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介绍 |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

导师介绍
崔炜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公益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学习经历: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管理学学士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博士
工作履历:
2010年6月-2020年2月在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工作,从事养老政策研究和宣传工作。曾先后担任调研部科长、副主任(副处级)和调研宣传部主任(正处级)、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等职。期间,从事养老标准研究,经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资质。2020年2月至今 在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社会任职:
财政部PPP项目库专家
卫健委人才交流中心医养结合项目首批专家
研究专长:
数字政府与应急管理、老龄产业与健康传播
主讲课程:
电子政务、公共领导力、经济学原理、公共经济学、社会组织管理等
代表性著作:
①《中小城市推进“放管服”路径与策略研究》研究报告,收录于《中国中小城市发展(绿皮书)》,2020年
②《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展望》研究报告,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6中国社会组织蓝皮书》,2016年
代表性论文:
①《日本“社会5.0”愿景对我国智慧健康养老的启示》,《中国社会保障》2020年第6期
②《北京市嵌入式养老模式发展研究——以养老服务驿站为例》,《新视野》2019年第4期
③《国外老龄产业发展的热点领域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民政》2017年第4期
④《智慧养老产业发展遭遇三个瓶颈问题》,《中国社会工作》2017年第6期
科研项目:
①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2019年-2020年
②《发挥国有企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功能作用》,2019年
③全国老龄办《老年人积极作用的发挥和保障机制》,2018年
④民政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加强养老机构事中事后综合监管》,2018年
⑤国家发展改革委《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难点分析及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策》,2018年
⑥全国老龄办《接受养老机构医养服务老年人维权保障工作》,2017年
⑦全国老龄办老龄政策理论研究部级课题《“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领域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研究》,2015年
获得奖励:
①2016年,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社区居家服务体系下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研究》,被评为全国老龄办政策理论研究一等奖
②2016年,作为课题组成员之一,完成《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研究》,荣获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
高萍

传播学博士,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艺术传媒学院访问学者,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领域:
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传媒管理与政策。
主讲课程:
《政府公共关系》《管理沟通》《危机管理》《中外传媒管理体制》等,所授课程全部为评教“A”类,荣获中国传媒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要研究课题:
主持课题《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研究》《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公关与应对》《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治理创新与效果研究》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电影文化竞争力与海外市场动态数据库建设》(2019ZDA272)等课题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主要社会实践:
长期致力于公关传播、危机管理、媒体策略、公众沟通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担任企事业单位新闻发言人及舆情应对等课题的研究顾问和主讲嘉宾;参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舆情危机公关和实践指导。
刘新鑫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城市传播伙伴项目/城市传播与创新治理智库执行主任,兼任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常务理事。
先后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05)、英国莱斯特大学全球化与大众传播专业(2007)和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2015),分别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2007年硕士归国后在中国传媒大学工作至今。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市政管理学》《城市传播》《公文写作与处理》《演讲与公共礼仪》;硕士研究生课程《城乡规划与区域发展》。
研究领域:
城市品牌战略、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影像艺术、社会治理;研究兴趣涉及媒体融合发展、智慧城市、科创城市品牌战略与治理等领域。
代表性著作:
《印度尼西亚大众传媒研究》(2014)
《城市品牌与城市文化:对话中国九大名城》(2014)
《亚洲城市品牌塑造:战略与实践》(2012)
《大型国际会议筹划与筹办》(2012)
代表性论文:
《讲好民族复兴引领城市崛起的成都故事》,《成都日报理论周刊》,2019年8月14日
《深挖大熊猫城市品牌价值链助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先锋》,2019,(6)
《借力城市品牌,建设文化中心》,2018年12月,《未来之城与创新之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报告》,当代中国出版社
《斯德哥尔摩:根植于瑞典人基因深处的创新基因》,2018年8月,《城市“创新人”:人本考量与国际借鉴》,经济日报出版社
《品牌先行,走出丝路——“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城市品牌逻辑》,2017年1月,《国家形象,多维塑造》,清华大学出版社
《〈空天猎〉:商业主旋律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电影艺术》,2017年第6期
《〈我的战争〉:割裂的视角与摇摆的类型》,《电影艺术》,2016年第6期
《中国城市品牌构建中的进展与挑战》,2015年7月,《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2014-2015):助力可持续城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从文化工业到文化产业---我国大众文化发展的迷思与突围》,《当代传播》,2014年3期
《海外城市案例解析:城市形象营销需迈“三道关” 》,《两岸传媒》,2013年8月
《中国电视节目如何进入印尼市场——从印尼电视媒体产业化发展说开去》,《当代传播》,2013年3期
《城市品牌形象的想象力》,《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香港城市品牌营销战略全景探析》,2012年1月,《亚洲城市品牌塑造:战略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城市形象塑造中文化符号的应用》,《当代传播》,2011年3期
《重大事件传播对城市形象的塑造》,《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8期
英文论文:
Liu Xinxin,《Research on Forming Mechanism of City Brand on social Media: Stockholm in China as an Example》,波兰波兹南,第三届地区管理大会暨地方管理和品牌营销学术会议,2015
Liu Xinxin,《The Effervescent Faces of Hong Kong: A Complete Look into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Place Branding Conference Proceedings,September 2013.
Emma Bjoner, Liu Xinxin, 《Culture and Creativity in Branding Chinese Cities: the Case of Beijing 》, 上海复旦大学“上海愿景:城市文化、建筑与城市品牌”国际论坛,宣读,2014.
Liu Xinxin ,《How Chinese Ancient City Identity Itself: A Case Study of City Re-position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Industry》,意大利奥斯塔,第四届城市品牌管理国际研讨会, 2013.
Liu Xinxin , 《The Effervescent Faces of Hong Kong》, 英国曼彻斯特,国际地区管理(IPM)2013年年会暨第三届城市品牌管理大会, 2013.
科研项目:
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子课题《媒体融合发展与社会治理模式研究》(2019)
横向课题《江宁区域品牌建设与传播策略研究》(2019)
横向课题《成都市熊猫品牌策划推广研究》(2019)
横向课题《大熊猫品牌价值链深度挖掘研究》(2018)
中国传媒大学科研托举项目《中国影视产业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换》(2018)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电影产业:从观看经济到体验经济——电影与旅游跨界融合发展战略研究》(2017)
横向课题《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品牌建设》(2017)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北部长城文化带保护利用研究》(2016)
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项目《基于文化协同发展的京津冀品牌建设与传播研究》(2012)
外资科研项目《印度尼西亚大众传播研究》(2011)
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项目《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品牌营销的传播策略》(2010)
获奖情况: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项目优秀成果奖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年度职工考核优秀
罗霆

