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不止》— 情节当下的细节缺漏与叙事重心的倒置

《舞动不止》完结撒花!

本作算是这个季度我自己追的最纠结的一部作品了。先不论我主观上对男主的人设相当无感的这个问题,作品有不少情节在我看来,其实被处理得相当粗暴,欠缺了与之匹配的细节描写,导致我自己在看的很多个当下,其实都是有些出戏的;但是,本作却又实打实的提供了相当惊艳的演出与制作水准,就不提舞蹈制作上的视觉盛宴了,很多情绪输出的地方,作品也予以了相当有诚意的演出,这就使得前面的叙事问题,多少能够被弥补。且随着剧情的推进,作品也的确有对先前的一些空缺与漏洞,进行了填补,这就让本作整体上的表现,又很难说是糟糕的、看不下去的。
也因此,我的这篇专栏,将会着重聊一聊在我自己分析之后,我认为本作在叙事上的问题是什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我的观看体验下降。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哦!

情节当下的细节缺漏与叙事重心的倒置
如同我在导言里所说,我认为本作在好一些剧情的处理上,是缺乏细节的。
而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在三个主角,亦即男主润平、女主都、以及男二流萤,这三人身上,都有体现。
我们这里就一个一个来说。

首先是男主润平。
润平这个角色,初期被设定成喜欢用外放的情绪输出,去掩盖心中犹豫的一个人;而这,就使他尤其在前期,会给人一股特别聒噪的感觉。先不提作品后续是如何处理与解决他的犹豫,单就这样的人设,我相信和我一样,会对这样的个性感到厌烦与烦躁的观众,应该还是有不少的。
但,问题的关键其实还不在于人设的不讨喜;毕竟,只要后续能够让角色逐渐成长起来,并渐渐地让他散发出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人物魅力与闪光点的话,那么即使我依旧难以迅速地从“不喜欢”转变成“喜欢”,但至少对于这个人物的丰富度,我还是会予以认可的。
可是本作的润平,尽管故事中穿插了不少让这个角色高光的桥段,也在剧情的推进下,体现出他无论是在内心还是在舞蹈上的成长;但一来,这些高光片段在我看来,其实无法很好地将这个角色的人格魅力给展现得很好,让人依旧无法借由这些片段,而对他产生多少改观;二来,作品对于这个角色的成长描写,我认为也还是不够充分、不够细致的。

我必须承认,前者应该更多还是我主观上的感受。
毕竟我不否认一定会有人因为看见了润平的几次高光表现,就觉得这个角色确实担得起他当下所获得的掌声与认可;但是对我来说,他在这些高光表现的同时,其实还夹带了令我比较不悦的举动,这就大大地消减了我对这个角色的认可程度。
润平的天赋,简单来说就是他有强大的“入戏”能力,并且在沉浸与代入到他所扮演的角色的过程中,他能够发挥出超出常人的临场能力;而也是因为这样的能力,使他在第五集的那场表演中,以及最后一集的试镜与选拔中,都着惊人的表现,亦即我前面所提到的高光表现。
然而,第五集的临场发挥,在我看来是挤兑了同舞蹈室其他小孩最后的表演机会才换来的;且他这么做,也无视了众人先前如此辛苦的训练与彩排,所以就别说他能够借由这次表演来加分了,在我这甚至是扣分居多的。而即便是最后一集的试镜与选拔,虽然他的表演也的确很精彩,但无论是他的迟到,还是表演过程中的诸多失误,其实都让我对最后直接选他晋级的这个结果,略微地感到不公平。虽说他的天赋与才能,在打好扎实的基础之后,确实大有可为,所以优先将他纳入晋升考量也的确很合理;但对我来说,这也不意味着能够轻易地抹杀掉其他遵守规则,且有着更为扎实底子的学员的辛苦与付出。
也因此,作品虽然的确赋予了这个角色高光与才能,但我觉得它展现这些的契机与方式,算不上特别高明,甚至一定程度上是会带来反效果的。

