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老爷车——津巴布韦“豹”防雷装甲运兵车
上世纪70年代,罗得西亚(津巴布韦的前身)国内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武装斗争愈演愈烈,白人政府因外国制裁而无法外购装甲车,被迫开始自研一款专注防地雷的轻型装甲运兵车。

1974年,罗得西亚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款以防地雷为首要目标的一体式防雷车,因形势紧迫,工程师仅花费了数周便完成了图纸绘制,并在当年年末制造出第一辆样车,后者采用低碳钢焊接而成,量产型号则换装成防护更好的装甲钢。
1975年,经过罗得西亚军方的测试评估后,新车定型为“豹式防雷/反伏击车”,截止1979年共生产了约700辆,发放给边防部队和警察部门使用,风评一般(原因是车辆动力较弱)。

在基本构型上,“豹”采用了“发动机舱-驾驶舱-战斗室/载员舱”的布局,车身呈弓形,底部安装了V字形支架,可以分散地雷爆炸时的冲击力。车体顶部为开放式,仅用一顶帆布制顶棚遮掩。车组乘员为1+5人,驾驶员位于车身右前部,司机座位后面有可供2名士兵乘坐的长椅,剩下3人则坐在左侧的长椅上。

在火力配置上,“豹”在车顶安装了一座枪架,可搭载一挺7.62mm的FN MAG-58轻机枪(备弹800发)。
在装甲防护上,“豹”采用全钢焊接结构,车身各处均采用了大倾角设计,平均装甲厚度为12mm,仅能抵挡步兵轻武器。

在动力系统上,“豹”采用了一台160匹马力的4缸风冷汽油机,搭配6前1倒的手动变速箱,公路极速可达80km/h,越野性能不佳。
(由于罗得西亚气候异常炎热,因此发动机经常因为过热而罢工,实际使用中经常会将马力限制到60~80匹,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动力输出稳定,但高速越野则成为了奢望)
整车战斗全重可达2.2吨,实际功重比约为27.27,加速性能良好。

战争结束后,罗得西亚更名为“津巴布韦”,原白人政府军使用的“豹”防雷反伏击车也被新成立的津巴布韦安全部队继续使用着,直到后来从某东方大国购买了YW307装甲车才替换掉这些老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