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到河中央!中年后,才知道“悲凉”才是人生的底色
人到中年,恰如船到河中央。
站在中央是什么感受?
就是既看清了过去,也看清了未来,人生是一个过程,再也没有什么迷惑。
人生从后往前看,命运就像掌心观纹,一目了然。原来觉得自己有很多能耐,实际上一切都是随波逐流而已。
但如果从此认定命运就是这样了,那也不能说是对的。

中年后,才知道“悲凉”才是人生的底色!
对于悲凉这个词,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悲伤凄凉,但这到底是什么意味,我这里打个比方你就知道了:
譬如你是人到中年,一个人流落他乡,恰逢秋雨连绵,你坐在客房中,听着雨声变得稀疏起来,你看着阴暗的天空,感受周围潮湿而寂寥的空气,你突然就觉得自己好落魄,心中的悲凉就这样蔓延开来,让你无能为力,伤心欲绝。
命运离奇,你根本反抗不了。
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这个地方,也不知道下一步去哪里。你心中有人,可身边却空无一人。你想要挣脱这一切,可你又无处可逃。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这首词中,字字句句都是悲凉之意。

一个人,最难就是一个人!
两个人还好一些,哪怕都是孤独寂寞冷,如果是两个人一起喝酒,那悲凉也能消散一些。
最怕就是一个人待着,真的,如果你是一个处于落魄状态的中年人,那你千万不要习惯了一个人躲在一个地方,你一定要去人多的地方,去一些公共场所,去那些具备“通达”的气场中。
这样环境会“中和”一些你的落魄,环境能改变人,可以让你的运势发生微调。
我曾见有人混得越是不好就越怕见人,性格越来越“社恐”化了,然后整天琢磨一日三餐的问题,脑子里不能想别的,人也变得斤斤计较,混一天算一天。
这其实就是自我设限,看似自由,实际上把自己严重限制住了。要知道,哪怕你去打工,让自己处于集体生活之中,你也会给自己带来积极的改变。

孤独是需要足够修养的!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很多人都说孤独永恒,与其在人群中狂欢,不如一个人享受孤独。道理是对的,但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面对孤独。
这就像悠闲很好,但大多数人也没法悠闲度日一样。
因为很多人一旦陷入到孤独的境地中,他们的生存都成问题,而且外在的压力叠加内在的贫乏、空虚和苍白,会让人变得异常痛苦。
只有那种已经解决了内外问题的人,内在足够丰盈和强大,才能够拥抱孤独,享受孤独。如马斯克所说:
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除非他既强大又乐观。

如何化解悲凉?
除了上面所说的环境加持外,要想化解悲凉,我的建议就是主观上的努力,当你智慧有所提升,物质条件极大改善,那你自然就是不一样的精神面貌。
人生是一种艺术,艺术的内涵是主观性,它强调“感觉”,而感觉、感性是不能标准化,也没有办法形成传递、固化成方法论的。
一个聪明人可以通过察言观色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但他会觉得很累。而一个对人际关系“天赋异禀”的人,机械亦深,自然就可以轻松做到面面俱到。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需要谱写自己的人生轨迹和故事,这既需要理性,也需要感性,而这两者从某种意义上都源自经历。有经历才有见识,有见识才能以心转境,也才能驾驭这个世界。
最后,有这样一句话,与诸位共勉之:当你看到某人坐在树荫下面的时候,你要知道他在很久之前就种下了这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