但比起前者,我其实更多地想要去聊一聊后者,也就是他的成长我觉得谱写得不够充分与细致的这个问题。
对此,我们还是回过头去,以他一开始的犹豫作为一个例子。
首先,润平为了掩盖犹豫而显得很浮躁且聒噪;这点就算不讨喜,但其实也算是合理的。只是,我认为一个如此纠结与在意眼下问题,并显得如此犹豫的人,他就一定是一个会想得特别多的人;因为只有想得足够多,才会真的害怕做出选择,害怕面对自己所臆想出来的结果,并最终陷入犹豫不决的泥泞之中,无法自拔。
换言之,在我看来,一个如此犹豫的角色,尤其还是一个主角,对他的内心想法,是一定需要给出足够充足的描写与补充的。
然而,对于润平,作品往往只展现出他的犹豫、给出了一些简单且表面的原因,却几乎不去进行更进一步的补充与描写。

具体地说,润平对他此时是否要不要跳芭蕾的这件事,作品交代了他犹豫的背后,是碍于小时候跳芭蕾被周遭的小孩耻笑,再加上希望自己阳刚起来的父亲过世,所以为了能够担起家里唯一一个男性的责任,才会一直选择压抑自己对芭蕾的热爱。但是,对于什么才算是阳刚,对于自己即便选择跳芭蕾之后会有怎样的后果,这些耻笑对自己来说的杀伤力究竟有多大,自己不选芭蕾之后的未来又会有怎样的想象,诸如此类的细节,作品几乎是没有展示的;从头到尾,润平的心里唯一一个念想,就只有“自己需要阳刚、自己需要阳刚”,如此反复循环。也因此,坐在屏幕外的我们,就会很难对他到底在怕什么、到底在犹豫什么,产生足够的共情。
在这样的基础下,作品简单地透过流萤的一段舞蹈,就让润平彻底醒悟过来。我依旧能够理解润平之所以能够醒悟,可能是因为流萤即便在被众人耻笑的情况下,也能跳出如此完美的舞蹈,所以就消除了润平对所谓耻笑的害怕;另一方面,流萤这样坚持做自己的做法,可能也让润平意识到阳刚所可能存在的另一层意思,亦即直面自己的真心。
但,润平醒悟背后的这些理由,其实多多少少都需要作品事前先将润平的内心,描写得足够细致,才能够做出真正有力的支撑;否则,这一切也都只是我们观众自己的脑补而已了。
而在我看来,如果一段剧情需要观众去为它进行诸多脑补,那这个观众此刻大概率就是处于出戏的状态了。

当然,这其实也不是润平的唯一一次成长,更不是这个问题的唯一一次体现。
像是在故事的后期,他再次在生川舞蹈室和五代老师两者之间的选择上,产生了犹豫。当然,因为作品此时并未将他的犹豫以外放的情绪辐射出去,所以这个犹豫背后所带来的问题,就没有前期那次来得那么严重;但即便是这样,他究竟要作何选择,最后又为何要做出这个选择,作品却依旧没有给出很好的内心交代。看到第九集的时候,我甚至还以为他真的要依据哪个女生更适合自己来做选择;而看到最后一集,我认为他只是因为五代老师选择了流萤,自己无处可去之后,才“委曲求全”地,选择了生川舞蹈室。而这些,多少都会让人觉得这个选择背后,实在是过于欠缺扎实与充分的铺垫,甚至会让人感到一股强烈的随性之感。
而另外一点,则是润平舞蹈实力的成长,也被呈现得非常微妙。
就五代老师明显在润平还在她底下的时候,嘱咐过他需要重视基础与细节;而在长达将近一个月的训练与执导之下,他竟然完全没把这句话给听进去,甚至直到比赛前的彩排,还被五代斥责这一点。而这样的他,在到生川舞蹈室的第一天,就突然惊醒了。我能够明白有些人就是需要一些特别的契机,才会对自己之前一直搞不明白,却又基本到家的问题,突然开窍;但是,作品这样去叙写,就会给人一股,五代老师不会教,润平之前也根本没想好好学的错觉。
而造成这股错觉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在五代老师底下的这段训练期,被作品草率地过渡掉了。这就让我们对润平在当时,究竟具体学到了什么,成长了什么,又欠缺了什么,其实是完全不了解的。而这,就造成了一个很诡异的情况:明明是更长时间的学习与训练,润平却无法展现出质的成长;但在后来区区几天的时间里,他就成长到足以击败那些从小学芭蕾的,对芭蕾的热爱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学员了。
换言之,作品因为前期没把他的成长与不成长给写清楚,这就导致了后期的他尽管有了成长,我们观众特仍旧难以轻易对此买单了。

