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销自费入荣耀Magic5 Pro用了两个多月,感受如何?
作为荣耀的当家旗舰,Magic5 Pro发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一直使用Magic5 Pro作为我的主力手机,并且和许多其他手机型号做了比较。现在是时候好好跟大家聊一下了。
这不是一篇标准的手机评测。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在日常使用Magic5 Pro的体验,以及它给我的感觉。

文章可能有点长,大约7000字左右,不妨收藏起来慢慢看
不变的与改变的
不变的
如果你曾关注过不同手机品牌的产品设计,特别是他们的旗舰机型,你会发现两种主流的设计思路:
第一种是『随心所欲』的设计风格。
这类品牌在每个新机型上都会采用全新的设计语言,有时候跟着时下流行,有时候也来个眼前一亮的创新;不知是因为他们希望每一代产品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给用户带来强烈的新鲜感,还是说暂时没有找到思路,一直在追寻或者妥协。
第二种是『统一设计语言』的风格。
这类品牌在每个新机型上都保持一个相对统一的设计语言,只会对细节进行一定调整和进化。他们更注重品牌的整体识别度,让用户能够一眼就认出哪款产品来自该品牌。
后者也是新荣耀Magic系列采用的方式,从Magic3到Magic5,整体的设计语言是一脉相承的。

Magic5 Pro继续采用了荣耀『缪斯之眼』的设计理念,其灵感来源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以及星系的螺旋结构。这种设计给人一种非常『稳定』的感觉。
『缪斯之眼』设计是荣耀在过去几年推出的高端系列机型上的一大标志。它通过星系与宇宙元素的参考,营造出简洁而富有未来感的视觉效果。这种设计语言在Magic5 Pro上得以完美继承,并且在细节上进行了优化与升级。

三个镜头及闪光灯组成的『星轮三摄』模组,犹如一个小小的星系,散发出神秘而强大的能量。而闪光灯的位置也恰到好处,不会对人的视觉造成过强的冲击。

一个手机的外观设计不仅仅体现在视觉效果上,它更像是一种『触感』的语言。举一个很小的例子,Magic5 Pro的设计可以『解放』你的小拇指。
使用手机的时候,小拇指往往是最容易疲劳的手指:手机的大部分重量都要由这根手指来支撑,而小拇指又是手指中最细弱的一根。在Magic5 Pro上,摄像模块凸起的部分位置和曲率恰到。当你握住手机时,食指很自然地就能托住整部手机的重量,既稳固又舒适。最重要的是,这种设计可以让你的小拇指得到『解放』。

这种小小的人性化设计,让我在使用Magic5 Pro的体验中感到久违的惊喜。一个小小的弧度变化,不仅改善了手感,也提高了操作便捷性,这显示出设计师对产品与人体工程学的精细理解。

相比其他手机,Magic5 Pro给我的手感体验是最自然和舒适的。这也是Magic5 Pro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个出色的手机,不仅需要拥有强大的硬件配置与功能,也需要在人机交互的每一个细节上做到极致。Magic5 Pro在外观与手感设计上下的工夫,也正是Magic5 Pro区别于其他旗舰手机的重要标志。
也不是没有缺点,Magic5 Pro采用的短焦指纹解锁,位置比较偏下,解锁的时候,大拇指必须得移动更大的角度才行,使用起来多少会有一点别扭。

不过,指纹解锁位置的习惯性问题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熟悉Magic5 Pro一段时间后,大拇指也会自动调整到最为舒适的解锁角度,这便不会再造成太大困扰。而且现在随着疫情的好转,大家外出也不太需要戴口罩,这使得面部识别成为一种比较方便的解锁方式。
IP68防水,这个特性属于你平时感知不到,但是到了关键时刻,能保手机一命的重要功能,毕竟谁还没有一个手滑时刻了。

