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篇】你的883背的怎么样了?这里有一份背诵雷区和技巧等你签收~
2020年8月6日,中国传媒大学宣布对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进行全面改革,改革后的初试自命题科目分为783主题写作和883人文社科基础。其中,对于883人文社科基础,官方给出了4本参考书:

4本参考书共计2800多页,在距2021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仅4个多月的时间里,把这些书目看完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还要理顺书目内容并且背诵记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背诵记忆,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些切实可用的背诵技巧,并且将一些背诵时非常容易遇到的雷区列举出来。
第一个雷区:目录没有用,不看了!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
必须要知道,目录是建立起背诵结构的关键,它就是一本书的骨骼和框架,就像我们做笔记时的大框架一样,你可能不看框架结构就直接背内容吗?
也许目录只有短短的几个字,会让人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和看的必要,所以不用在意。但是,目录其实是在考试时协助我们在脑海中进行知识点定位的索引。
很多同学都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我已经开始了第二轮甚至第三轮背诵了,但是看见一个论述题,我还是不知道怎么答,毫无头绪。”这其实就是对于教材的框架结构掌握的不够清晰,没有办法将问题进行快速定位、找到答案。
将书中的内容整理出框架图,不只可以减轻记忆负担、提高效率,而且考试的时候能够保证同学们有清楚的答题思路和范本,快速分析出出题人的出题意图,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作答。
那么这个知识框架图应该如何形成呢?
首先,时间充足的同学可以先通读一遍课本,对于课本的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
然后,结合书中的大目录,分析各章间的逻辑结构。再从每一大章中进行细节分析(如小标题),发现各小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每一小节还有细化,那么你也可以按照同样的分析方法细化下去。
总之,我们的目的就是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建立一起一面巨大的“网”,将所有的知识点全部链接在上面,随用随取。
第二个雷区:一字不差全文背诵
经历过高考的我们,难免会习惯于一字不差的背诵。有一点遗落的句子和字词都不允许。
其实,考研不同于高考,老师想在试卷上看到的不是一字不差的照搬教材,而是结合知识点论述出你的看法并且可以结合实际。
所以,只要一个问题的关键词没有答错且不出现原则性错误,那么老师就不会去挑刺扣你的分。所以,同学们更应该注重理解背诵,而不是一字不差。
那么具体来说应该怎么做呢?
推荐“关键词法”。往往一个知识点,在笔记本上就去占去半页甚至一页的篇幅,如果让同学们没头没脑的背诵,就算能背下来也会很快感到厌烦,并且这些知识点不会在脑子中储存太久。
所以,我们就需要找出知识点中的关键词,记住关键词后,在我们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句子的扩写。
例如:883文学史,让你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那我们就只需要记住: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赋、比、兴表现手法,篇章结构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章节回环复杏,生动的语言与和谐的韵律。就不要再花特别长的时间去记下面那些对于各个艺术成就的解释了,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第三个雷区:无意义学习或重复
考研背诵一定不能像高中那样摇头晃脑的死记硬背,否则你会发现不光是背书很慢,而且遗忘的也很快。只有你在背书的时候动了脑子,而不是只动嘴巴,才能讲知识点记忆的非常牢固,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为了避免这种雷区,我们要怎么做呢?
可以尝试以大段记忆替代逐句记忆,以及用默背的方式替代出声背诵的方式。
比如:用15到20分钟的时间反复浏览这一页的内容,思考并记忆其中的关键点和逻辑联系。20分钟过后再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合上书回忆这一页的内容,或者是在纸上画出这一页的逻辑框架,如果有记不起来的地方,可以用其他颜色的笔进行补充标示。
这样的资料留下来,可以在考试后期省去不少翻书的时间,而且可以用这样的笔记作为背诵依据。
除了这些雷区之外,同学们还需要知道一些技巧和经验。
1.过度学习(多次重复)
背诵一定是一个强调重复的工作,根据记忆规律,重复7遍以上的知识才能在脑海中形成较为长久的记忆,所以不要苛求自己一次性就能把记住今天所背的内容。
实际上第一天早上背的内容到第二天早上忘记是件正常的事情,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快速的将头一天的知识浏览一遍,唤醒一部分记忆,然后迅速开始第二天的任务。
等到整本书的内容过完一遍再开始第二遍的背诵。这时候依然会发现自己的遗忘量很大,不要气馁,当坚持到第三遍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对内容的熟悉程度相较于最初而言将会有质的提升。
所以背诵的终极秘诀就是不断的重复,有时间的考生一定要多重复几遍。
2.思维导图、核心句、记忆口诀、关键词
思维导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后,通过做框架把知识系统化存储在脑子里。
核心句记忆: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参考书上的内容都背过,为了答题需要,我们要重点背诵一些加粗字体、知识条框和重点句子,这样在做解答题和论述题的时候,将背过的核心句信手拈来,根据需要分点、分层次答题,不仅条理分明,而且有文采、表达精确到位的核心句也会给你的答案无形中加分。
记忆口诀和关键词记忆法:对于枯燥、繁复、没有条理和逻辑的知识,自己根据内容总结一些口诀和关键词,有利于记忆。
3.系统记忆和分时段记忆
一个冗长的知识点,逐字逐句背诵效果并不会好。如果这个知识点计划用一个小时记住,可以用30%的时间阅读和理解,用30%的时间勾勒框架、结构,背诵核心句,用30%的时间给框架填充血肉,最后用10%的时间系统梳理、完整串联一遍。
4.为自己设立一场模拟考试
其实很多考生在考试之前都没有尝试过用自己所背诵的知识答题,实际上此时进行两到三次的考前模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的过程能够帮助考生熟悉问题和答案的对应过程,培养看到问题后准确和快速的找到对应的知识并进行准确作答的思维。
另外如果第一次发现自己并不知道答什么时,不用着急,静下心来将答案看几遍,理解答题的思路,在第二次模拟时试着使用这样的思路来考虑问题,反复的训练,这样才能让自己背诵的内容真正的发挥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