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炮塔坦克:苏联的T-12/24中型坦克

T-12
在仿制改进雷诺FT-17(称为T-18或MS-1)后,苏联认为MS-1装甲太薄,发展了T-19、T-21和T-23等不成功的中型坦克,苏联认为他们在有足够的设计经验前,不再设计新中型坦克。在1925-1931年,苏联没有成功服役的中型坦克。

1928年,在乌克兰新成立了哈尔科夫机车厂(KhPZ),领导人是I.Aleksienko,合作者是A.Morozov。他们一起研究新时代的中型坦克。第一个项目就是T-12(或T-1-12),该车是MS-1的放大型,安装200马力、带化油器的M-6汽油机和45毫米炮。苏联1930年的预算中拨款购买30辆T-12。

T-12从MS-1的设计和批产过程中汲取经验,它的特征是八边形炮塔和圆形车长指挥塔,采用小型转向架悬挂,有一个长0.66米的可折叠的尾翘。该车的武器是32型45毫米炮,备弹100发;车长指挥塔、炮塔侧面和后面各有一挺安装在费多罗夫·伊万诺夫球形机枪座的7.62毫米DT机枪。T-12有4个双轮式托带轮,使用Melkozvenchataya履带。安装干摩擦的盘式主离合器,配浮动式带式制动器的5速行星变速箱,双差速。

因为苏联成立初期缺乏优质资源、专业设备和熟练的技术工人,T-12可靠性不佳,但其研发速度可谓迅速。1929年10月15日,KhPZ组装了一辆T-12进行测试,为了节省成本和制造时间,它用的是建筑用钢材而非装甲钢。在测试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后续改型T-24的诞生。
T-12/24坦克的竞争对手是Grotte-1中型坦克,它也未能成功。1931年,苏联陆军采用了BT系列轻型坦克,T-12/24项目终止。

性能:
长度:7.5米
宽度:3米
高度:2.8米
重量:19.8吨
乘员:4人(司机,车长,炮手,装填手)
动力:200-250马力的M-6汽油机
速度(道路):估计25公里/时
行程:140公里
武器:
32型45毫米炮(备弹100发);
3挺7.62毫米DT机枪
装甲:
炮塔:
正面22毫米,其他12毫米;
车体
正面22毫米,其他12毫米;
越壕宽:2.65米
垂直越障高:0.745米
涉水深:1.2米


T-24
T-12中型坦克的传动系统有缺陷,故障率高,甚至会瘫痪车辆;因此后续改进型对传动系统和燃油系统进行了改进,新车被称为T-24,哈尔科夫KhPZ厂在1930年制造出第一辆原型车。T-24初次测试表现良好,不过发动机起火了。之后在T-12的底盘上测试了更大的圆形炮塔,测试完后安装到新底盘上,T-24车体加宽,尺寸近似M4“谢尔曼”中型坦克;部分区域装甲增厚,车体前部增加一挺DT机枪。


1930年8月,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RVS)下订1600辆之多的T-24,然而这不切实际,3年内世界各国才生产了900辆坦克。最后苏联批准生产30辆,但只在1931年生产了24辆(有说25辆)就停产了。T-24最初只有机枪,生产的第二年才装上45毫米炮,服役一段时间后移交训练部队。这是因为T-24可靠性仍低,加上生产复杂。虽然T-24不成功,但为KhPZ厂积累了设计和生产经验,1931年应用到BT快速坦克上。


衍生
1>Komintern火炮牵引车
1930年,KhPZ厂根据T-12的悬挂系统制造了50辆Komintern火炮牵引车;1935-41年又根据T-24的悬挂系统制造了2000辆。该车使用131马力的柴油机,拖曳中型火炮。Komintern火炮牵引车比坦克成功得多,修改了一些原版的设计缺陷,但机动性还是低。

2>Voroshilovets重型火炮牵引车
Voroshilovets重型火炮牵引车采用T-24的悬挂系统,使用著名的V-2柴油机作为动力,1939年起在KhPZ厂生产。1941年德国侵苏,生产线转移到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一直生产到1942年8月。该车总共生产了230辆。

性能:
长度:6.5米
宽度:3米
高度:2.81米
重量:18.5吨
乘员:4人(司机,车长,炮手,装填手)
动力:250马力的M-6 8缸汽油机
速度(道路):估计25公里/时
行程:140公里
悬挂:垂直弹簧
武器:
32型45毫米炮(备弹100发);
4挺7.62毫米DT机枪
装甲:8-20毫米
产量:24-25辆
1938年改装T-28的76毫米榴弹炮和马克沁机枪,取消车长指挥塔,作为碉堡的T-24。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