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我是如何做到每天学习10小时?最完美的日程安排方法! 学生|英语|大

顺应大脑的规律,在不使自己痛苦的情况下完成任务,获得成效与幸福感。
1.分析任务并按自己大脑的习惯分类。
(for example:reading / writing / problem soving / practice)
不同类别相应需要不同的注意力、动力、精力,分类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当日的内在驱动力程度来选择任务完成。如果感觉自己比较累,那就可以选择花费注意力、动力、脑力较少的任务,保证自己每日都是有所前进的,允许自己缓慢的前进。
2.理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将时间概念化:制作动力谱系(日、周、月、年)
前提:基于精力(动力)、自制力来规划
①日:如“夜猫子”型,早上的精力是不高的,到了晚上精力能达到最高值。那么在一天中精力是从早到晚逐渐增加的,同时自制力是逐渐降低的:

就导致晚上即使精力充沛也没有想学习的意愿,然后拖延产生愧疚感驱使自己在第二天早晨精力较少的时候去完成没有完成的任务,又导致了精力的超前支出,一整天都很累。
对应措施:
晚上做自己喜欢的、高难度的事情;
早晨做自己不喜欢、低难度的任务;
期间的中午或傍晚做自己不喜欢的、高难度的事情。
日-动力谱系展示:

②周:如周日晚上自己想要休息,那就允许自己休息,以便于维持精神和体力上的平衡稳定。
③月、年:完成一项大任务后的成就感(考试结果很好、学期结束、完成期末考、新年伊始、新季节替换等等),让自己第二天的动力大大提升,畏难情绪也较低,尽管动力维持的时间可能只有几天,但仍可以选择将非常困难、不愿意做的任务放在这一天进行。
动力谱系展示;

3.充分利用DDL,因为我们无法阻止大脑对ddl的高度关注:
①划定明确截止时间:如什么时候期末考试、什么时候期末结束,那么在逐渐靠近这个ddl的时候,自己动力就会逐渐增长,甚至到最后几天为了完成任务,动力能实现指数型的剧烈增长。
这个时候一项有着开始和结束的动力周期就在年日程中出现了。

4.总结
①在依据注意力、动力、脑力、精力、自制力等的基础上,划分任务类型并分析每日动力谱系,就可以合理的对应分配任务了。
在规划时可以问自己:我现在最好是做什么,我现在更倾向做什么。

②认清自己的状态
当任务能与动力相匹配时,自己能表现得专注
focus、excited、intelligent;
当不匹配,即任务所需的超过自己的动力精力
stupid、bored、annoyed
自己就容易感到枯燥甚至易怒,受到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