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王策 一百零一 ——汉中七夕夜
仲孙霸(宣彦)的部队也如约来到汉中帮助狐夔(洪威)对抗皇甫和(中云)。仲孙霸鉴于自己劳师远征就建议雷隗(国水)坚守汉中。这样以逸待劳过不了多久就能击败皇甫和。雷隗告诉仲孙霸自己已经疲劳迟滞皇甫和许久。敌军已经疲惫,现在是进攻皇甫和的好时机。仲孙霸和狐夔没有听从。雷隗便独自率军出城,对皇甫和的先锋文飏(元甫)发动突袭。文飏果然大败而归。皇甫和率大军后退二十里。仲孙霸见状判断皇甫和锐气已尽已经采取了守势于是便与雷隗一起率领全军倾巢出动。他们在汉水北岸追上了皇甫和。皇甫和大军陷入危急。斥候报告汉水南岸西二十里外狐夔已经率军渡河。他的部队就算渡过汉水也会遇到狐夔军截杀。眼前他们即将被三面包围。已经陷入死地。皇甫和拔出剑准备率领全军决死一战。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敌军的最北方全是羌人的部队。这些部队之间常年缺乏沟通,这就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他立即率领部队向北突击。羌人的部队轻步兵众多,十分擅长山地和高原作战,但在平原上,他们阻挡不了皇甫和的前进。皇甫和的骑兵很快就开辟出来一条通道。主力部队随即从包围圈里杀出。皇甫和突出重围后做出一个惊天的决定:突围的部队调头回转杀向羌人的西部侧翼。皇甫和激励他的将士们“诸军振奋,皆可锦绣还乡!”皇甫和军就像一张网罩住了羌人大军。羌军觉得自己被皇甫和包围,又与友军沟通不畅,于是纷纷溃逃。他们拼命地向西、向南逃。不久,西侧被皇甫和军切断,他们就集中向南逃。这就引发了恐慌踩踏事件。没过多久,整个联军都开始向南溃败,人竞相踏。仲孙霸和雷隗的部队全力阻拦,也无法阻止他们向南将自己的部队推向河边,两位将军甚至下令射杀一切向南溃逃的友军。但这也阻止不了联军的溃败。他们手下的许多将士被推倒跌入汉水中。根本就没法对抗敌军。他们最后不得不弃军逃回汉中。皇甫和绝地逆转。歼灭敌军尽两万,另有两万敌军死于踩踏或溺水。羌人部落经此一战再也不敢与皇甫和为敌。只有狐夔率领一万人安全退回了汉中。
仲孙霸不愿再蒙受损失,于是抛下汉中,率军前往成都。狐夔(洪威)与雷隗(国水)之间也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分歧。雷隗(国水)建议郭纯(玄清)放弃汉中赶快入驻成都,防止仲孙霸(宣彦)侵吞蜀地。狐夔(洪威)则坚决反对,他认为即使他们撤退到成都黄权也绝对不会放过他们。此外,他非常清楚这是雷隗想利用这个机会扩大自己的实力。两人围绕这个问题争吵得差点东起手来。雷隗被气得愤而离席。这个时候,狐夔便想到了防守阳平关[1]抵挡管骆钧大军的督尉栾骏(长徳),赶紧将他招来,向他介绍了一下东线难于启齿的战况。此时皇甫和的前锋已经抵达汉中城郊。
“请交给我吧!”栾骏(长徳)非常肯定的回答。他这毫不动摇的意志让狐夔大为感动。于是两人迅速交换了位置。狐夔接替栾骏守卫阳平关。后者收拢残军阻击皇甫和(中云)。雷隗则很不服气地警告栾骏:“皇甫和的先锋比我们溃逃的将士都要先到达汉中了,一旦他们到达这里,你应该知道结果吧。”
栾骏(长徳)非常清楚若皇甫和的部队进入汉中,那么败退的士兵就将四散逃跑,再也无法收拢。更重要的是大本营陷落,主公郭纯(玄清)很可能会被立即杀死。所以他的行动非常迅速。他抛下麾下板楯营[2]只身一人奔赴前线。
“现在你们的指挥官是我峦长徳。”栾骏挑选了几名斥候,“今后所有的事情请向我汇报。请你们不要恐惧,不要逃跑。我将以我的性命与诸君共进共退。”大家一看是栾骏抵达战场,心中顿时充满了希望。
栾骏立即拦住了一支正在逃散的部队:“我是栾骏,你们是哪支部队?”
