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人节开始,陆续收到10份offer,历历在目,难以置信

基本背景:
本科:中央财经大学
GPA: 3.73/4.00
TOEFL: 101
GRE: V150+Q169+AW3.5
实习经历:投行、量化、私募、跨国科技各一段。
科研经历:本校科研两段。
录取结果:
MS in Interna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UPenn
MS in Public Policy @Georgetown
MS in Finance @Wustl
MS in Finance @UCSD
MS in Finance @JHU
MS in Finance @ESADE
MS in Finance @UIUC
MS in Finance @Rochester
MS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BU
MS in Finance @HKU
很幸运在申请季实现了集齐十个offer的理想,随着梦校UPenn的到来我的申请季也算是圆满结束了。从大四上才考出刚刚压线达标的英语成绩,到新年跨年夜的凌晨投出2020也是自己的第一份申请;从1月初补修交换落下课程+连夜申请录面试的紧张,到情人节当天收到第一份offer;从3月中旬收获梦校的录取,到上周同一天同时收获了两份金融项目的青睐,一切都是历历在目,甚至有点难以置信。
现在回想起来,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学姐在群里一次次的鼓励指导是我坚定自信、有条不紊地走完漫长申请季最大的安心,来自GGU的许多次模拟面试、面经中的某一句话很可能成为了我最终收获offer的必胜法宝,感恩在GGU遇见的各位…也感谢嘉俊申请季中的贴心和陪伴,感念遇到的每一个人。
关于标化
早准备早申请早省心,GT考试要趁早,重点科目不能少。GT出分的最佳时间是在大三,因为自己将实习、交换等软实力提升任务排在了前面,在大四才把GT考出了压线达标的成绩,也是着实吓了自己一把。受今年特殊情况的影响,有些面临申请季的学弟学妹可能还没有拿到满意的成绩,给大家的建议是先平衡心态,对自己的时间安排做一个整体的规划,比如将现在的时间用于远程实习和多修一些课程,争取在后面考试开放后做到脱产备战。自己申请季相对不太亮眼的地方就是GT,但从申请结果来看,标化的重要性比重并没有想象那么高,所以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另外想说的是,对于已确定申请方向的学弟学妹,可以在官网上搜一搜课程要求,对于明确要求的先修课一定要重视,除了注意维持GPA外,尽量在关键课程上考出亮眼的分数。
关于实习
因为个人不太倾向后台类的工作,而更偏向宏观性、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但是想到自己也不能丢掉“硬技术”的老本行,于是选择了宏观微观结合、买方卖方结合的实习组合。在第一份实习过程中,主要承担了和某上市科技公司的跨国融资MOU (Memorandom of Understanding)和Business Plan的撰写,在第二份实习主要承担了辅助上市和尽调材料准备等工作,第三份实习运用编程语言进行了程序化高频交易策略的编写,最后一份实习承担了国际投行私人银行部门的相应工作,也是相对最bigname的一份实习。大家可以通过“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要申请什么专业→我要找哪个类型的实习”进行思考。
关于海外交流
除了课程学习本身之外,交换期间的游历、和不同国家同学的network和teamwork,都可以成为申请面试时分享描述的细节,而这些细节也正是你的亮点,所以希望有交换/暑校打算的学弟学妹将视角从局限于学习上更加放大,而注重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和文化差异的体悟,这些对于申请MPA/MPP和部分MSF等国际、公共领域的专业尤为重要。交换的另一目标就是和教授多多交流,一方面是增进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便是让教授更了解你,以便在最后拿一个比较高的分数向教授请求一份推荐信,国外教授的推荐还是很有分量的,我也有幸以统计课第一的成绩拿到了教授的一份强推,从申请结果来看,这封推荐应该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于选校
在和GGU培训师姐姐多次交流讨论后,我们按优先级确定了以下的选校标准,可供大家参考:
1. 自己的特点与爱好(Characteristics)
2. 学校综合排名(Overall Ranking)
3. 学校口碑(Reputation)
4. 地理位置(Location)
5. 专业排名
6. 学校资源(Resources)
7. 其它个人喜好(Personal Preference)
*8. 总体性价比(Total cost performance).
因为我对毕业是否留美持开放态度,且自己申请的是偏前台的专业,所以将学校的综排和名气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对想申请偏工科和毕业留美的学弟学妹,可以将专排的重要性有所提高。
感谢GGU
很幸运在此次申请季实现了美国金融项目申请大满贯和面试录取大满贯的成就,也很感谢GGU对我的帮助。犹记大二和GGU初识的时候,它“培训师+ mentor+ native expert”这样分工明确的辅导模式很吸引我,事实证明,培训师姐姐快速又解渴的有问必答,mentor学姐根据国外学习的最前沿知识对我文书的补充,native expert焕然一新的语言润色,还有经常为我模拟面试的斯坦福毕业的native姐姐,对我在大框架下和小细节上都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指导…很感谢GGU这个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