新闻传播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中国新闻发言人研究中心副主任,行政管理专业智慧媒体与社会治理方向硕士生导师。担任2017、2018、2019、2020年全国两会政协新闻发布组专家成员,国家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新闻发布效果评估专家组成员。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副院长,曾任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院长等。
研究领域:
政治传播、媒体经营管理、媒体融合发展
代表性著作:
《中国电视媒体的系统战略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年7 月
《媒体管理——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年1 月
《地面突围——中国电视省级地面频道四小龙》,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9 月(合著)
主持课题研究项目:
《北京市新闻信息服务类网站人才队伍发展现状与人才政策需求调研》,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8 年
《基于青少年受众需求分析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对策研究》,中共北京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2019 年
《电视台数字媒体资产应用开发中的组织结构与流程管理问题研究》,中央电视台,2012 年
参与课题项目:
《环保部新闻发布会策划实施服务项目》(2016年)
《北京市丰台区舆情风险评估咨询服务》(2015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成果推广与公众传播体系建设》(2015年)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策划与效果评估》(2014年)
《南阳市城市形象策划与宣传推介》(2014年)
谢进川

中国传媒大学“优秀创新团队”成员。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传播社会学”、“政治传播”相关词条的撰写。
主讲课程:媒介、政治与社会专题、政治社会学、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社会学原理等。
研究领域 :新媒体政治与国家治理、媒介与社会
代表性著作:
专著《媒介政治社会学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年。
专著《微博传播与社会管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年。
专著《传媒治理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
代表性论文:
《新媒体语境中政治传播的实践形态与效力提升路径》,《现代传播》2019年第8期。
《媒介发展的未来趋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5月18日。
《拓展政治传播的研究视界》,《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5月31日。
《微传播监视的政治与社会分析》,《新闻界》2016年第1期。
《我们需要怎样的学术榜样》,《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2月16日。
《 中西政治传播活动差异的比较分析》,《东南传播》2015年第9期。
《政府微博长效管理分析》,《新闻界》2015年第1期。
《政治传播视野下的中国微博发展及治理》,《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 年7月1日。
《微博参与社会管理的可行性分析》,《新闻界》2014年第11期。
《微博事件中政治承诺的有效性分析》,《现代传播》2014年第1期。
《社区手机报发展动力、应用特征与取向观察》,《重庆社会科学》2014年第8期。
《微博发展的政治逻辑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第10期。
《微博监视的政治传播分析》,《新闻界》2013年第24期。
《关于微博政治传播的几个问题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第9期。
《社会问题报道与问题理念析论》,《东南传播》2011年第10期。
《近十年来传媒与弱势群体研究的进展》,《中国出版》2010年第20期。
《互联网与群体性事件研究述评》,《现代传播》2010年第8期。
《媒体改革运动: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实践性考察》,《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6期。
《政治与传播的视界转换:对政治传播研究三个基本理论问题再辨析》,《现代传播》2010年第1期。
《媒介施政:政府与媒介结合的新探索》,《理论前沿》2009年第13期。
《试论传播学中的增权研究》,《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4期。
科研项目:
主持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并参与国家级社科项目,代表性项目如下: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微博参与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2013-2016)。
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微博传播与北京社会管理创新研究”(2011-2014)。
国家广电总局社科基金项目:“微博传播与广播电视舆论引导力建设研究”(2011-2014)。
赵雪波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新闻传播专业博士生导师、国际关系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工商管理专业实践导师。
先后获哲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和文学博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国际关系专业和行政管理(MPA)专业硕士生导师、新闻传播专业博士生导师、工商管理专业实践导师。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访问学者。曾长期从事行政工作,担任大学校报主编,熟悉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媒体管理、创新创业等工作。
研究领域:
在国际关系、国际传播、国际新闻、文化产业等各研究领域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先后在国内各种核心期刊发表数十篇文章,出版20多部独著、合著、编著、译著。承担过1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区级科研项目,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代表性著作:
《国际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媒体与恐怖主义》(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战地记者述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
《世界新闻法律辑录》,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
《现代国际传播大事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代表性论文:
《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1期。
《时代的变迁与民族主义》,《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1期。
《综合国力构成要素辨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5期。
《全球化与中国传媒业的应对》,《中国评论》(香港)2002年3月号。
《媒介进化的生物动因和技术本质及规律》,《现代传播》,2018年11期。
《军事传播研究诸论》,《军事记者》,2020年第1期,第2期,第5期。
科研项目:
“外国媒体在塑造中国形象中的影响和作用”,2005 年国家外文局中国社科基金项目子项目。
“国家传播力及其评价标准设计”,2007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文科科研项目。
“丰台广电中心数字频道节目创新预案”,2013年2月北京市丰台区委宣传部科研项目。
“国际视域下文化科技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用与传播研究”,2017 年朝阳区协同创新项目。
(本文整理于中传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官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