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上岸!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北京大学笔译第10名经验帖|2023年日语考研经验|瑞译学

——小陈
序
日本有句话叫做——運も実力のうち。即,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这几年北大笔译都是进10招8,但因为今年口译方向分数偏低,最终只进线3人,总体生源严重不足(北大日语MTI从未有过校外调剂及校内调剂),所以这次复试一人未刷。
这样看的话,小陈(本文作者)上岸确有运气成分。但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她进线了。而且小陈还是一战。
北大的竞争相当激烈,一直都有N战考生。不敢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肯定是要“杀出重围”。小陈是做到了这些后,才够上了这份运气。
放到其他事情上也是一样——运气的确不受我们控制,但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运气来的时候,能眷顾到自己。
小陈笑起来很可爱,都说“爱笑的女孩子运气不会太差”,祝愿她今后还能好运不断。当然,我们也必须要记住。「運も実力のうち」,我们要让自己的努力,放大自己的运气。共勉。
唯斯
1.写在前面
大家好,我是今年上岸北京大学日语笔译的第十名,能够上岸可以称得上是幸运中的幸运。因为以往都只招八人,我在复试完之后一直在emo,以为自己一定是挂了,甚至在考虑调剂(其实和她进行模拟面试的时候,我推测过,可能会不刷人。因为生源差的比较多——唯斯)。结果就在调剂系统开放的当天中午突然收到唯斯老师在群里发送的消息,笔译十个人都要了,我一开始还不相信,然后就激动得一直在颤抖,原来世界上真的有奇迹。下面是我备考的一些经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初试经验
初试我的分数是367,和另一个同学并列第七名。
政治:63分
今年的政治可以说非常之难,我还记得上来第一个选择题我就不会做。准确地说,不是不会做,是我不知道考的什么知识点,最后是拿语文阅读的技巧做的。往后做更是越做越不对劲,觉得整个题目的风格跟我想象中偏差很大。
考完刷到徐涛老师的视频时才发现出现了很多往年真题(我一直以为政治偏重时事,不可能考往年题),以及很多徐涛老师讲课中细碎的知识点(很遗憾我一道都没做对)。
政治要得高分还得提高选择题正确率,毕竟大题就算不记得或者没见过,还能抄材料编一编,只要写满,多少能有点分。
7-8月一轮:徐涛老师强化班、徐涛老师优题库、徐涛老师核心考案第一轮主要是打基础,掌握知识框架,知道政治都得学什么、什么最重要,以及对知识有一个基础的印象。但核心考案整本书有些厚重,其中很多知识点都是跳过的,这就不利于知识框架的形成。我在自习室的时候,听旁边的研友们推荐了一些考研up们总结的精炼版本,课件上的一些表格也有标注,很详细,但我当时已经学到毛中特,于是就去打印了毛中特部分,用下来确实比较轻松。这类考研博主很多,去微信公众号就可以领取或购买资料,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博主。关于看课:我都是倍速观看(为了省时间),不要忘记记笔记(画画线什么的也可以,主要是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
虽然徐涛老师讲课很有趣,但是重要的还是学知识。很多人会把徐涛老师的课当成一种放松,在学累了的时候看,但完全是听老师讲段子,知识什么也没记住,这样就降低了效率,不太好。
9-10月二轮:腿姐冲刺背诵手册、肖秀荣1000题、腿姐技巧班二轮的时候就要开始认真记那些易混知识点和帽子题。我一开始完全记不住,还是到十二月在b站刷视频,刷出政治保命视频就点了进去。好家伙一下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弹幕和评论里全是口诀侠,看了一遍就记住了。大家记不住的时候也可以去找找相关的视频或者公众号,非常有帮助!