改变的
镜头模组的设计。
三颗镜头,星环设计,分别对应超广角,广角,长焦。
每一颗镜头的表现都可以独当一面,表现都很出色。
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再加上多镜头的融合算法,其实日常拍摄中,你其实不需要太在意你用的是哪个焦段。而且整体的成像风格十分统一。

荣耀Magic5 Pro采用的主摄像头传感器尺寸为1/1.12英寸,虽然没有达到流行的一英寸大底,但考虑到边缘效应,两者的差别实际上微乎其微。这样的取舍也有自己的好处,以让荣耀更轻松地设计镜头模组。正因如此,Magic5 Pro的主摄最大光圈能达到f/1,6。即便塞进了5000mAh以上的大电池,机身尺寸和重量也获得了较好的平衡。
在光线条件好的拍摄环境下,Magic5 Pro的图像质量自然不在话下。无论是画面细节的还原能力,色彩的真实还原性,还是动态范围的表现,Magic5 Pro都达到了极其出色的水准。

而在动态范围上,Magic5 Pro也表现优异。它可以在同一张照片上保留更丰富的阴影细节与高光部位的信息,让照片的对比度效果更加柔和自然

色彩方面,Magic5 Pro通过多项色彩校正技术手段,使得拍摄的照片色彩效果更加逼真和自然。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拍摄光照环境智能调整参数,让照片的色彩与人眼见到的景物色彩达到高度一致,

这也是我认为一些入门相机+套头的组合已经没有多大存在的意义了,原因很简单,对于一个不怎么会摄影,也不了解后期RAW流程的新手来说,入门相机+套头的表现,在当下大底的旗舰手机面前,可以说是毫无优势,是的,毫无优势。
和入门相机的对比内容,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0882468/answer/2947308045
大底大光圈的一个好处,是即使在弱光夜景下,也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发挥。
Magic5 Pro采用大型底片与大光圈的设计,这使得即使在光照条件较弱的夜间拍摄场景下,它也可以有较好的发挥,拍摄出清晰的画面。
大底片意味着Magic5 Pro可以容纳更多的光线,这使得它具有更强的低光感光能力。
而大光圈则可以在同等曝光时间内采集更多的光线。一般来说,光圈开口越大,进入摄像头内部的光线就越多,这也使得Magic5 Pro在低光环境下更容易获得清晰的画面表现。

即使我有相机和超广角镜头,在手机超广角出现后,我那颗超广角镜头基本上都是一个吃灰的状态,需要使用广角的场景其实不算多,一般都是一些建筑内部,或者需要表现夸张的视角才会使用,多数时候也并不是严肃创作,发发朋友圈啥的,手机的超广角是完全够用的。
Magic5 Pro所配备的超广角摄像头视角高达0.5倍,这比大多数手机所采用的0.6倍超广角视角更加广阔,能够提供更加开阔的视野。与此同时,Magic5 Pro超广角镜头的画质解析力以及畸变控制也达到了优秀的水准。

Magic5 Pro超广角镜头的成像质量比较出色。它可以有效控制畸变现象,保证画面直线清晰,边缘映射得当,不会出现太明显的失真。同时,在超广角下Magic5 Pro也可以保持较高的细节解析力,不会因为视角过广而显著损失画面精细度。

事实上,在Magic5 Pro的三个摄像头中,我个人最为偏爱的还是3.5倍长焦镜头。由于长焦镜头可以压缩画面空间,它很容易拍摄出主题清晰而简洁的照片。我使用长焦镜头出片的频率甚至高于主摄像头。

长焦镜头的视角更窄,这使得它可以聚焦的主要对象上,排除周边杂乱无关的细节与环境。

这种放大并聚焦在主题上的效果,可以让图像的主旨表现得更加清晰,也更加吸引人。这对于记录生活,来说,长焦镜头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工具。