类似的问题,虽说没到润平那么严重,但其实在流萤身上也有些许的体现。
在第五集那场表演中,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不少观众,都会被那华丽的视听飨宴而感到震撼;然而,在这段震撼之后,当我再回过头去审视这段表演之时,我认为它背后所承载的情绪,其实是有点空虚的。
这场表演,如同我前面也已经提到,其中一个目的显然是为了展现润平的个人天赋(以及他对芭蕾的热情),但这对我来说效果有限;而除此之外,它其实也是想要展现此次表演的另一个重要角色,也是真正将整个表演推向最高潮的流萤。作品此时闪回了数段流萤脑中的回忆,让我们到了这里,才意识到这段表演一定程度上,就是流萤的情绪爆发与宣泄。
然而问题就在这里了,这样的情绪爆发的背后,作品同样是交代过理由,却没有给出足以支撑的细节来进行铺垫的。我们是知道流萤的身世、也知道他在学校被排挤、被霸凌的事情、更知晓他对男主润平的不满;但是,作品在这之前,却没有将他内心底里,对于这一切的忍耐、压抑、与纠结,给呈现出来。
虽说这显然是因为作品将它的重心,摆放到了润平身上,所以就没有多少余裕再去承包流萤的塑造与描写,能够给出基础的背景交代,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我依旧是相似的看法,强大的情绪输出,其背后最好能够予以足够好的细节描写去作为铺垫,这才能够使我们观众在爆发的刹那,对角色产生十足的共情。
否则,就会像我在看完第五集的表演之后,虽然视听上是挺享受的,但是我在那个当下,其实是不太能对流萤的这个情绪爆发,感到十足的共鸣的。

有趣的是,作品在流萤的爆发之后,其实还是有予以了他更多、也更为细腻的描写,让我们愈发对这个角色的想法,有了更加具体且全面的认识;甚至,在动画的最后一集,还特地安排同样的三个人,再一次的上演一次第五集的表演,让他的这次情绪爆发,在我们更能体会流萤的想法之后,得以让我们感到真正的震撼。
可是如果作品有能力、也能够有这个意识去叙写我先前所认为的那些缺漏,甚至都能明白情绪的爆发与输出,是需要建立在这样的细节之上的话;那为什么不在第五集的那场表演前,就先将这些细节给交代与展现出来呢?
我能想到的一个原因,是为了惊喜感;就是先来一次爆发,让我们突然惊觉原来角色有着这样的不满,再回过头来叙写其背后的根基与理由。这确实是一个可行的叙事方案,但是,我认为作品有点过于滥用这套叙事方案了。
例如我前面提到的润平的舞蹈水平成长问题,他不在比赛表演前予以细致的描写,反倒要等到比赛表演完,才去赋予这个角色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这就是另一个有着相似情况的例子。
而在我看来,这样的处理,其实是有点将叙事的重心,给倒置了。

