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科大费宝义:夜间惊恐发作怎么办?记住这几点,惊恐焦虑轻松应对

费宝义
40余年临床诊疗经验
个人简介
毕业于沈阳医学院(原沈阳职工医学院),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四十余年,长年致力于将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对精神疾病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曾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在权威医学杂志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擅长领域
熟知精神心理科的各种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与康复,擅长利用药物结合物理综合疗法及心理疗法、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心理科的疑难杂症。对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更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等神经、精神疾病有深刻造诣,成功帮助众多精神心理患者走向康复,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有的人在夜间迷迷糊糊睡觉的时候,会突然被不知名的恐惧感惊醒,心跳加快,有频死感。
夜间惊恐发作较白天发作者,有更为严重的失眠。
很多病人因为有一次夜间惊恐发作的体验后,会继发发作前的焦虑和回避行为,因而变得不敢睡觉、害怕睡觉,甚至索性就不睡觉了。
而害怕睡觉和不睡觉,反过来又会加重夜间惊恐发作,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为什么夜间会突然惊恐发作?
尽管大多数惊恐障碍的患者在白天发作,但夜间惊恐发作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约44%~71%的惊恐障碍患者反映至少经历过一次夜间惊恐发作,18%~45%的患者经常性或规律性发作,约有10%的患者惊恐发作都发生于夜间,患者对夜间发生的惊恐发作更为关注。
惊恐发作是焦虑症的一种,属于焦虑症中的急性焦虑发作。
焦虑症可以按照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类型可分为急性焦虑发作和慢性焦虑发作,而病情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而急性焦虑发作,即惊恐障碍,主要指没有明显时间或者原因突然出现的过度紧张、担心、恐惧、大汗淋漓、胸闷气短,伴有强烈濒死感、要发疯感、要失去控制感等症状。
急性焦虑发作时也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部分躯体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尿频尿急等。

导致惊恐发作的原因是什么?
惊恐发作是惊恐障碍的主要症状,它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个因素:
01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国内的调查发现,惊恐发作患者23%患有家族史。
神经递质学说。抗抑郁剂能影像NE的水平,而NE的活性的异常可能与惊恐发作有关。人脑中的蓝斑区是这一异常的主要区域,服用有激活蓝斑活性作用的药物,惊恐障碍发作的几率便增加。
乳酸盐假说。研究表明,给焦虑患者静脉滴注乳酸钠(类似于躯体行动时,产生的乳酸的一切物质)。
神经解剖学。惊恐发作只是惊恐障碍的一个部分,惊恐障碍的患者还包括对可能发生惊恐发作的期待性焦虑,伴有广场恐怖患者还存在恐怖性回避行为。
02心理社会因素
个体都有一些容易引起焦虑的冲动,同时也有对抗这些冲动的防御机制,当防御不成功时,就会出现惊恐发作。此时,以往轻微的焦虑情绪就有可能转化为突发而强烈的惊恐感,或者经历过惊吓、虐待和创伤,也可能与成年后发生的惊恐障碍相关。

焦虑、疑病和惊恐发作的心理调节:
01、看清自己心身反应背后的认知过程,即自动化思维,自己是如何解释已经发生的事情并进行归因,如何评价自己、他人和事情,如何推理和设想未来。
02、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拉开距离,既不认同也不反对、既不跟随也不抗拒,就当看戏,看电视剧或看电影,减少认知融合,促进认知解离。
03、看清自己担心、害怕的对象是自己主观想象或依据现实基础无限放大的,自己所焦虑、逃避的是自己的想象。
04、接触当下、感受真实和看清事实,尝试主动面对与承担,提升能力感、自信心和勇气,建立安全感。
05、修身养性,放慢、放松和开阔自己。除此之外,饮食方面不喝酒,少喝含咖啡的饮料,适度低盐饮食等,对疾病的缓解都有帮助。

焦虑患者的负面认知将躯体的症状解释为严重的身体疾病,从而更紧张焦虑,于是焦虑情绪、负面认知和躯体症状三者相互加重,恶性循环,逐级放大,迅速导致焦虑发作。
一旦发现焦虑症状影响到日常生活,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在专业治疗下,摆脱惊恐焦虑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