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缝合怪:中小型民营企业拖欠款项问题症结及解决意见建议

2023-07-27 16:20 作者:潜水的柠檬  | 我要投稿

5月18日,国新办举办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中小企业强,地区经济才会强。”近年来,大型民营企业拖欠其他企业账款问题较为突出,加之当前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恢复期,成本压力、需求压力、应收账款收账压力等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困难,经济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压。部分专家表示,在大小企业力量不均衡的条件下,赊销与否成为不少中小企业的两难。单靠市场本身的约束行为,难以对欠款问题实施成效,良好的商业规则,需要政府引导并制定。抓实抓细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是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任务。

资金两头吃紧

疫情期间,亏损面不断扩大导致诸多大型企业账款拖欠现象严重、账款构成比例上升、账款周转率下降等风险开始显露;部分大型企业在重大项目立项上出现未立项先招标的现象,导致下游中小企业备货积压,大量占压中小企业资金。

“当然,企业与企业的交易方式属市场行为,双方自愿。”专家称,小企业为了订单,特别是大企业订单,不得不作出让步牺牲。

针对上述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许科敏指出“一方面,《支付条例》建立了支付信息披露制度,通过社会公众的监督,促使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及时支付款项。另一方面,建立投诉处理和失信惩戒制度,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情节严重的,受理投诉的部门可以依法依规将失信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实施失信惩戒。”此外,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国家有关部门依法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和营商环境评价时,将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工作情况纳入评估和评价内容。

一方面,加强投诉机制建设,有效防范解决拖欠问题。目前工信部已建立“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并上线运行,未来将进一步完善投诉渠道功能,健全投诉处理的机制,确保中小企业投诉能够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第三方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的维权意识和能力,同时,在中小企业交易合同拟定、加强财务核算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指导,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合同和资金管理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

拿订单容易回款难

根据客户业态与规模的差异,回款时间长短各不相同,连锁化、标准化程度高的品牌回款节奏稳定。相反,一些初创、新兴企业,则可能存在后续业务缩减、企业经营不善、破产等风险,从而导致货款拖欠,坏账死账等现象。

对此建议企业加强客户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做好风险评估。企业在与客户达成合作前,应对客户进行必要的尽调。

如客户工商登记、税务纳税登记、关联公司、主要股东、资产状况、资金周转情况、银行账号等,尽量能识别商业合作对方的资信情况。特别是客户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企业信用平台、中国裁判文书网等公开途径,了解客户的涉诉记录等重大司法风险。通过对客户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建立统一的内部资料数据库,得出客户的偿还债务能力,详细掌握客户的还款情况,对客户进行相应的信用分析和信用等级评估,合理控制应收账款规模,确保企业经营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一旦客户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丧失商业信誉等情形时,依法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合同的履行,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行业规范度亟待提高

多家中小型企业负责人认为,应收账款回款慢,除了部分客户信用等级差、恶意拖欠等因素外,还得从自身找原因。例如,对于客户要求理解不准确,产品反复修改、调试导致延期交付;或是产品质量问题,项目存在种种“硬伤”,最终验收难达标,更严重的还会产生商业纠纷、法律诉讼等。

对此建议,企业应在合作初期规范合同文本签订,加强履约管控。为预防产品多次验收不合格或客户拖欠货款,企业在交易时就应把好合同签订关,这是应收账款风险内部管控的基础和起点。

规范合同文本,理清客户需求,需要格外注意的几大重要模块有:主体条款、交付条款、质量条款、付款条款、违约条款、管辖条款和保证条款。合同条款中尤其要注意明确付款条件(最好约定一次性支付且付款期限不宜过长),对付款日期做好硬性规定(能够对应到具体的年月日,避免约定不明),约定账款逾期的违约责任(例如日万分之五的逾期利率),有条件的还应约定担保条款,最后就是尽可能地确保卖方企业所在地法院的管辖权。

其次,重视合同履行,跟踪履约手续,强化履约管理,固定好相应证据:采购合同/买卖合同、送货单/收货单、付款凭证、增值税发票、对账单/结算单据、往来邮件、书面函件、微信沟通记录等。制作对账单/结算单据要注意明确收款单位、付款单位、付款截止日、应收账款的项目及金额,且负责结算的人员身份清晰且有权限,签字并加盖公章/财务章/合同专业章。如果确实不便加盖,最好提前在合同中约定好对账方式。

缺少保险机制及产品

一款保险产品的落地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而目前多数行业缺乏相应的保险产品。除了应收账款方面存在投保需求,交付过程中的各种事故险、安全险等多险种产品均存在开发空间。

例如,针对出口企业无法正常收到货款等问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收汇风险保障,并在出口融资、信息咨询、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快捷、完善的服务。

据了解,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支持作用日益显现,能够充分发挥稳定外需、促进出口成交的杠杆作用,帮助广大进出口企业破解了“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的难题,在“抢订单、保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缝合怪:中小型民营企业拖欠款项问题症结及解决意见建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