另一个发生了叙事重心倒置的,就是女主都了。
作为一个女主,作品截自最后第二集之前,对她几乎没有一丁点的内心描写,我们几乎看不到她到底在想些什么、在企图些什么。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作品一大半的剧情都是在她的参与底下,才得以推动的。例如一开始润平是因为都才会回来跳芭蕾的;第五集的盛大表演中都也是一个参与者;后来两个男主去的生川舞蹈室练习,都也恰好在那;后期剧情中刺激流萤的,也是润平和都之间的恋爱关系。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都这个角色,作品中大量剧情其实都不可能成立。
而就是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角色,直到动画快要结局之前,我们却几乎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吊诡的情况,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观众,就会开始猜测作品不去展现这个角色的内心想法的理由,然后臆想出类似于都其实是个心机、绿茶girl,就是乐于将男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的乐子人角色。
当然,透过第十集的展现,我们基本可以排除这个可能性;但这就反过来说明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之前不将都的想法与情感,适当地展现给我们呢?

而这就回到了我在导言中所提及的内容。
你说作品真的无法提供细节描写吗?其实并不是。
很多细节上的问题,作品到了后边,都能够予以有效的填补;无论是润平的成长、流萤的内心问题、还是都的想法与情感等。所以很多中前期的细节问题,多多少少都能够在故事的后期,因为这些填补而得到补救;甚至撇开这样一个重心倒置的叙事方式不谈,就单看作品后期在内心描写上的表现,我也不得不承认作品其实写得还是挺好的。
只是,这么做在我看来确实就只能称得上是亡羊补牢。
毕竟,前期的细节缺失所带来的问题,已经是实打实地作用在像我一样的观众身上了。所以,即便作品在后期,成功且有效地填补了它本不该缺失的细节,对我来说,也无法轻易地弥补这个问题所带来的观感与体验上的破坏了。
而这,正是我自己在观看本作时,体验相当微妙的核心理由了。

除去我前面一大段所提及的,关于细节缺漏与叙事重心倒置的问题外,作品后期也出现了叙事重心偏移的问题;亦即从本来更偏重于舞蹈的故事重心,貌似逐渐要往一个以贵圈真乱为重心的故事上偏移过去。如果作品后期(指原作)真的完全侧重于恋爱故事上,那这的确会劝退那些本来期待着本作能够对芭蕾舞蹈这项活动,进行深入描写与展现的观众了。
只是,一来这也不是什么过于唐突的转变,毕竟当作品将这三个主角摆出来的时候,搭配上他们之间的一些互动描写,确实是能预料得到后期会有类似的展开出现;二来则是虽然动画的确有展现出这样的迹象,但作品其实也没彻底抛弃舞蹈这个主要元素;再加上在这样一个有着异性搭配的跳舞活动中,完全蹦发不出一点情感的火花,那反倒显得有些刻意了。
所以在我这里,这个问题还谈不上多么严重就是了。

总的来说,我认为本作是一部相当需要吃观众电波的作品。
如果你能够接受我文中对于作品所提出的这些问题、且能够接受作品这种在后边才找补前期细节的叙事方式的话,那么本作冲着它的舞蹈制作与展现,以及那些虽然有些迟到,但依旧算有意思的内心描写与情感纠葛,我认为它应该也还是值得一看的。
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样,对于作品中这些叙事上的问题比较在意的话,那么本作我可能就不是那么推荐了。
简单评分:8.2/10
ps:还是想再提一提本作的制作,真的算是能够支撑我看下去的关键之一了。确实不得不说,能够全篇都维持着这样的舞蹈制作质量的作品,恕我阅历浅薄,确实是没想到第二部了;就连前几年的舞动青春,虽然该作中也有不少高光的舞蹈场面,但掉链子的舞蹈场面也不少;而本作几乎没有一场舞蹈表演(甚至是训练过程),是真的做得很拉胯的。单就这一点,就值得为MAPPA献上掌声。
ps2:我自己真的挺喜欢本作的OP的,这里分享:

ps3: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并关注up主哦!对于动画或者专栏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