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片实验室:关于故事的九个“真相”

写一下笔记 好干啊 好有用啊
知识来源:《故事》
–罗伯特·麦基(美) 译者:周铁东
一、故事价值:一组可以随时转向的二元特征
比如: 生与死 勇敢与懦弱 智慧与愚昧
电影正是通过不断地价值转向来讲述故事
故事价值在长时间内没有波动,也就没有意义(也就是水戏,正如拍吵完架的结果还是吵架)
举例理解: 《穿普拉达的女王》的开头
二、幕
故事结构: 节拍–场景–序列–幕–故事
最经典的三幕式结构: 电影分三幕,每幕有各自的高潮,第三幕高潮为整部电影的高潮。举例:《摔跤吧爸爸》三幕式结构,故事价值多次发生剧烈转向,紧紧抓住观众眼球
三、节拍:一系列的反应和动作
要将其放在鸿沟之中(预期与结果之间产生差异),才能使其焕发生机。否则就无矛盾冲突,无话可讲,毫无意义。
四、激励事件:打破了人物平衡的生活状态,使人物产生恢复平衡欲望的事件(尽早发生为好,自觉与不自觉欲望同时发生为好,使人物陷入艰难选择中)
故事内容:激励事件–进展纠葛–危机–高潮–结局
例子:《我的姐姐》的开头
五、人物
①“人的定义”:具有任何欲望、行动和反应能力的主体(不局限于人) 拍平凡人的不平凡事不平凡人的平凡事
②人物塑造与人物真相
人物塑造:一个人可以被观察到的素质总和(外在)
人物真相:通过人物的选择才可以被揭示的深层特征(内在)
这两点通常应该相反
③人物弧光: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
举例:《我不是药神》
六、选择:在“两恶”与“两善”之间进行选择,才是故事语境中的选择。善恶指的是事件对人物自身的利弊,而非价值观的判断
七、反讽
情感导向的三种情况 :
理想主义的上扬结局
悲观主义的低落结局
反讽主义的上扬or低落结局:
正面反讽(输了没完全输)没输罗
反面反讽(赢了却没完全赢)没赢罗
八、伏笔
生效机制
发现鸿沟–去前文寻找答案–找到伏笔–鸿沟闭合
一个合格的伏笔在第一次出现时要有其本身的意义的
九、解说:帮助观众理解故事的 背景信息
交代这些信息的人物对话不能太生硬
一些巧妙的设计
插入梦境片段
使用闪回
使用画外音解说
安排新人物或者外来人物
举例: 《桃花源记》《哈利波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