同时,长焦镜头可以通过拉近主体与压缩背景的方式,让图像的构图更加明确和有层次。

可以说这个3.5倍的长焦是我最为喜欢的一个焦段了。

不过,Magic5 Pro的三摄影像模组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眩光发生。特别是在夜间有强光源的情况下,或者是在白天逆着太阳拍摄的话,眩光现象会更为明显。
不过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拍摄角度来避免这个问题。

第二个我认为Magic5 Pro可以改进的地方,是在夜间拍摄时画面过度锐化的问题,这会使得整个画面产生较强的『数码感』。

过度锐化会使得画面显得不够自然,边缘过于清晰且不连贯,这也是产生『数码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低光或复杂光照环境下,手机会自动增加锐化效果以维持一定的细节,但如果过度使用则会让画面显得不太真实。不过这也是安卓计算摄影的通病了,这需要更高的图像处理技术与算法来达成最佳平衡,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可以通过简单调整曝光补偿数据来减少系统的自动图像处理,这可以让画面显得更加自然。
续航。
其实之前的Magic系列并不以续航闻名,但是这次的青海湖电池,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做过一个高强度的测试,连接WiFi,亮度调至到400nit,音量调整至最大,四小时B站视频播放,这时候剩余电量74%。

之后又是4小时的模拟导航,剩余电量36%。

最后让他刷微博和短视频,11个小时06分的时候还有5%的电量。

直到最后黑屏关机,一共坚持了11个小时20分钟。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日常的使用场景,出门前充满,整整一天,哪怕是中重度的使用环境,是不需要什么补电操作的,如果你用的并不算是那么频繁,日常还得上班干活,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玩手机,坚持两天都不是问题。
传承的与创新的
传承的
在看发布会介绍到射频芯片C1的时候,即使当时我还没有上手这个机器,我就隐隐的举着,这是一个十分靠谱的功能。
原因也很简单,掌门人毕竟是做通讯出身。
荣耀的CEO赵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通信与电子系统硕士学位。1998年3月,他加入华为,历任CDMA/WiMAX/TD产品线总裁、全球无线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专业对口,在业界也深耕多年。
虽然现在作为CEO,他不太可能直接参与研发工作,但你想,如果你是基层研发人员,会在老板身经百战、了然於胸的领域里耍什么小聪明或敷衍了事吗?相反,正因为老板深谙其道,更能理解你的小进步和开发中的艰辛。
如果你带着这样的思路去审视不同品牌的产品,你会发现类似的现象。无论是数码产品、汽车品牌,还是快消品牌,乃至公司运营方式,都与『掌门人』息息相关。
CEO对公司发展的影响远非简单的『举手投足』那么简单。真正运筹帷幄、破釜沉舟的企业领袖,其人生经历、学识面、价值取向等都会深刻影响企业的方向和产品。
扯远了,说回信号。
那么实际使用起来呢?
两个字,无感。
这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对于信号来说,你感知不到的时候其实是最佳状态,如果你感知到了信号的存在,那么一般来说,多半是因为没得信号或者信号差。
就像一个近视的人,当他感知到眼镜的时候,一定是因为找不到眼镜了。
这种『无感』的信号体验需要几个前提——高性能天线设计、自动网络优选算法以及稳定高速的网络环境。Magic5 Pro在这几个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再加上C1芯片的加持,Magic5 Pro可以轻松达到『无感』的信号体验。
我曾经在信号很差的楼道环境下,对Magic5 Pro和S23 Ultra的信号接收能力进行过对比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同一位置和时段,Magic5 Pro的信号强度高出S23 Ultra约4dBm。
要知道,dB是一个相对单位,dBm相差3,等于信号强度相差一倍。

创新的
屏幕。

其实我之前一直对屏幕这个事情不太上心,用老罗的话说,就是『都是供应商供的』。

在Magic5 Pro我们看到了一些真正用心的东西。并不是最高亮度以及刷新率这些,说实话,这些东西,大家的旗舰机型,谁也不缺。
我们就说一个场景,晚上被窝里玩手机,对于一些用户来说,在这个场景下耗时也许是最久的,不论是2160Hz高频 PWM调光,还是类自然光护眼的功能,都让在黑夜里玩手机不那么伤眼睛了。

