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坚持的“大国竞争”面临死结,反华与反俄正在反噬美国
对美国这个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来说,如何同时与中国和俄罗斯展开大国竞争被认为是一个死结。美国现在把俄罗斯列为直接威胁,而把中国看成是最大的竞争对手,或者是地缘政治挑战。在美国国内,虽然共和党与民主党的争斗严重撕裂社会,但是在面对“大国竞争”时的态度几乎是一致的。
华盛顿邮报称,拜登的大部分外交政策机构通过竞争的视角来看待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利益和目标。然而,欧亚集团高级分析师阿里·韦恩却指出,虽然“国家间竞争是世界事务的一个特征”,但它不需要成为“外交政策的蓝图”。当美国让反华或反俄的议程驱动自己的议程时,就会让这些假定的对手对自己的决策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可以理解为,原本中国与俄罗斯可能不是美国的敌人,但是因为美国坚持大国竞争战略,让自己白白多了两个敌人,而且还会带成不必要的危机和损失。
韦恩认为美国高层坚持将“大国竞争”作为制定政策框架的牵引力反映了一个矛盾的组合:一方面是战略焦虑,另一方面是官僚主义的舒适。也就是说,美国一方面对中国与俄罗斯的强大感到不适应,美国还缺少应对一个多极时代的新战略,因此会给当政者带来不必要的焦虑;第二个因素就是美国的官僚们已经习惯了冷战思维,而且也曾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包括日本、德国的失败,苏联戏剧性解体。所以,现在的美国政府高层,也以为自己通过大国竞争就能让全面战胜中国。
然而,现实是非常残酷的。俄罗斯虽然陷入了乌克兰战争的泥潭,但是普京的支持率远远好过拜登,俄罗斯社会的抗压能力也非常强,似乎不太可能崩溃。
而中国则是一个与前苏联完全不同的国家。美国与中国的摩擦,主要部分并不是军事和意识形态,而是经济和技术创新。苏联的经济规模从未超过美国经济的五分之二,莫斯科也不是创新的主要来源。而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是美国的四分之三以上,还是全球创新中心。
所以,美国一边想着与中国脱钩,实际上与中国的依存度非常高,甚至根本离不开中国。
事实上,中国一直在批评美国对大国竞争的态度,因为这是一种冷战思维。于是,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开放,成为更多国家的最大贸易国,并且在全世界推进“一带一路”和人类命动共同体倡议,正在给人类带来一次新的发展契机。美国影响力也因此快速衰弱。
美国人一直强调大国竞争,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有战斗力,实际上正在被这一战略反噬。主要表现是三个方面:
首先,美国有可能被动的应对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而这种应对方式不太可能获得美国盟友的支持。比如,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美国人就推进了“重建美好世界”等等计划,最后一个都搞不好,甚至搞成了笑话。主要差别就是中国人是主动规划长远战略,为自己利益,甚至全人类利益服务,美国人只是为应付“大国竞争”的需要。
其次,美国可能夸大中国带来的竞争挑战,加剧美国的焦虑,甚至逼着中俄背靠背。中国与俄罗斯原本是存在一些竞争关系,就是因为美国的同时施压,结果中俄发展成了“没有上限”的战略互信。
最后,将大国竞争看成是一种处方,最大的风险就是让俄罗斯这样的国家走上极端。俄乌冲突就是美国玩大国竞争的结果,现在反而影响到美国和欧洲的整体利益,甚至影响到美国的对华战略。如果美国不是一次次对俄罗斯进行战略压迫,拜登政府能做出一点战略让步,这场冲突就可能不会发生。
特朗普就说过,如果是他在当政,那么俄乌冲突就不应该是一场全世界面临的危机。
总体来说,美国人已经习惯了大国竞争的战略思维,也因此遭受严重损失。俄罗斯现在豁出去了与美国和西方一搏,如果美国敢让佩洛西在台海挑起冲突的话,那么还会面临一场更大的危机。如果美国还不知道收敛,那么中国人可能帮着美国冷静冷静,就算玩大国竞争,也得看看中国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