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AMD重掌科技大船之舵 (上)

2021-03-16 17:10 作者:IT数码情报站  | 我要投稿

1969年7月21日,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而在同年两个多月前的5月1日, AMD诞生了。
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一个本来只想做老二,最后却逆袭背刺大哥的励志故事拉开了序幕。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站长,上一期我们讲了一代芯王Intel的修炼之路,这一期我们就来讲讲AMD的逆袭之路。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假如,你是一家半导体公司的销售经理,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公司把你解雇了,你会怎么做?

没错,当然是也成立一家半导体公司。

AMD的成立到底有没有赌气的成分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号称‘硅谷牛仔’的AMD创始人杰瑞·桑德斯却实实在在是个斗士。

公司成立不久就生产出旗下第一款产品——Am9300 4位移位寄存器,之后更是完成了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Am2501逻辑计数器,并且取得了成功。

良好的开始让AMD在行业内立住了脚,创立3年后上市,与Intel达成合作提供产品,到1975年时AMD已经拥有包括49种专有产品在内的212种产品,并凭借着过硬的质量及稳定性,成为获得军事及航天认证的年轻集成电路公司。

这一时期的AMD,怎么看未来都是前途无量。



不安分的‘备胎’不是好小弟


1975年,AMD进入了微处理器市场,很快成功逆向工程Intel 8080处理器。第二年Intel开始在CPU内使用微码,同时,与AMD签署了交叉授权协议。

于此,AMD走上了‘第二来源’的小弟之路。

1981年IBM开始制造PC,希望x86拥有‘第二来源’,于是Intel与AMD正式签署协议,并延长了1976年的交叉许可协议。

站在Intel的角度来看,它需要的是一个永远听话的‘备胎’。但是AMD不这样认为,在作为‘第二来源’的同时,AMD始终坚持研发,其生产的自主产品推动了小型磁盘驱动器的进步和PC市场的发展,在1985年还被评为“财富500强”企业。

跨入90年代后,AMD首次展示Am386处理器,加入32位80386兼容CPU市场,自此,AMD不再作为‘第二来源’,开始了与Intel长达数十年的竞争。



势如破竹高歌猛进


直至今日,很多人还对AMD和Intel的官司大战津津乐道。那一战,AMD取得了最终胜利。

乘胜追击,从1996年至2006年期间,AMD先是收购了NexGen半导体公司,吸收技术推出了K6处理器,这款处理器以良好的性能、便宜的价格和广泛的兼容性,把奔腾II打得抬不起头。

接着,在新千年来临前,AMD发布了它的全新产品K7,代号“速龙(Athlon)”,这也是AMD历史上第一次性能超过英特尔的产品。

2000年,AMD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1GHz主频的Athlon 1000处理器,眼看被抢占了先机,Intel不得不仓促地把还不稳定的奔腾III率先发布出来应战,结果因为质量问题造成了大规模的产品召回。

2003年,AMD推出了全球首发的64位个人电脑CPU,它依靠着向下兼容32位程序的设定得到了全球市场的认可。

至此,AMD可谓风头无两,直到2006年7月,以56亿美元收购了ATI。



成长路上总有荆棘


虽然在技术上AMD一时间成为了领先者,公司市值依然只有Intel的零头。特别是Core 2的横空出世,让AMD技术创新的短板再一次显露了出来。为了追赶酷睿,AMD加速升级自家产品,然而几年过去效果并不理想。

2008年,为了保证公司经营,AMD被迫卖掉晶圆厂成为了一个纯粹的芯片设计公司。

2014年,AMD推出了第一款ARM架构处理器皓龙(Opteron)A1100,主打服务器市场,不过可惜的是,这款处理器并没有在市场上引发强烈反响,也没有打破英特尔在服务器市场的垄断。另一边与英伟达竞争的显卡业务也可以说是节节败退,市值直线跌落连英特尔的一个零头都不到了,这个时候的AMD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AMD重掌科技大船之舵 (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