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海上机动作战基础知识(修正版)

2020-09-11 21:13 作者:凯恩斯卡莱特  | 我要投稿

本文原是本人发布于百度贴吧航空母舰吧、重兵器吧、歼20吧等多个贴吧的帖子(百度ID凯恩斯卡莱特),因担心100°的尿性,遂决定在多个平台备份。个人知识所限,可能存在错误,欢迎大佬指教。

——————————————————————————————————————————————————————————————

一、海战该怎么打?
为了方便各位更好的理解,我还是要采用最烂大街的方法——举例子。
现在假设,某国,暂时称为甲国(别想多了,不是美国,美国强过头了),与中国产生了军事冲突,咱们假设排除一切外部力量干涉、排除核武器。现在中国海军接收到命令,前往印度洋打击甲国海上交通线,击败甲国海军舰队并夺取制海权。
现在推演开始:
中国海军立刻执行战役预展开,战役预展开的所谓三个阶段——分散 集中,出击。中国海军立即划分好航渡路线、机动待命区、海上补给区和预备交战区,组成以辽宁号航母为核心的机动搜索攻击舰队前往印度洋在机动待命区不断机动,同时保障舰队亦开出并待命,大量军舰前往不同海域巡航。此时对于机动搜索舰队而言,首先最紧要问题就是侦察与反侦察,一方面要搜索敌方舰队,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被敌方找到。后者可以通过不断的机动来规避敌人的侦察,而前者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采用包括直18预警机、卫星以及大量军舰组成的侦察幕等方法多管齐下,一旦找到敌方舰队立刻发动打击。
先扯这么多,说的非常粗略,重点在于后面补充。

1、机动的意义
毫无疑问,机动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甚至可以说是一支海军舰队破坏力的基础,对于一支海军来说,作战的中心概念就是要把整个海洋作为自己的机动空间,机动性和机动能力组成了海军最重要的作战能力。如韦恩·修斯所言:“海上机动作战是海上力量的巨大优势,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简单来说,舰队的作战机动速度比陆军部队要高一个数量级……飞机和空中后勤使这一结论的表述有些复杂化了,但是飞机从未动摇海上力量巨大的优势地位。”机动的优势不仅在于可以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发起攻击(典型战例奇袭塔兰托港和奇袭珍珠港),同时也在于可以规避敌人的侦察,让敌人无法确定自己的方位。海洋不像陆地,没有丛林、山洞、地道或建筑物可供隐蔽,因此对于水面舰艇来说,海洋没有可供自己隐蔽的自然环境,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不断的机动躲避敌方侦察,就算被侦察到了也能通过快速机动变换阵位,让敌方扑个空。总结,海上机动作战,机动是重中之重。

2、航母编队怎么个编法

就直接拿上面的例子说事, 海上搜索机动舰队以辽宁舰为核心,附近分布一艘055级作为舰队指挥舰,4艘052D分布在四个方向,组成中层防空圈,052D距离航母应当不超过50-60km,另054A护卫舰4艘,与052D呈交叉布置,组成内层防空圈,这样每2艘054A就可以合力掩护一艘052D,同时2艘相邻的054A也可以互相掩护。同时,远程区域防空警戒舰(一般是052C/D)前出一定距离(前出方向视假想威胁方向而定),必要的话可以派054A掩护,虽然警戒舰是由区域防空舰担任,但其执行的任务远不止防空一个,往大的方面上,警戒舰前出的原因就是为了拓展防御范围,往细里说,防空、反潜、趟雷、驱赶、巡逻等等杂务全都要负责。除此之外,一般来说在航空母舰正后方不远处还会跟随一艘护卫舰,这个是海军的传统,跟随的护卫舰主要任务有三,其一是给准备着舰的舰载机飞行员提供一个引导作用,其二是防止敌核潜艇尾随己方航母,其三就是航母上有人员落水时要上去施救。
打这么多字不如来一张图靠谱,自己画的渣图,注意图片仅仅只代表一种理想的假想情况(说白了就是我的强迫症非要画的整整齐齐),不要太机械地生搬硬套。再搭配下面这张美国海军的图一起食用。

