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泡好茶的癌症:傲慢

2023-08-01 16:53 作者:叶羽晴川说泡茶  | 我要投稿

作者:叶羽晴川

来源:“叶羽晴川说泡茶”公众号

关键词:傲慢、气质、创作、艺术、服务


犹记得闺女大概5岁的时候,我问她,你会什么啊?闺女很骄傲地说“我会泡茶。”

我也遇到很多人会说:“泡茶谁不会啊,只要茶好,怎么泡都好喝。”

真是如此吗?

就像有人问你“你会写字吗?”我当然也会说“会写”。然而,事实是,我只能做到写出来的算是“字”的东西,而别人问我的却是:“你会写书法吗?”。

诚如泡茶一样,当所有的人都没有把泡茶当回事,没有真正在意识里把茶汤当成作品,我们的心理和技术都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那么茶汤的呈现当然也就差强人意了。


傲慢,不是一个好词。

有一句话:“你有多么的无知,就有多么的傲慢”。我们对茶是这样吗?至少,对泡茶是这样的。

买茶叶回去,冲泡之后,发现和在商家那里喝的味道不一样,于是就堂而皇之地认为是商家换茶叶了。虽然也有这样的商家,然而,以我从业这么多年的经历,这样的商家还是比较少的,这个比较少是因为我确实没有看到,之所以不敢那么肯定,是因为不想把话说绝对,毕竟我也觉得人心难测。

是否有这样的经验?我们买回去的各种菜,如果做了不好吃,会问自己:今天是哪一道工序出了问题呢?或者说“我技术不行,没做好。”面对我们日常中最为平常,天天都吃的菜,可以说俗得不能再俗的做菜,我们都怀有一丝敬畏,都会质疑是自己的手艺不行。为什么换成茶就毫不犹豫地把泡不好的责任推给了别人呢?

我觉得这其实是因为我们内心里对于泡茶这一件事的态度有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没有把泡茶当回事。更深层次里就是:傲慢


而且最可怕的是,这种傲慢经历了几千年我们却没有发现。也正是这种傲慢,导致了茶叶虽然发源于中国,中国是最早利用茶叶、茶叶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然而无论是唐、宋,还是明清,乃至于当代中国,都没有出现一个真正的泡茶艺术家。

我们对于视觉之美的追求却是不舍昼夜,这也是泡茶艺术家没有出现,紫砂壶艺术家却像青藏高原的星星一样的繁多和明亮的原因。

对于我来说,这些明亮的星星恰恰是我的悲伤的泪滴。几分悲怆,几分凄苦,更多的是无奈。

“我会泡茶。”笑。

“我不会泡茶。”笑。

对于普通百姓和茶友,这一切都无所谓。然而,当我们行业里的很多专家对于会不会泡茶表现出来的不在乎,恰好说明了泡茶艺术这一件事,我们的心里并没有把它当回事。


泡茶,是服务于他人的。我们对于泡茶者的态度其实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茶艺师》教材中就可以看到。

关于“泡茶”技能这一内容的文字一共有5页。关于茶馆的管理设计,茶艺表演和服务则成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事实上,很难说这是一本培训泡茶高手的教材。而且如果按照这五页所介绍的泡茶方法,几乎是不可能把茶泡好喝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五页的内容都充满了臆测。

艺术创作需要深度的投入和专注,而我们的茶艺师很多都被教导成“有问必答”,不分时候。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把茶艺师定位为“服务员”的现实版。

泡茶,长久以来,茶好就可以了,至于冲泡,那是服务员要干的。至于茶艺,也只是自我麻醉的一个方法。

泡好茶。我说,你信就好了。听起来高大上,至关重要。能把茶卖出去,至关重要。看起来美轮美奂,至关重要。泡好茶,很重要,然而,这里很多是运气和心情。

虽然一直主张,如果爱,请深爱。最后却发现:江山万里,无语凝噎。茶香千年,黯然神伤。

轻狂者貌似深沉,引无数俊男美女尽折腰。


泡茶,从来就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所以,每个人都不当回事。

茶友说,我就一直在想,为什么每个人都不把它当回事,可是真正要做起来的时候,却发现很少有人能做好呢?

她参加了很多的学习。在很多的场合看到泡茶者在台上的时候表现并不从容,泡出来的茶汤也难说好喝。甚至在一次活动中,有一个资深的茶业从业者在筹划的时候对自己的泡茶技术信心满满,而且也取得了高级茶艺师的资格证,然而,等到活动开始的时候,整整20多分钟,紧张得手都抬不起来。

这里没有任何笑话的意思,更多的是一声叹息。


傲慢会人传人。

特别是在茶行业,它通常还戴着一顶又一顶迷人的桂冠。因为傲慢,所以才有了即使我们通过了高级茶艺师的考试,却依然泡不出一道好喝的茶。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当代茶人不认真。

我们看看陆羽《茶经》中讲到泡茶,提到了用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器,什么样的火,茶叶弄成什么程度,水煮到什么程度,而泡茶者个人的创作能力和感受却并未提及。当然,即使当时提到,对于当代人泡茶的参考意义其实是有限的。

我们再来看《大观茶论》,全文有3500字左右,关于泡茶和味道的文字仅有600字左右,占比在17%。我们的《茶艺师》培训教材总页码有180页,关于泡茶的有5页,占比在0.028%左右。

而明代许次纾写的《茶疏》关于泡茶过程中的宜忌是非常完善的,也相对比较细致,方法到位。然而,对于泡茶是创作的这一概念却并不深入。我们从以下文字中可窥一斑:

“童子,煎茶烧香,总是清事,不妨躬自执劳。然对客谈谐,岂能亲莅,宜教两童司之。器必晨涤,手令时盥,爪可净剔,火宜常宿,量宜饮之时,为举火之候。”

虽然《茶疏》中对于泡茶艺术的重视程度相对偏弱,然而,我觉得他对于“茶是服务于人”的这一理念的理解却又是高于很多茶人的。


茶,其实无悲无喜。

我们把它奉为珍宝捧出来,极尽所能去冲泡,泡完了之后“弃之如敝帚”,它依然是不悲不喜的。

傲慢,对于茶来说是不存在的,谦卑对于它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

然而,傲慢却又深深地伤害着我们自己,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泡茶中忐忑。当我们陷入无知和傲慢的时候,这种傲慢也会深深伤害到我们即将修养的气质

傲慢,是泡茶艺术创作的肿瘤,它不仅仅伤害着我们的茶汤,而且伤害着我们的行业,让我们肤浅,浮皮潦草而不自知。

如果要革除这个肿瘤,只有当我们把泡茶当成了艺术来创作,你的身心才会有收束,有节制,因为知道是创作,所以有了敬畏。每一次抬手,每一次注水,每一次持壶,都有了深入的、别人无法代替和描述的愉悦、欢喜和安宁。

泡茶艺术,把茶泡出最好味道的艺术。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没有了傲慢,只有一杯又一杯好的茶汤。


品茶:味觉的审美。

泡茶:以茶汤为作品的艺术创作。

泡茶艺术:把茶泡出最好味道的艺术。


泡好茶的癌症:傲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