“沔水营苏唐曲[3],我是军侯苏唐。”
“好的!跟着我往前走。看见友军就把他们拦下来。多谢。”
“有!”军侯苏唐接受命令。
栾骏派出的斥候也找到了其他的部曲:“将军,已经与军侯吴泰取得联系。他带着剩下的一半兵力正在前方两里等候您。”“将军,军侯陈毖不顾阻拦,仍继续带着残军逃跑。”栾骏立即待人去追陈毖。等他赶到时,溃逃的士兵已经无影无踪。有些部曲听到栾骏已经到达战场后便主动与之靠近、汇合。
“杨介曲怎么样了?”栾骏询问道。斥候随即低下了头。他们继续向前没走多远便看到了杨介和他的部队——他们已经全部阵亡。杨介全身多处中箭。他倒在地上,身后的靠旗掉在了旁边。栾骏将旗子捡起放在了他的身边,然后便继续前行。因为前线还有部队正在等待救援。
“苏侯,吴侯,请你们立刻不计代价救援廉军侯。不必死战,但一定要威胁敌人侧翼。其余人跟随我。”
当栾骏得知苏、袁二人成功解救了被困的廉军侯时,他便冒险亲自奔赴前线当着全军的面对三人进行了一番夸赞和鼓励。于是全军都愿意为这位将军奋死效命。此时,他的好友王玄(四理)也从阳平关赶来,还带来了他麾下精锐板楯营。这位善于规避风险,却总陷入风险的聪明人提醒栾骏:“情况危急!我来时发现了敌军先锋。我们还是赶快回城吧!”
栾骏:“敌兵虽猛,但已经被先生发现。现在正是和敌人决战的时候!”栾骏说完便让王玄赶快撤离,自己率领精锐板楯营开始突击,其他各支队伍看见栾骏的帅旗运动起来纷纷跟随突击。栾骏非常冒险地发动了一次迂回进攻。直接将皇甫和的先锋文飏(元甫)在离汉中城几里外的地方包围起来。文飏(元甫)甚至不能相信这些昨天还心惊胆裂见到自己部队就溃散的敌军转眼之间就能聚集起来齐心协力地发挥出高超的战斗素养伏击了自己。
文飏奋力突围。率领残部与皇甫和汇合。第二天,皇甫和大军再次进攻汉中,被栾骏击退,他们发现城中不仅已经有一万多的守军,还有在栾骏的号召下自愿参战的尽三万义军。皇甫和立即撤围,退回他的营寨。此时他的军队就像一个老人。已经疲惫不堪。皇甫和不得不下令让他的部队休息整顿。
趁着全军修整的机会,皇甫和在军营附近一边散步一边在脑海中筹划下一步进攻。不知不觉间,他来到一处林间村庄。村头人家的寒肉[4]香气逐渐将他从军马杀阵中拉回到现实。这香味和他小时候坐在炉灶旁等待妈妈从锅中盛出的寒肉香味一模一样。他顺着香味来到了这户人家的院外。里面的小女孩看见他开心得大叫:“是爷爷?!爷爷!”小姑娘立刻飞奔出来。当她跑到门口时才失望地发现并不是自己的爷爷。她的妈妈从屋内赶紧跑出来抱住她。看见皇甫和这身士兵打扮,她立刻警觉起来,向皇甫和施礼,然后立即带女儿回到屋内。
皇甫和就坐在这户人家的门口一边享受这香味一边回忆儿时的美好。也不知过了多久。院子里走出来一位老奶奶。两人四目相对,老奶奶没说话,只是为他打开院门,收留他进来吃饭。
“现在兵荒马乱,你们却在吃寒肉。”皇甫和略为责备,他的关中口音立刻引发了母女二人的敌意。
“今天是七夕[5]。”母亲回答皇甫和。
“哦……是我错怪你们了。”皇甫和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家里的男人呢?”皇甫和关心地询问,因为饭菜已经齐备,他没见有别人位置。他的问话引起了更大的敌意。他看到母亲低着头正使劲握住筷子。过了好久,奶奶才告诉皇甫和:“儿子自从被征发派往尚桑,现在还没有回来。老伴前不久也被抓到北方运粮去了。孙子跟随郭太守在守汉中。”奶奶盛出一点肉糜和汤,示意皇甫和用面饼夹起来吃[6]。