这张图做的比较早,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只能作为参考


这张图还有贝尔纳普级巡洋舰这种古董,也是老图了,参考一下。


3、抢占机动空间与侦察

在和平时期,大洋之上可以任由航母编队驰骋,但是到了战争时期就不太一样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大群驱护舰前出分别占点成为了一种可选的办法,在接到命令的那一刻,以053H3、054(A)乃至驱逐舰为主的大量军舰就要立刻开出,分散前往不同的海域作为急先锋,首先就要驱赶、清理海域的敌军单位,为己方航母舰队赢得机动空间。每一艘或一小群驱护舰各自负责争夺一片海区,在多艘战舰的努力下就能占据一大片海区,在这片海区之内,我方航母编队可以自由机动,侦察平台也可以得到掩护之后。而这些战舰同时也要作为侦察力量,配合天基、空基等侦察平台实施侦察,通过广域搜索法搜寻敌方舰队,即这些军舰分别在不同的海域一个一个进行梳齿排查 。而对于敌方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派出同样甚至更多的驱护舰与我方展开海区争夺战,切不可让主力航母编队去打击争夺海区的战舰,原因如下,我们可以作出假设,如果敌方有航母编队但是缺乏足够的驱护舰去争夺海区,那么对于敌方航母编队来说就只有两个选择:
1,用航母编队去攻击我方的“守门舰”,但是这样一来我方立马就能知道敌航母编队在被击沉的驱护舰附近,所有侦察平台立刻向附近聚拢,缩小搜索范围,直到找到敌舰队,敌舰队的结局就是被我方抢先发现,后下手遭殃;
2,选择避战保船,但是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宣告彻底放弃一大片海区的制海权,然后眼睁睁地看着我方海区逐步扩大,当丢失的海区(制海权)多到一定程度时,基本就代表敌方作战目标的失败,就算敌航母编队此时尚在,但是丢失了制海权的海军就算战舰无损又能怎样呢?此时敌海军要么就孤注一掷,最后还是回到第一个选择上面,要么就继续避战下去当一只失去制海权的海军吧。
讲到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海军确实是体系庞大且极其昂贵的。上面举例的有航母编队缺驱护舰的典型例子就是英国,勒紧裤腰带买了两艘大型航母,但是驱护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还是相对较为不足(钱钱钱命相连啊),这就意味着英国海军是不可能独立地跟中国海军相抗衡的,即使是在两艘航母满载F35B形成战斗力之后,海军,绝不是靠着勒紧裤腰带攒出几艘主力舰再配上领先的舰载机就能拉平整体体系上的巨大差距的(此处也不是乳嘤,因为嘤国皇家海军压根就没有独立地在大洋之上与中国海军这种体量的海军交战的想法,伊丽莎白号刚服役就去找美国海军玩去了,皇家海军现在的建设还是非常符合嘤国的国防战略的)。

二、粗略总结海上机动作战的几个要素
1、机动,前面已经说了
2、侦察,侦察是获取海上作战主动权的基础,海战不像陆战,陆战可以依托自然环境和人工建筑物实施防御作战,在许多情况下防御方甚至比进攻方享有优势,然而在海洋上,没有什么环境可以在防御中提供帮助,防御方基本上是处于劣势的。因此对于海军来说,应当想尽办法获取主动权,先发制人,抢先发动攻击,尽量防止陷入防御作战。此外,海上侦察必须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机动搜索舰队自身及舰载预警机、潜艇、卫星、陆基航空兵、广域搜索舰队,甚至是征召的渔民,要动用一切可用的方法,多管齐下。
3、指挥,这个没啥说的。
4、火力,既包括用于进攻的火力,也包括用于防御的火力。
5、后勤保障,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要素之一,后勤保障的重要性从古至今都不会改变。在海上机动作战中,保障舰队的指挥官是临战第二指挥官,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机动舰队指挥官则是临战第一指挥官,两位指挥官要确立海上保障区,由于补给保障的时候是最脆弱的,所以在实施海上保障的时候两位指挥官必须依靠舰队建立海上仓促防御。
另附图,韦恩·修斯眼中的陆战与海战的区别(注意这张图也不是圣经,不可太过迷信拘泥)