举个例子,晚上在被窝里使用手机,对许多用户来说这可能是最长时间的使用场景。
Magic5 Pro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2160Hz高频PWM调光可以减少屏幕PWM占空比调光时产生的闪烁感,这在夜间或暗光环境下使用时更为重要。
护眼模式则可以根据环境光自动调整屏幕色温与亮度至更舒适的水平,减轻蓝光等对眼睛的伤害,这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尤为关键。
当然,无论如何优化,长时间在夜间使用手机都难免会产生眼睛疲劳。最好的护眼方式其实是不玩手机,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为了你的视力,尤其是很多同学喜欢躺着在被窝里边侧着看手机,建议还是开点环境光吧。
无聊的和有趣的
无聊的
参数方面,没有什么好多说的,旗舰机型该有的配置一个不缺。
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这颗CPU的表现想必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不论是性能释放还是功耗控制,他就是一个顶级旗舰该有的表现,我也不多赘述,有三个规格,8GB+256GB;12GB+256GB;16GB+512GB,可以按需选择。
眼控操作
这次还新增了一个眼控操作,当屏幕上出现通知的时候,比如来一条微信,盯住通知栏内容,就可以快速打开,跳转到对应的页面。
『眼控』操作功能利用前置摄像头来识别用户的视线方向与焦点,当检测到用户正在盯视通知栏时,就会立即打开通知以便于查看。这无需任何手势操作,只需要用眼睛『点开』通知,就可以快速查看详情或进行其他操作。

看起来很神奇是吧,理论上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机的便捷性,特别是在一些无法立即操作手机的场景下,比『眼控』可以让我们快速获取信息或进行相关操作。比如刚刚洗完手,就来一个短信,不用等待才擦干手,眼睛可以替代手指完成一定的『点击』功能。
不过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那么的顺畅,你必须得全神贯注,目不转睛的的盯着它,还得等待一会,远远没有手指上去点一下来的快,以至于我在用了几次之后就他把关掉了。
『眼控』操作需要前置摄像头识别用户的视线方向和焦点,然后判断是否正在盯视通知栏,如果是,再触发通知的打开。这整个过程需要一定的识别和响应时间,并不如手指直接点击来得迅速。而且,这还需要用全神贯注盯视通知栏,如果视线跑偏或者失焦,机制就无法正确识别和响应。而且如果你是眼镜用户,这个识别的时间可能更长,如果是裸眼的话,效果会更好一些。
所以,这种操作方式的实际体验还不能达到理想状态,速度和准确性都无法与手指点击相比。要成功打开通知,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待和较高的集中度,这使得整个交互过程变得不那么自然和顺畅。因此,在亲身尝试后,我选择关闭了这项功能,手指操作对我来说依然是更高效和舒适的选择。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眼控』交互没有未来或潜力,它需要理论和技术上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识别算法需要更高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这需要硬件性能和软件算法的提升,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有趣的
隔空手势
与『眼控』操作类似,Magic5 Pro的隔空手势也是一项在理论上看起来很科幻,但从产品实用功能来说不太理想的设计。
但是,如果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将其作为一种锻炼手指和手腕的方式,会不会更加实用一些呢?
由于常年端坐在电脑前,手腕和手指很容易出现酸痛,这时候开启隔空手势操作,用5-10分钟刷刷微博,可以既达到短暂休息和娱乐的目的,也锻炼和放松手腕,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不仅是滚动屏幕,也也能使用这个功能进行手势截屏,操作方法也很简单,握拳就好了,截屏的这个功能其实还是挺实用的,识别率很高,而且操作其实也没有那么多的违和感。

Magic OS特性
在Magic OS上,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YOYO智慧推荐。
当你在不同的场景下,他会自动的建议更多的服务场景:
进入地铁站的时候,YOYO这时候会自动推荐乘车码的入口,甚至都不需要滑到负一屏。