关于刷题:网上很多人很会制造焦虑,很早就开始几刷一千题。但我还是认为刷题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不要盲目追求机械重复的刷多少遍,毕竟也不太可能出现一模一样的题目。重要的还是搞懂题目背后的知识点,把知识点落到实处。如果有怎么样都记不住的,可以整理下来反复记忆,我当时就对比着整理到了冲刺背诵手册上,反复看。

11-12月三轮:肖秀荣四套卷、八套卷、腿姐押题班的题目随着考研政治难度加大,出题人开始反押题的倾向也日趋明显。今年的大题就是得两个老师都背,光背肖老师的感觉已经不太够用了。还是同学推荐给我一些考研博主的整理合集,里面是按照史纲、毛中特、思修专题整理的两位老师的押题对比加分析(比如同一个知识点两位老师都是怎么押题的,押的题目都有哪些区别,具体回答时需要注意哪些前提条件和关键词之类的),思路非常清晰,我看完后自己又整理了一遍打印出来背,效果很好。另外就是能尽早开始就尽早开始,我当时想着最后两个星期什么都不干,只背政治大题,结果就是很容易疲惫,最后也没背完,有几个题都是抄材料瞎编的,感觉真是太不应该了。
关于肖四肖八:这几套卷子还是要当成模拟来做,虽然我感觉今年出题风格和肖四肖八的偏差有点大,但还是就像前面说的,对知识点做一个查漏补缺,比硬记题目答案来的更能举一反三。大题也可以适当写写,找找手感。
日语基础:78分
其实我的日语基础并不能说是很好,大三上学期的时候一直在纠结出国还是跨考,甚至离出国就只差一步之遥。当时就是大二去裸考了个n2,也属于低分飘过(因为一直不爱背单词)。所以我首先就打算攻克单词这一关,拿起词汇书硬背。
3-6月n1n2红宝书蓝宝书、n1绿宝书、红蓝宝书一千题、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的《日语句型辨析》、n1十年真题7-8月专八词汇绿皮书、专八十年真题我当时是每天上午背单词,因为上午把最难的部分解决掉之后一天都会很轻松。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真的能够有效解决拖延症以及缓解长期备考的压力、调整心态。我背单词的方法是抄在一个单词本上,然后简单写点常用表达啊什么的,按照艾宾浩斯写上日期,背完之后打钩(打钩真的很爽谁懂啊!!)。
包括单词书还有听力、语法题、阅读题里面的单词,只要是不认识的我都会记下来,但我一天背的不是很多,就背五十个左右,都是精背,力争把每一个意思都搞清楚。


关于背单词反复记反复忘的问题:我一开始也很苦恼,有些单词真的怎么记都记不住,甚至在备考过程中产生了“我背这么多有意义吗,背了也不一定记得住,记住了也不一定考得到”的消极想法。但要认识到,学习语言本来就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可能我背了一万个单词,试卷上出现的也就那么几道题,能发挥出来的也就那么百分之几。
但如果没有万词的积累,连那百分之几的水平也发挥不出来,阅读、翻译都更是寸步难行。我当时有了消极想法就会去找こいけ学姐,她就时常鼓励我,“没有无意义的事,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的确,最差的情况,哪怕考到背过但忘了的单词,当场在脑海里搜索残存的记忆,也能用排除法提高正确率。
但我在背完专八单词之后就几乎没有怎么背过单词了,这就导致我当时翻译考试的时候有一篇文学日翻中因为单词看不懂一整段都翻译不出来,开始现场编故事……希望大家不要学我,把背单词常态化,当成每天起床之后开启新一天的上午茶。另外就是我后来发现一个很好用的软件叫做anki,国内好像也出了一个类似软件叫记乎(但我没怎么用过,不太熟悉)。
一个是后期再抄书的话真的没时间了,另一个就是他导入了一些记忆算法,使用起来很方便。像我抄在本子上的单词,也只有一个月的周期,而且我前后总共抄了三个单词本,要全部携带的话有些困难。但是软件就只需要一部手机即可,方便携带,记忆周期也可以拉得更长。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anki这个软件,如果不买他会员的话,账号是不同步的,需要手动同步,具体方法网上都能找得到。
