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国时期谋士庞统是否被张任射杀,张任的历史、文学形象有哪些区别(二)

2022-08-05 18:41 作者:TzuMoSa  | 我要投稿

首先是在涪县一带以及绵竹的战争。刘备和刘璋矛盾爆发,刘备采纳谋士庞统的建议用计谋夺取白水关,开始向成都方向进攻。得到消息的刘璋派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吴懿等人在涪县阻击刘备,但是都被刘备所击败,吴懿向刘备投降,其余的军队退守绵竹。刘璋又派李严、费观统领绵竹诸军抵抗刘备,结果李严、费观带头投降,张任继续退到雒城,与刘璋的儿子刘循一起守城。


雒城可以说是刘璋对刘备的最后一道防线,由于刘循、张任等人的坚持抵抗,也确实给刘备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刘备在雒城城下顿足一年之久,入川带来的重要军师庞统在率军攻城时被流箭射死,这大概就是《三国演义》中张任军射死庞统的原型。后来张任又率领军队与刘备军交战于雒城以北一里的雁桥,张任战败被擒。刘备念及张任的忠勇,本想招降张任,但是张任坚持不降,最后被刘备所杀。


张任出身寒门,被刘焉父子拔擢上来,这或许就是张任对刘璋如此忠诚的原因。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最后张任宁死不降的行为也很值得人尊敬。不过要说张任在"益州之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恐怕还很难说。无论是涪县、绵竹还是雒城的战斗,张任都不是一个主导人物。"雒城之战"中庞统中箭身亡,也应该算在刘璋的儿子守城总指挥刘循的头上。


未完待续…… 

三国时期谋士庞统是否被张任射杀,张任的历史、文学形象有哪些区别(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