当有快递到的时候,也可以直接显示取件信息。

不需要你频繁的进入单独的App来进行信息查询,整个过程是比较无感和快捷的,他会适时的恰当的出现。
比如当你乘坐动车的时候,点亮屏幕就可以看见主页提示相关的车次和座位信息,不用你每一次都需要点进携程或者高铁管家查看了。
不知道您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向朋友询问收货地址时,收到的却是一张图片。虽然微信、快递软件等也支持图片文字识别功能,但您还需要额外进行上传识别和选择需要的文本等步骤。
而在Magic OS系统中,这个过程变得非常简单。您只需要用指关节选择图片中的文字区域,系统就可以自动识别并提取文本内容。用户可以直接长按选择文字区域,系统会自动识别并显示选取内容的文本信息,方便用户直接复制或打开。
而且,此功能不仅限于图片中的文字,在任何应用或文字出现的界面,都可以通过手势选择文字内容,系统会自动识别并显示相应文本,这大大简化了文字获取的操作过程。此外,系统还可以自动识别文本中的语义信息,如果检测到地址,可以直接打开地图;如果检测到电话,可以直接点击呼叫等。

很多厂商也有类似的功能,有长按,双指点按,然后出现一个『大爆炸』的页面,再选择你需要的文本,文本过长的时候,点选分词后的文本,其实是一个很繁琐的操作,在Magic OS上,这个操作变成了先选择,再次进入识别,而且对于有语义信息的文本,还可以自动关联到相关服务,这样的效率无疑会更高,也更加的直观。
指关节操作,也是荣耀Magic OS上边的一个亮点,大家可能最为熟悉的是截图。
实际上你还可以使用双指关节来实现快速屏幕录像,不用麻烦再通知栏去打开。
画一个C形就可以进入批注模式,这个操作步骤,比你先截图,然后再编辑然后再分享要快捷很多,而且你还可以选择将批注保存为图片还是笔记,这个功能对于学生党或者爱阅读人士来讲,十分友好,尤其是在看书的时候,可以帮你快速的记录下来你的感想以及相关重点。

其实我更多的是用这个功能记录下来我阅读时候遇到的『问题』,如果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如果当下就去查的话,无疑会打断阅读的状态,甚至有可能查着查着就打开了抖音微信之类。
这样的方式,可以不退出当前的阅读页面,先把遇到的问题全部记录下来,等到方便的时候,因为笔记本身是云同步的,可以在笔记本或者平板上打开这则笔记,然后去查找自己当时相关的疑点,对于查资料这种场景来说,平板和笔记本的优势更加明显,你也可以顺手把对应的内容整合进这条笔记中。
如果您是学生或文档工作者,也可以快速扫描和导出PDF文件。
更重要的是,此扫描功能支持连续拍摄,并可以自动过滤重复内容。这意味着,您只需要连续拍摄文档,系统会自动完成扫描,然后对画面进行增强,并合成清晰的PDF文件,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时候,如果你不小心按了两下快门,系统会过滤掉重复拍摄的内容,不需要你再手动的检查一遍了。

总结
我一直认为真正好的功能,一定是『弱存在』,在Magic5 Pro上,你会发现很多『润物细无声』的特性:

星环设计其实带来的是更好的握持感,青海湖电池带来放心的使用时长,YOYO在恰当时候出现的推荐,一切都是这么的自然而然了,不那么容易断联的信号,还有更加顺手的智慧文本。
它不像其他产品那样过于强调虚夸的参数宣传,而是注重通过设备设计、功能体验等真正提高易用性与便利性,带给用户最实际的好处。
这是它深受广大用户喜爱的根本原因所在——优秀的产品不应太过强调表象,更应注重营造良好的实用体验。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也正是因为如此,如果要找到两个字来形同Magic5 Pro的话,那一定是『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