图片出处:韦恩修斯《舰队战术与近岸战斗》

三、关于海上机动作战的几个误区

1‘、卫星无敌论/低估海上侦察的难度

在海上机动作战中,侦察、搜寻敌舰队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必须动用一切可动用的资源。但是总有些人就认为卫星无敌,只要我天上卫星一开,就可以轻松找到你的航母舰队,这种想法其实是不靠谱的。很多人说 ,现代光学侦察卫星精度不是可以达到零点几米吗,为什么找不到航母呢,然而不能只看精度啊,也要看观测范围啊。很遗憾的是,就现在来看,对于光学侦察系统而言,精度跟观测范围(视野)完全是鱼与熊掌,这一点看望远镜就能知道,望远镜放大倍率高,视野就小,反之放大倍率低视野就大(没玩过望远镜还没玩过枪战游戏么)。具体到光学卫星方面,那些高精度卫星,一看分辨率零点几米,了不得,再一看观测幅宽,二十几公里十几公里……跟太平洋一比这就是透着管子看鲲鲲啊。

此外,光学卫星基本都是沿着固定轨道绕着地球扫,扫过一个地方之后可不能像飞机那样调个头再仔细瞅瞅,要么就等这颗卫星下一次扫过此可疑区域,要么就等另外一颗卫星经过。
除了上述两点以外,低轨道卫星还要面临战时被反卫星武器击落的危险。
对于上述问题,主要的改进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增加光学卫星的数量,形成一个庞大的卫星侦察网络,高精度窄视野与宽视野低精度的卫星搭配使用,可以更有效地搜索侦察,同时卫星数量多了也可以尽可能地缩短对一个区域进行重新扫描的等待时间,只要卫星足够多,可以压缩到半个小时甚至更短;第二,改进卫星的质量,比如说高分一号卫星在2米分辨率下观测幅宽是35公里,而到了高分六号,2米分辨率下观测幅宽增加到了90公里,扫描面积大大增加;第三,多种不同种类的卫星配合使用,除了光学卫星以外还有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红外卫星等等等等,不仅是卫星,还有天上飞的空基侦察平台(预警机、侦察机),水里的船只,还有水声监听网络等等,这些装备与平台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且复杂的海上搜索侦察体系。

这就不可避免地谈到了一个问题:找航母难不难?其实这个问题还是相当复杂的,对于构建了一套完备的搜索侦察体系的国家而言,难度确实大大降低,但是就光是这一套体系,就能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pass掉。中国之所以敢无惧美国航母,不仅仅在于有东风快递这一强大的打击装备,同时也在于中国这些年来在海上搜索侦察体系建设上的巨大成就,侦察体系作眼,打击体系作拳头,这才共同构成了一套强有力的反航母体系。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构建完成一套完整的海上侦察搜索体系之后,难度确实大大降低,但是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如果敌舰队像民船一样只是到处乱跑的话,那确实不难找,但是在战斗中这是不可能的,对方必然会使用一系列反侦察手段来防止被找到,从光学到电磁、从红外到水声、从干扰到假航母诱饵等等等等,这些手段势必会使我方的侦察难度大大增加,更别提在找到航母编队之后还要保持持续跟踪。总而言之,海上侦察与反侦察这个问题真的非常复杂,不是靠着一个卫星就可以包打全场了。