我在初试前几天因为换手机丢失了所有的翻译卡牌,当时心态大崩。不过好在就是初试前几天,如果丢的再早一点那可真的是不知如何是好了。尤其是对于多设备的小伙伴(我没有ipad),这一点需要格外注意。语法我也是参考各种语法书,按照中文意思做了一个精简版整理,基本上整理一遍就记住了,然后做题就行。

但我这一科还是大意了,我以为会和往年一样词汇语法考的大部分都是专八原题,然后阅读就基本n1-专八之间的难度,阅读我就没怎么练。考完后群里有人说那个阅读是日本高考题,我就说怎么这么难,一道题十个选择我做了好久,竟然连那几个假名转汉字的题都反应不过来,真的血亏。主要还是没练,平时对汉字转假名很熟练,但假名转汉字就很生疏了。这科备考可以多练练各种不同的题型。
翻译:100分
4-6月瑞译学苑翻译训练营一开始看到翻译真的是脑袋痛,完全不知从何下手。每天下午三个多小时就只能翻译一篇文章。当时瑞友推荐我下载了微软必应这个软件。我当时确认表达也基本都用的是这个,有时候还能搜出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可以广泛多看多记,很有帮助。
(后来老师们给了一个筑波大学的绿色的网站,在查表达方面更简便一些,在瑞译微博那里应该就可以找到)
7-9月瑞译学苑暑期强化班、人民中国全年刊、瑞译学苑热词暑期强化班的内容要更加丰富一点,每周还有日基练习什么的。值得一提的就是暑期强化班当时有助教老师们精心撰写的强化笔记,对问题较大的单词、句子处理等进行讲解,最后还会有一些实用技巧小分享和鸡血小作文(我超爱看!!老师们很懂我们各个阶段的焦虑和学习情况,非常能引起共鸣,看完直接满血复活)。
在翻译训练营的时候我还会大面积地使用翻译软件然后各种缝缝补补(哭),这个时候我就已经逐渐知道翻译该怎么组织句子、选择句式了,可以逐渐抛开各种翻译软件自己组织语言,只是在不会的词语上多查查,速度有了明显提升。
也是这个时候我坐车从自习室回家的时候不知道在哪看了一篇经验帖,他说把一些短语什么的录入anki里每天背二十分钟有奇效,我就试了试,果然,中国人不骗中国人,很有效。我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瑞译的作业和强化笔记不是一天发布,强化笔记会在作业的第二天发布,当天是没有作业的。
我就在做瑞译作业那天录人民中国上看到的好短语、句子,等第二天强化笔记和译文发布之后,把不会的词语翻译整理一个精简一点的版本录到anki里面(瑞译经常会给一个汉语词出好几种译法,我就把一个词语的各种翻译都录在一起,其实一张卡片上的内容也很丰富)。
同时这一天没有翻译作业,我会把翻译作业的时间拿来看人民中国,在有翻译作业那天把做好记号的录进anki,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闭环。(这个录anki的工程我放在晚上睡觉之前,因为那时候我已经累得脑子转不动了,而且晚上录完第二天早上起来就背的话效果极佳。)关于人民中国:我的政经翻译大部分都是从人民中国上学的,但人民中国上的译文常被评论说比较爱自己造词,而且很多地方感觉处理得很抽象,不太好学。
由于我买的时候不知道人民中国纸质刊没有译文,所以很多地方如果在网站上找不到的话,都是自己查中文的平行文本或者查词写翻译,感觉这样也挺锻炼人的,在背完一本之后明显感觉到自己水平进步很大(虽然我到最后考前也就看完了五本)。用下来的体验是政经、时事热点、小说、还有一个讲中国的山川景物(怕出一些带写景的汉译日翻译题估计可以用到)的部分可以着重看看。
关于热词:我感觉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背热词了,我当时用的还是瑞译的热词,阿彻老师制作的记乎卡牌,直接使用,非常方便。同时我还会把人民中国上有一些热词也录进去背一背。10-12月瑞译学苑考研冲刺班、人民中国全年刊这段时间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了,基本也就是不断练习巩固。
