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六世之余烈”中的六世指的是哪六位秦君,他们各自对秦国有何贡献?
大家好啊,我是微凉。从今天开始,我想开一个新的栏目,专门给大家讲讲无悔华夏中没有提到但又十分重要的历史。最近秦始皇莫名比较火,那这期咱就先讲讲秦始皇——的先祖们试试水,如果反响好的话,之后还会继续更新,敬请期待。话不多说,我们这就开始!

在中学时代,我们都学过西汉名士贾谊的一篇文章——《过秦论》。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秦始皇通过秦国六代君主的积累,最终用武力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秦朝。就连横扫六合剧本的开场白也使用了这句话,可见六代君主为始皇横扫六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在秦始皇之前的六代秦君都分别做了哪些贡献呢?下面就跟着我的视角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我们需要知悉的是:“奋六世之余烈”中所指的六位秦国国君分别是:秦始皇的天祖父秦孝公嬴渠梁、高祖父秦惠文王嬴驷、曾祖父秦武烈王嬴荡(嬴稷同父异母之兄)和秦昭襄王嬴稷、祖父秦孝文王赢柱、父亲秦庄襄王嬴异人。他们为了秦国图强积累了强盛的国力,为始皇帝横扫六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面依次介绍他们的功绩。
秦孝公的功绩:
秦孝公在位期间,因当时的秦国并不强盛,为了恢复秦穆公时的霸业,秦孝公开始求贤纳才,发布了历史上著名的《求贤令》。

《求贤令》的发布引来了卫国人商鞅(也称“卫鞅”)入秦,得到孝公赏识后的商鞅立木为信,很快便在秦国全境推行变法。商鞅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建立县制的政策。商鞅变法的成功使秦国富国强兵,国力自此日益增强。
在商鞅变法有一定成效后,秦国击败了魏国,秦孝公在秦收复河西之战中做出了一定贡献。其在位时期推行县制,加强集权,统一秦国内部度量衡;建造咸阳城,迁都咸阳。
此后,经过变法后的秦国盗贼变少了,秦国的治安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秦国的普通百姓开始变得富裕充足;私斗成风的秦国私斗也大大减少,并且由于商鞅的军功爵制,人民为国家打仗的热情也大大提升。
《过秦论》里是这么描述孝公时期的秦国的: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总之,秦孝公时期依靠变法使得经济繁荣,国力空前强盛,也被周天子赐予霸主的称号,秦孝公的主要贡献就是重用商鞅,在国内彻底的推行变法。
秦惠文王的功绩:
嬴驷继位国君后,虽然因多方面原因车裂了对秦国有大功的商鞅,但他依然推行秦孝公时期实行的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得到了稳步的提升。同时,秦惠文王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使秦国在与列国之间复杂的邦交斗争中多次逆转危势,击溃五国灭秦之兵。继孝公用商鞅之后谱写了又一页君臣合璧华彩篇章。
秦惠文王时期,有一场战争对秦国之后的发展影响很大,那便是第五次河西之战。《史记·秦本纪》记载:“七年,公子昂与魏战,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八年,魏纳河西地。”

随着国力不断提升,秦国开始攻打魏国,结果是大败魏国,收复了剩余的河西失地,秦国自此完全收回了河西地区。之后,秦国继续攻打魏国,占领了魏国的汾阴、皮氏、曲沃、焦、上郡等15县,完全掌握了黄河天险,控制了东进中原的要道。
自此,秦国在战略上开始处于优势地位,大秦东出之势初显。之后嬴驷改元更年,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的第一位君王。在此之后,秦国灭亡蜀国,将蜀国版图并入秦国;又大败楚军,使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并在讨伐义渠的战争中大大削弱了义渠国。秦国自此成为诸侯列国中版图最大的国家。
秦惠文王在位时期不仅在军事上大有作为,扩展了秦国的版图,在政治外交上也取得了重大成效,为之后秦国统一吞并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秦武王的功绩:
秦武王时期开设丞相一职,因秦武王重武好战,继位秦王后,便意欲攻打韩国,之后假道伐韩,攻下韩国军事重镇宜阳,扫平了秦国东出的屏障,为秦国之后东出函谷关打开了顺畅的通道。
《史记·秦本纪》中是这么记载宜阳之战的: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

在军事上,武王平定了蜀乱,稳定了秦国的内忧;在政治上,武王连横魏秦,稳住了周边的领国;并连越制楚,和越国达成密约,来制衡强盛的楚国。
秦武王最后因前往周国,意欲举九鼎问鼎中原,最终发生意外而英年早逝。
秦昭襄王的功绩:
说到秦昭襄王,那就不得不提长平之战了。《史记·秦本纪》记载:“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秦昭襄王的主要功绩就是在长平之战中大破赵军,白起坑杀40余万赵军,基本上消灭了赵国的有生力量,使赵国元气大伤,加速秦国统一六国的速度,为秦国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统一成为了时间问题。
秦昭襄王在位时期除发动长平之战外,还经历了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等著名战役,先后战胜了赵魏韩三国,通过战争蚕食了各国不少土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扩张了秦国的版图。
秦昭襄王在位时期还彻底消灭了义渠,解决了秦国西部的后顾之忧。秦昭襄王时期频繁地发动战争也为秦国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大秦军。
秦昭襄王在晚年时攻打周国,使得西周国灭亡,结束了历史八百余年的周王朝。之后攻打魏国,使得魏国屈服,成为秦国的属国。
《过秦论》中是这么介绍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期的: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秦孝文王的功绩:
秦孝文王继位时因年事已高 ,在继位秦王一年,正式继位三天后便去世了,虽然秦孝文王在位时间短暂,但也为秦国做出了贡献。
《史记·秦本纪》记载:孝文王元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褒、厚亲、戚,弛苑囿。
秦孝文王在短暂的在位时间中做了这几件事,分别是:大赦罪人,体现厚道、仁慈;论列表彰、善待先王功臣、厚赐、优待宗室亲属,加强、团结统治内部阶级;毁掉供王家游乐的苑囿,体察明清,表明要励精图治。
但秦孝文王年事已高,最终在正式继位三天后突然去世,成为了秦国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
秦庄襄王的功绩:
秦庄襄王在位时期的主要功绩就是攻灭东周公国,消灭了周王朝最后的残余势力。之后攻打三晋,蚕食各国不少土地,占领了韩国的成皋、巩等地;赵国的太原、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座城池。魏国的高都汲等地。
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的在位时间都较为短暂,功绩较少,就连《过秦论》中也说: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秦庄襄王在位三年后去世,其子嬴政继位秦王,之后就是我们熟悉的横扫六合剧本中发生的故事了,至此秦国通过几代国君积累了强大的国力。值得一提的是,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编制户籍,并在石门之战和少梁之战中大胜魏军,为商鞅变法提供了安稳的外部条件,也为秦国图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最终秦始皇用强大的武力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500余年以来的大分裂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
到这里,本篇文章就结束了,感谢你的阅读。下一期准备梳理一下大汉剧本和七国之乱剧本中各个藩王之间的关系,如果喜欢,还请多多点赞,加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