2、预警机无敌论/混淆AEW与AWACS(AEW&C)
跟卫星无敌论相对的还有一个预警机无敌论,这实际上是混淆了陆基的“空中指挥所”预警机和舰载预警机,把后者往前者上面生搬硬套。AEW全称Air Early Warning,AWACS全称Airborne Warning and Control System,前者被用于描述E-2,后者则被用于描述E-3,中文里笼统地将两者都统一用一个名词称呼——预警机,这造成了一个最大的误解就是将AEW与AWACS混为一谈。然而实际上,两者是截然不同的,E-3预警机,确实是实打实的空中指挥所,然而E-2则不然,E-2压根就不具备E-3那种充当空中指挥中心的能力,我们从成员组上就可以看出两者的差距——E-2C机组总共只有5名成员,而E-3嘛……显然E-2C上那区区几个成员,根本不可能像E-3那样充当空中指挥所,这就是AEW与AWACS的区别。
那么舰载预警机究竟是干什么的呢?自舰载预警机诞生以来,其基本上就是围绕着以下三大任务:
①搜索敌水面舰队群与超低空敌机预警;
②控制舰载机编队的飞行协同,没错E-2机组的所谓指挥员实际上就是干这事的;
③充当航母与舰载机的通信中继节点。
综上,在海上侦察搜索中,作为飞行雷达的舰载预警机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并非秒天秒地,不要太神化。
(顺便一提,按照美军那套的话 ,中国这里空警2000跟空警500就算AWACS,而空警200就只是AEW)


两张图片均出自《世界飞机手册》2011版

3、忽视海外基地的作用
忽视海外基地的重要性大概也是一个常见的错误,虽然大部分人都已经知道了后勤补给的重要性,但是却有不少人以为海上补给只要有补给舰就够了,忽视了海外基地的重要性。然而实际上,对于一支远洋海军来说,海外基地可以说是刚需,就如同航母、驱逐舰一样,必不可少。因为补给舰的补给,可以满足一时之需,但无法满足长远的需求,食物、淡水、燃油、弹药等物资可以通过补给舰来获取,但是化学保障、卫生保障、机械保障、电气保障、心理保障等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只有在海军基地里才能完成。同时,战役预展开之时,舰艇从海外基地出发也能比从本土出发更快地赶往目标地。总而言之,对于远洋海军,海外基地就是刚需,当然这也是中国海军目前最大的短板,因为其他东西都是好不好用的问题,而海外基地对于中国海军就是有无的问题,所以说不要问中国会不会将瓜达尔港和吉布提建设成海外军事基地,而应该问何时建成。

4、过分看重空战结果与舰载战斗机的空战性能

这个误区或许可以算是最广泛的误区,只要一谈两型航母的对比,就必然会有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对比舰载战斗机的空战性能,更有甚者走火入魔,搞起了空战万能论,把海上作战理解为卡牌游戏一样:两边航母编队列好阵,然后舰载机空战决胜负,空战胜利方取得制空权的同时也宣告取得战役的胜利。典型代表就是一度甚嚣尘上的“XX舰搭载F35B之后吊打辽宁舰”。然而只要看完了上面的内容,知道了海战是怎么打的,就知道这种思路错在哪里了,这里就不细讲了。舰载战斗机的空战性能固然重要,但是真的没必要过度神化重要性。

最后总结一下,看完上面这些,你就会发现其实我一直反对一种论调,那就是武器决定论,无论是卫星无敌论、预警机无敌论、空战万能论等等,其实质上都是武器决定论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比一般的武器决定论还要更加狭隘,一般的武器决定论鼓吹的至少是多种武器,而上面几种论调则是鼓吹单一武器,鼓吹一两件武器决定战役胜负,跟当年“我们有无敌的大和战列舰和无敌93鱼雷必能痛打英鬼米畜”简直是异曲同工之妙,而同理,我们也一定要坚决反对东风快递万能论的思想。以上内容讲的甚为粗略,不过我已经尽量讲得通俗易懂,希望能够对诸位看到此文的读者理解现代海战有所帮助。






海上机动作战基础知识(修正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