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咨询:六西格玛,非你所想!
在天行健长期的六西格玛实践和培训生涯中,接触了大量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六西格玛管理的学习实践者,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发现人们对于六西格玛存在诸多的误解。例如:

1、六西格玛=3.4DPPM
我们先厘清一些基础概念,σ是一个希腊字母,读做西格玛,在数理统计中表示标准差,表征一组数据或过程输出结果的离散程度,是一种评估产品和生产过程特性波动大小的参数。西格玛水平则是对产品或过程输出满足客户要求(质量要求)能力的一种度量。
6σ的概念最先由Motorola公司的比尔史密斯提出,他提到:“当制造过程偏差是客户偏差的一半时,就可以实现零缺陷。”此处的“制造过程偏差”,是指休哈特SPC理论中+/-3sigma涵盖了过程波动的99.73%,“当过程偏差只有客户规格的一半。”--这句话的内涵是客户规格为+/-6σ. 这就是6σ的由来,后面又考虑到1.5sigma偏移,得出6σ水平的缺陷率为3.4DPPM(正态分布曲线计算概率),近似0缺陷。
统计学意义上的六西格玛质量水平是3.4DPPM,随着六西格玛的在联合信号,特别是通用电气的演进,期内涵已经远远超越质量和统计学意义,更广泛的被认为是一种管理系统,一套集成的业务改进体系。更需要强调的是六西格玛管理的目标不是单纯追求统计学意义上的六西格玛质量水平,是关注客户和相关方满意,是关注持续改善,是关注现状挑战现状,是关注变革。

2、六西格玛=制造业持续改善
六西格玛始创于摩托罗拉,通用电气将其发展成一套管理系统,作为其四大战略之一,在公司内部各个领域进行了广范的实践,并在CEO韦尔奇的传播下,六西格玛管理被全球众多的大中小型企业所接纳应用,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从产品制造到产品设计,从制造业到金融、服务、IT等等,六西格玛管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兼收并蓄了大量的优秀实践和管理工具(比如,精益工具,平衡记分卡,业务流程再造等),形成多样化,普适性的改善系统方法论。

天行健认为特别有必要将人们对于六西格玛的常见的误解或者刻板映像进行探讨澄清,这样才能有效推行六西格玛在广泛的领域落地生根、成长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