但我没有练到最后几天,很明显就感觉手感不对,考试的时候竟然连てこそ这么简单的语法都想不起来了,写了个什么奇怪的东西我已经不记得。但考完回去的路上突然就想起来了,当时就觉得天呐连这都不会翻,估计老师看了都要笑死,就这你还考研呢,铁挂。所以一定要保持手感!!!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126分
使用资料:mti黄皮书、b站中国通史纪录片、专八绿皮书文语法文学文化篇这一科可以说是出乎我的意料了,投资最少但回报最高。但说实话我在这一科上走得弯路也不少,因为高中是理科生,当时我是高一下学期就分班,加上学校重理,我上过文科的课程两只手都数得过来,一开始非常为难。
在参考了各种经验帖之后,买了黄皮书,还有一本很厚的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但感觉帮助都不是很大。我的经验是这一科还是要看学校出题风格,于是我整理了历年的题目,做成表格,仔细研究了一些出题方向,自己整理的词条。

在整理词条的时候也一直没有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直到在b站(啊没错又是b站,一款真正的学习软件/doge)刷到一个北外学姐的整理方法,当时看完真的感叹简洁明了。
链接打在这里:【北外学姐教你如何备考MTI百科知识,快来看看吧!-哔哩哔哩】 https://b23.tv/fzqbKVL但我当时的积累量还达不到根据单个词语开始编像样句子的水平,于是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调整。主要整理的方法就是投机取巧(bushi),选自己觉得容易记的,然后几个人可以共用一个的(比如并称啊之类的)就一起背。资料的使用方面我还是简单地过了一下黄皮书,把里面我认为契合北大出题方向的词语摘了出来,没想到有一个真的考了。其他资料也基本都是这么用,找觉得符合出题的词条,整理成自己容易背的样子。


当然,真正考试要写的时候不会写这么多,根据模考时唯斯老师的建议,每个词条写个一百来字就够了,不然没有时间写作文。地理部分也是,地中海那一片的东西我当时怎么也记不住,直接翻出初中地理课本把图抠了下来。事实证明,背地理还得背图。

b站的中国通史我也是在看去年上岸学姐的经验帖发现的,每次边吃饭边看,直接调倍速速刷(每次都反省自己学习是不是真的太功利了),虽然我承认如果不是考研我也不会去看历史纪录片,但看的时候真的会被秦皇汉武的雄才伟略所震撼、为大宋的懦弱而怒其不争、为崇祯帝的无力回天而扼腕叹息……我自己也没想到,一个个历史故事竟能够如此轻易地扣动我的心弦。应用文我白嫖了研友的资料,建议大家去找那些有固定模板的资料,只用替换几个字就行的那种。我考试那天中午看了一会,下午去一看,竟然就考的我中午看到的那几个的其中之一,心想这不是巧了,十分钟解决战斗。
大作文我没准备过(千万别学,千万别学,千万别学),当时买了一些议论文的资料,也没时间看了,于是我开始研究出题规律(笑死又开始投机取巧),我发现是一年说明文一年其他的,按照我今年那大概率是说明文,于是我就打算上去现场编,结果考了散文,虽然最终殊途同归,都是现场编,但还是建议大家多准备一下……
3.复试情况
我复试的成绩是第八名,我自认为表现得很差。初试结束之后我一直觉得自己挂了,整个寒假都萎靡不振,只想赶紧熬到出分那天给我个痛快。那种感觉很奇妙,人生好像停滞了,但时间依然在流逝,极其矛盾。
为了缓解出成绩的焦虑,那天我还专门约了三个初中同学在武汉玩(虽然最后也没玩好,系统很崩溃一直进不去大家都在拿手机帮我查成绩……),成绩出来的时候我在短暂的喜悦之后才感觉到真的来不及了。我的建议还是跟着瑞译的视听译训练营,找小伙伴互相监督一起练,等成绩出来再练肯定是万万万万来不及的!!!!