皇甫和吃了起来。味道果然非常好。他一边吃一边像大人物对普通人逢场作戏那样关心安慰着一家人:“战争就快结束了。你们的男人倒时就会回来。”他吃完了手中的饼。这真是太香了,于是他还想吃第二个。但他忍不住盛了一小勺寒肉。这就是母亲的味道。他看着有些警惕,但仍善良地分食给自己的孩子妈妈,心中猜想,如果自己的母亲转世,是不是就是眼前这位。然后,他继续沉近在美味与儿时快乐的时光里。吃着吃着他突然热泪盈眶。自己自从长大独立后三十多年也没太多看望母亲。对于这一家人的遭遇,他可以像刚才那样当作是别人的事情淡漠。但如果是自己的母亲,那他将多么惭愧。何况他们还是如此善良,将他当作亲人与自己分享的一家人。回想自己成人后的这几十年,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也缺少家人关怀,这一家人甚至比自己的亲儿子和亲弟弟待他都好。他学习兵法、天文、地理、权术、黄帝经文[7]就是为了成为廉颇、李牧那样的强者。但是回想过去,自从他成为将军以后就没有什么值得自己回味的。三十年来的成就竟不抵这家人的寒肉和饼。人们给了他荣誉、颂歌。除此之外便还有皑皑白骨。不出意外的话,他还要征募这家人的妈妈运送粮草。那这家人就只剩下奶奶和小孙女,基本活不过明年春天。他才发现自己成为了他最讨厌的白起……
“爷爷你怎么哭了?”小姑娘关心地询问。
“这寒肉太辣了。”皇甫和强行狡辩。
“一点也不辣呀?”小姑娘觉得非常奇怪。妈妈及时阻止了她继续发问。
皇甫和:“家里男人都叫什么名字?我回到军中帮你们打听他们的下落。”
妈妈把家人的名字写在竹签上。
“别做那么多寒肉。你们会把兵贼引来。”皇甫和收好之后便动身离开了。
一路上皇甫和思考着自己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有时突然热泪盈眶,但他在即将失声痛哭时却又突然停止。他很想找人倾诉,但又有谁能理解他呢?
回到军营,他立即下令取消伙食管制。当完宰羊分酒犒赏全军。大家都以为是哪个战线传来了捷报。于是全军上下开怀畅饮起来。
文飏发现自从皇甫将军外出归来就如同换了一个人。往日那个精干、严厉的老头不复存在。现在的皇甫和则亲切、和蔼很多。
“元甫(文飏)啊,帮我个忙,回去之后帮我看看这两个人在哪个营。他们的家人全都生病需要照顾。也许撑不了多久了。你看看能不能让他们通融一下按奔丧记录,或者是受伤了不能服兵役,什么方法都行。让这两个人们回去看望下亲人。”皇甫和将竹签交给文飏,这让后者觉得不可思议。
文飏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前半句:“回去?我们要去哪?”
皇甫和:“关中。”
文飏:“将军为何要撤军?末将以为将军要犒劳将士,明日猛攻汉中。将军要是撤军,我们如何向管(骆钧)将军交代?没能夺回巴蜀,我们又怎么向主公交代?”
皇甫和:“就算两军合力进攻,除非发生奇迹,否则短期无法攻破栾骏把守的汉中,我十分了解他,他不是那种轻易会被击败的人。以现在的形势,管将军用不了几天也会被调到北方防御虞军。”
文飏:“可是敌将栾骏就在我们眼前活生生上演了奇迹呀,为何我们不能。”
皇甫和:“你在街亭也创造了奇迹。”皇甫和对文飏当初在街亭抵挡住数倍于己的兵力也表示肯定。但这并不能解答文飏的疑惑,他便问文飏,“如果你是栾骏,你昨天遇到他那种将士溃逃、大军压境的情况时你想的是什么?”皇甫和的问题非常尖锐,“这就是你们之间的不同。栾骏一定不会去想那么多困难限制自己,困住自己。他想的一定是打败我们赢得胜利。兵力、士气巨大差距,必败,保全自己,撤退、逃跑什么他想都没想。我在战场上见到他在奔走、表现活跃。就知道他一直都在琢磨如何打败我们。他是一位强者。”
文飏:“如果他是强者,那我们如何才能打败他?要像他一样?”
皇甫和:“元甫(文飏)啊,也许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也许又确实简单。有些人转变想法比登天都难,有些人遇到同样情况只在一念之间,甚至开始行动了。如果你发自内心地、热忱地去做一件事,不给自己设置阻碍。那你就确实接近了。这就要看每个人的想法信念了。很多人只停留在想做,但出于各种恐惧始终迈不出第一步,或者中途停止。”
文飏:“听将军教诲,末将更加期望明天率军攻破汉中。”
皇甫和:“哦?你要攻破敌军了?”
文飏:“是的。”
皇甫和:“明天就行动吗?
