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死亡

2023-09-06 02:44 作者:不与苦酒  | 我要投稿

很久没更过书推了,其实也很久看不进书了,直到回到了一个永恒的话题——死亡。 人都会死的,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现在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似乎都在力图告诉人们这个。我第一次是从欧文·亚当那听到这个道理的,它潜移默化地颠覆了我的人生观,而我很长时间并不自知。曾有人问我,有什么道理越早知道越好?我说,人会死。那时候我是真的确信,死亡是可以教会人们正视自己的生命的——如果畏惧死亡,不谈死亡,借此以为自己可以逃脱死亡,那是愚蠢的,等到真的面临死亡,便避无可避,恐惧懊悔不已;相反直视死亡,便会不由地自问“我是否因为自己而存在”,我应该为自己活一些,等真的面临死亡时才能坦然一些。 其实我现在都觉得这些没有问题,但最开始的假设是真的吗? 人只能阶段性地消化自己之前的经验。儿时见到的断碑、裸露的棺材、满地的死鸦、祖辈邻里的死状……还有大学时我差点被车撞死——这我很少提及,这些够成年的我认识到他们所说的直视死亡,我也常想,我死的时候会后悔吗。但我还没死,各种死亡经验还在增加,这些经验太新了,我无法理解,它似乎在孕育第二个阶段。从祖辈的过逝变成爷辈的过逝,其中的情感经验是完全不同的,但我不想在这里诉诸太多情感,我平静地写下她弥留之际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谢谢你” 。我想,这是个重要节点。 也许我不该讲述个人经历的,而应该直接问这个问题——人死了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为什么没有人来告诉我人死了还会有什么呢?我希望有一个哲学家尝试回答后面这个问题,我希望能从我信奉的理性中得到些许猜测。 科学取代了宗教信仰,成为了第二种信仰,但这种信仰因其怀疑一切的态度,在面对诸如死亡这种终极问题的时候,给不了人们祈求的慰藉。宗教信仰直接告诉你一个终极答案,譬如天堂、来世,但科学没有,它只告诉你要学会怀疑,用理性思考世界,真理存乎于理性之中。也许有一天,你会看到这是对真理的偏见,只有理性才能蕴含真理吗?也许你应该看到,用怀疑的态度看到,艺术、感性,甚至宗教,也可能内涵真理。哲学是爱智慧,而不是爱理性。 尼采说那里存在着的是权力,你服从于宗教的权力,得到了廉价的慰藉,但你不应该这么做,你应该扫清烟囱里的垃圾,为高尚的概念铺设道路。 真的吗? 这世界每天有多少人死,又有多少人可以说是为自己死。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真的认识到“钱财”带不进坟墓,这似乎已经是很难的一步了。但认识到的人里,即使你可以不为外物所困,但你真的自由了吗?那种《月亮与六便士》里的自由?我曾以为那种自由很遥远,我并不追求那个,直到最近我才发现,只是每个人要的月亮并不相同——我想要流浪,在路上就好,我不想知道明天会怎样,明天未知是最棒的,就像《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一样。如果你找到了你的月亮,你的自由,可你真的做得到放弃你现实中的关系吗?当然,我这时已经假设你可以放弃外物了。关系有哪些呢?譬如生你养你的父母,放弃它有悖于中华传统美德,但困难点不在于此,而在于的确有亲情在那;譬如妻儿,不顾白头到老的誓言亦或养育的责任和义务…… 这个自由,很难。普通人也许只有快死的时候,才能脱身于关系,才能开始追逐想要的自由,但是,已经快死了。 当没有那个勇气脱身于关系的桎梏之时,我想,应该要有一个慰藉,它要能直视死亡。我想,在这片土地上,它已经消失了。我们正无家可归。

死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