(再次提示,一定不要等初试成绩出来后再准备复试。因为视译听译等需要一定时间积累。学霸除外。——唯斯)
(除非以前练过,或者口语很优秀的小伙伴,当然我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另外视译,什么类型都要练,我抽到的题目的那个类型的文章我就完全没练过,当场吓傻了。再一个就是要多模拟。我记得我第一次找こいけ学姐帮我模拟的时候,超级超级紧张,说话声音都在抖,视译紧张得一分钟时间什么也没看进去……最后翻得简直面目全非。こいけ学姐还很耐心地鼓励我,我哭死。但后来又和群里的小伙伴还有こいけ学姐、唯斯老师多次模拟之后,在复试现场反而不是很紧张了,自我介绍什么的都挺顺利,就是视译做的实在太烂,错得离谱,还给老师整笑了……
4.写在最后
最后是一路走来我要感谢的所有人。(郑重说明,感谢不论顺序,我对每位的感谢之情都是一样的难以言表,要疯狂磕头的程度)首先我要感谢的人是こいけ学姐。学姐阳光开朗,自信大方,像个小太阳,总是带给人温暖和希望。こいけ学姐看了我的译文后,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问题,还针对我的问题,教给了我很多有用的方法,之后我翻译的时候就好像感觉“嗯,有点懂了”。每次学姐批改我的作业,经常会鼓励我,看到学姐的“夸夸”,瞬间备考的焦虑和疲惫都消失不见,感觉自己还能再学十小时()。
初试之前,我非常紧张,也很不自信,觉得“自己真的能行吗?”那时候,学姐说,在北京等我去一起吃饭,连去哪个饭店都想好了。我当时真的一下子爆哭,学姐这么相信我,我不能辜负学姐的期望,一定要好好努力,没想到真的就这样连滚带爬地进了北大的校门。其次,我还要感谢把こいけ学姐介绍给我的justice学长。起初我从来没想过这辈子会和北大沾上什么边,直到听说justice学长考上北大。
学长鼓励我“去试试”,还给我分享了很多备考资料。在和学长沟通后,我反复考虑,最后决定把志愿改成北大。还记得下定决心的那天晚上,睡前我躺在床上,心里涌起一阵又一阵的激动,幻想着自己考上北大之后的样子,久久不能入睡。包括瑞译学苑也是学长指引我加入的,学长的一句“相信瑞译学苑”,我在回寝室的路上慌慌忙忙地报了班。
就这样,我在训练营开班的第一天,挤进了瑞译这班考研列车。我还要感谢我亲爱的研友,甚至可以叫战友,小郑。小郑除了搜集信息的能力非常强之外,心态也总是很好,我经常白嫖她白嫖来的资料(),她也经常在我崩溃的时候有效安慰我。我和小郑从大一开始就一直是同学,大三也是一起在跨考和出国里反复纠结,最后都放弃了出国,一起踏上考研的道路。
从22年3月份开始,我们约好每天一起起床吃饭,一起去图书馆学习,可以说在学校里找不到比对方更同频的人。小郑经常在奇怪的时间犯困,我看到她趴在图书馆的桌子上睡觉时,感觉就好像回到高中看同桌埋在书堆里睡觉一样。虽然我们两个都觉得高考没考好是人生的一大遗憾,但我当时的想法却是,还好我不是17岁,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原来这就是青春的感觉。
我还记得有一次晚上突然降温,很冷风很大,我们两个穿得都很单薄,最后回到寝室的时候人都冻傻了。那天,我和小郑说,我们两个一定都能上岸,果然双双上岸。我还要感谢海棠零老师和“どうか大学院に!”的全体小伙伴,还有陪我练过复试的柿子学姐、禾子学姐、高老师、尼莫老师。初试出分后,我想在群里找一个小伙伴一起练习复试,这就被海老师捡走了。他说他们建立了一个学习小组,问我要不要去。
其实我是一个超级社恐的人,加上海老师vx之后一直没敢进小组练习,还是先试探性地去旁观了一天。是海老师帮助我跳出了笔译的思维,而且还教了我很多视译的方法,并且鼓励我要自信。快复试那几天海老师、姑妈老师、西贝露老师、小羊老师还有旁观的各位老师几乎天天陪我练习,一直练到复试前一天晚上。
如果没有大家,我不会走到这一步。我还记得考完复试,回到寝室那天晚上给海老师打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话,一直在痛哭,我说我要挂了,我对不起海老师什么的……海老师很认真的听我说完,还耐心地鼓励我,我非常感动。海老师出于口译划线的原因,没能进入复试,但却依然陪着我们全体どうか的小伙伴们练到最后一天,送我们一个个上岸。
我相信,明年一定能在北大见到海老师靓丽的身影。之后我要感谢高日满分团队的各位小伙伴,感谢戴总分享的政治资料、亚迅陪我模拟复试,满分团队最终全员上岸。感谢包容我考研作息的室友、一起背书的昕昕、支持帮助过我的所有朋友。最后,我要感谢唯斯老师和瑞译学苑,瑞译就像一个大家庭,在考研这条道路上,能够搭上瑞译这趟列车,是我的幸运,我也想大声喊出:“相信瑞译学苑!!!”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是我从考研开始就挂在朋友圈的签名。之所以选择这句话作为题目,是想鼓励大家,同时也是鼓励我自己,要敢想敢做。到今天我都记得下定决心的那个夜晚,四周都很寂静,全世界好像就只剩下我一个人,还有远处的那个梦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