文飏:“是的。”
皇甫和:“你觉得自己和你在街亭时的状态一样?是追随着兴奋热诚喜悦做出的决定,并全力以赴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极致。有明确的方向但不求回报、不预先设置结果?”
文飏突然语塞:“我觉得可以和管将军一同击败他们。”
皇甫和摇摇头:“那就是和管将军的另外一个故事了,何况我们根本就没法和他及时联系。”
文飏有些低落,皇甫和便安慰他:“抬起头来,元甫(文飏)啊。你只是被你自己的情绪打败了。切记。任何境遇都是中立的。它们产生的意义都是自己赋予的。”皇甫和说到这里时突然产生了一种新的领悟,让他的情绪有些不稳定,“幸福与痛苦的根源在于人的心境。态度、观点、看法。”皇甫和极力控制住自己而沉默了很久,“所以说,我们都需要一些时间审视和整理我们的过去。正好,我们今日痛饮,酣睡一夜后,或许明日就会有非常好的心境。”
行军主簿便好奇地问:“所以将军明日不攻汉中为何在今晚设酒宴?”
“今天是七夕呀。”皇甫和仰望头顶星空,向着自己和星宿发问,“该许个什么愿望呀?……”
第二天一早,人们震惊地发现皇甫和离奇失踪。他的帐篷里的炭木[8]仍在冒烟,散发着致命的毒气。最初发现的两名卫兵都已经晕倒。但人们怎么也没有找到皇甫和(中云)本尊。这两名士兵也是当晚值更守卫他的众多士兵之一。他们都声称皇甫和从没走出过帐篷。只是听到了不知是室内还是室外有回荡的响声。
文飏悲愤地向黄权报告了这件事。他觉得是赵策派出的刺客所为。
西南蛮的各个蛮夷部落听说皇甫和去世十分悲痛,纷纷来到雪山[9]为他祭祀,祝福。由于皇甫和学习过并也偶尔修炼仙法。加上他之前精准地预测了狐夔的叛乱,所以人们更愿意相信他并不是离奇失踪,而是得道升天。
[1] 阳平关位于今山西省汉中市。北边是秦岭山脉,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附近是嘉陵江。从处于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的位置就可以知道这里是战略要地。是西北地区甘肃、青海、陕西西部南下进入四川的必经之路。是蜀地门户。此外,距离汉中也很近,可以协防汉中。
[2] 板楯蛮,古代生活在巴国之人。主要分布在四川东北部。使用巨大木板作为楯牌,并骁勇善战。历史上帮助过周朝、秦朝而受到优待,三国时期帮助蜀国作战,并且还组建了一支名为“白毦兵”的精锐部队。
[3] 汉代部队建制,以伍--什--队--屯--曲--部--营。5人为伍,设伍长。2伍(10)人为什,设什长。5什(50人)为队,设队率(长)。5队(250人左右)为屯,设屯长。2屯(500人左右)为曲,设军侯,六百石。在非战时期,有时充任地方上的县尉。2曲(1000人左右)为部。视情况设立独立的校尉/军司马/别部司马。
[4] 寒肉的历史非常古老,周朝时就有记载。战国时开始被称为寒肉,因为这种美食可以常温保存、食用。唐代称腊肉、腊汁肉。是非常著名的陕西美食。
[5] 七夕节由上古人们对天文星宿的崇拜发展而来。人们在七夕这天向天琴座织女星许愿。祈求能够心灵手巧或者是获得技术或工具,因此也叫乞巧节。后来发展成民间传说中七仙女的节日,七仙女的由来众说纷纭,但就七夕中的七仙女,笔者猜测可能代表着古代星宿中牛宿织女三星、女宿婺女四星。也许是牛宿织女星的称呼和在夜空中的方位图形,东汉时期,人们便将星宿拟人化、浪漫化,出现了牛郎织女这对情侣仅在这一天相会的故事。这一天也是女性特别是少女的节日。
[6] 热爱美食的朋友一定很熟悉,这就是肉夹馍。
[7] 黄帝留下的经文很多,其中有一部分是托名黄帝。除了《黄帝内经》和《黄帝内经素问》是医学典籍外,其他诸如《阴符经》、《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包含哲学、阴阳、政治、军事、天文、历谱、五行、杂占知识。其中的哲学思想正是老子之前的初始道家思想。另外还有一些关于修仙、法术、方术的经文。
[8] 密闭室内烧炭非常危险,很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9] 中国的西南部有很多雪山,其中云南省本身就出于高原之上,有很多独居特色的雪山,其中有很多尚未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