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总想掌控孩子,你可能是自恋型妈妈

2023-07-05 16:23 作者:太原科大心理咨询  | 我要投稿

生活中我们总会见到这样的妈妈:她们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大包大揽,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她们紧紧掌舵着孩子人生的航向,即使孩子已经成年甚至组建了新的家庭,也依然摆脱不了母亲的控制。


心理学研究发现,很多爱控制孩子的妈妈都有自恋型人格,我们姑且称之为自恋型妈妈。自恋型妈妈都是显性或隐性的完美主义者,对孩子高期待、高要求。



自恋型妈妈的养育特征



1.自恋型妈妈养育的核心方式是,通过控制孩子来弥补自己缺失的爱和价值感。



自恋型妈妈控制孩子的方式通常是道德绑架。首先,她们会告诉孩子:“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其次,她们会威胁孩子:“如果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被妈妈抛弃是孩子最恐惧的事情之一,所以,这样的威胁通常都是有效的。



2.自恋型妈妈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她们一方面追求完美,对孩子高期待、高标准,另一方面又不断贬低孩子,以此证明自己是对的。



3.自恋型妈妈内心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这样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她们无法理解孩子的感受、渴望,更谈不上与孩子共情。



4.自恋型妈妈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还可能把女儿当成朋友,渴望女儿理解她,但没有基本的心理边界。



自恋型妈妈的形成



那么,自恋型妈妈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早期成长中母爱的丧失。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赛明顿(Symington)认为产生自恋型人格的根源在于:生命之初与养育者的基本亲情被剥夺以及成长过程中情感交流长期缺失。这些会使人心如死灰,情感缺乏活力。在早期和妈妈的关系里,如果长期受到忽视、批评或虐待,人会感觉没有自我价值,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从生理角度来看,不被爱的孩子缺乏和母亲(养育者)的情感联结,大脑镜像神经元的发育会受到影响,而镜像神经元是一个人理解或者感受另一个人情绪情感的能力以及背后动因的生理基础。因此,具有自恋型人格的人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共情,无法换位思考。



自恋型妈妈的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自恋型妈妈的养育方式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好的、是没有价值的、是不值得被爱的。因此孩子会形成虚假的自我,即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的“假自体”。并且,孩子长大后会以迎合讨好的方式和他人建立关系——这是一种代际创伤的传递。



自恋型妈妈的自我中心导致她们无法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而且,这样的母亲只有在孩子回应了自己的需要时,才会去爱孩子。她们给孩子的是一种有条件的爱。这样一来,为了生存,孩子就形成了顺从和回应妈妈需要的模式。这会导致孩子低价值感,且逐渐无法区分真挚的感情和取悦他人。慢慢地,孩子就形成了假自体。



拥有假自体的孩子,在很多时候属于“别人家的孩子”,被别人称赞乖巧、懂事。但在人际关系中,因为太害怕别人认为自己不好,他们总是试图讨好他人。比如,看到一个朋友对自己不热情,他们就会惶恐不安;看到朋友圈没有人点赞,他们就会感到失落,隐约觉得自己不好。



希望每个想控制孩子人生的母亲都能明白:真正的爱不是控制,而是成全。爱孩子,不是把他们紧紧拽在手里,牢牢锁在身边,而是要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让孩子感觉到爱和希望,从而激发鲜活的生命能量。


总想掌控孩子,你可能是自恋型妈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