中国文学一日一题】一月四日

2023-01-05 04:17 作者:10mA的电饭锅  | 我要投稿

一月四日:《采薇》中的战士是如何以采薇抒发感情的? 在《采薇》的作者所处的时代,人们的思维仍然停留在以形象的事物表达内心情感的时代,“兴”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它的艺术品味与艺术魅力主要在于它通过触景生情、睹物有感或因情借物,为诗歌创造出生动形象、画面鲜明、情景交融、蕴藉深厚的意境。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小雅•采薇》是士兵还乡之作。这位士兵参加抵御外侮的战争,出生入死,终于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在回家的路上,他唱出了这首歌,倾吐郁结心头的感慨。开头三节,借景抒情,追忆从军打仗无法回家又渴望回家的痛苦感受,把在军营四季思归的忧思表现的淋漓尽致。野豌豆发芽了,冬天过去了,而战争正在紧张的进行,有家但不能归。野豌豆肥嫩了,春天过去了,我和战友们都在战场上拼杀,家书没有人送。野豌豆变老了,夏天过去了,国家战事依然繁重,只怕今生难回家。最后一章,借助景物,今昔对比,写的情景交融,蕴藉深刻。第一句,借春风杨柳飘摇,衬托当时应征入伍时的惜别之情和当兵前生活的平和。第二句,借寒冬雨雪飞扬,暗寓征战后生还的来之不易和离乡数年家园未卜的忧虑。第三句写实,写乡关遥远,风餐露宿,跋涉艰难。最后一句写诗,写乡关遥远不怕,饥渴露宿不怕,只怕赶回家人已人事全非,只怕赶回家已无家可归,这样的担忧,这样的悲哀,世上能有几人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情感的凄楚,哀伤的绵邈,为全诗留下了一串沉痛的尾声和浓重的阴霾。这种令人顿觉凄苦的情感,都是通过自然界凄凉的景物,一步一步走进走向读者心中。 每日诗歌拓展: 送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①饮君酒:即劝君喝酒。饮,使动用法,意为使某人饮。②何所之:之何所的倒装,去到哪里。之,去、到。③归卧:归隐,隐居。④南山陲:终南山边。南山,终南山。陲,边陲。 【解析】这是一首送别诗,第一句点题,第二句设问。第三四句不仅交代了友人选择隐居的原因,也暗含朋友官场失意后的不满的情绪,其中也夹杂了诗人的牢骚和不满——他借着朋友的际遇宣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最后两句以白云作结,含蓄的表达了他的清高志趣。

【365天读完全部中国文学/中国文学一日一题】一月四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