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引源头活水,润西域边陲

2021-10-22 10:54 作者:中国基建报  | 我要投稿

“这声炮响,意味着我们离喝上安全、干净、卫生水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太好了!”托里县庙尔沟镇的准噶尔定居牧民杜曼·哈力笑容满面,神情激动。

炮响沉寂处,新疆塔城地区金塔区供水工程的关键所在,全长3.5公里的隧洞全线贯通。主动出击、高效履约,严把质量、主抓安全,多措并举破解施工难题,水电基础人15个月的苦战终于换来丰硕成果。

引源头活水,润西域边陲。工程建成后,一渠清泉将从柳树沟河欢畅流出,滋润沿途城镇,惠及牧民生活,为振兴经济发展、助力美丽乡村提供可靠稳定的水资源。眼下,施工现场一派火热,杜曼·哈力和乡邻们的期盼正在照进现实。

按下履约“快进键”

“质量与安全并进、效率与速度通行。”这既是郑重承诺,更是言出必行,刻在项目部全体员工心头。

“前期地质勘测显示,隧洞内围岩最差为Ⅳ类。施工过程中,桩号K4+200拱顶处揭露出大量细粒土砾,局部砾石与土形成泥块状胶结,成洞条件差。”回忆起当时的缓慢进度,项目副总工程师毕聪焦急的心情溢于言表。

若继续进行隧洞开挖,施工难度较大,进度缓慢,工程质量及安全也得不到有力保障。

项目团队经反复验证确认后,积极与业主、设计院等相关单位沟通,多次反馈其中利弊关系,暂定对桩号k4+180~k4+294段明挖。最终各方同意,在k4+200段前112米大开挖,重新开辟一个工作面施工。

“新的隧洞工作面有了,但损失的进度该如何追赶?”大家开始商讨如何引导工人加班加点地工作,毕聪提出了深思熟虑后的建议:“用激光导向仪代替全站仪定位测量,就不用放一炮测量一次,改为两炮或者三炮校核。”

“这样不仅节约了人力,更提高了工作效率,方法可行。”“对呀,换个思路确实不一样了。”“换设备事半功倍,我认同这个想法。”……毕聪的提议引起参会人员的热烈响应,迅速展开了细节讨论。

综合分析利弊后,项目经理李浩强最终拍板:“就这个办法了!马上准备激光导向仪,安排好工序的衔接时间,加快施工进度。”在项目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施工队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

2021年的夏天格外炎热。施工一线的员工顶着烈阳,迎着“烤”验,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坚持以人为本,是推动项目建设,开启员工热情的‘金钥匙’。”毕聪在紧盯工期的同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一方面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灵活作业;另一方面为员工创造更舒适的工作环境,充分激发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力,确保高温不失高效,保障各节点稳步推进。

“这大西瓜冰冰凉凉的,吃着可真带劲,一会干活可有力气了。走,钻孔去!”工人徐春林从“避暑驿站”中精神地走出来,喊着工友抓紧干活去了。

供水隧洞全长3518米,7个工作面,线长面广,施工阻碍大。毕聪和同事们加强现场沟通协调,以员工为中心,改善作业环境,“沉浸式”施工全面加快进度,助力项目高效履约驶入“快车道”。

狭小的隧洞里,一片灯火通明。空压机的轰鸣声、风管里的风哨声、风钻的哒哒声,奏起一首欢快的施工“协奏曲”。工人们“翩翩起舞”,在隧洞内壁上铺出平整“画布”,描绘着承载金塔区人民希望的美丽蓝图。

种好质量“责任田”

“这是保障当地百姓用水的民生工程,我们责无旁贷,必须精益求精。”检查钢筋绑扎时,项目工程质量部主任张森目光炯炯,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

虽然隧洞开挖工期相当紧张,但项目团队始终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狠抓工程安全质量,抓实关键工序及关键环节。

为了严把质量关,张森可是操碎了心。每天天不亮,他就跑到现场,全面了解施工进展,分析施工难点。针对重点部位,他不厌其烦地叮嘱现场施工人员,必须遵循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并及时纠正一切违章行为。

隧洞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施工过程中,参照爆破效果和隧洞实际岩质,结合地质变化情况,项目团队适当调整爆破参数,确保达到安全、经济和最佳爆破效果。

“我们在钻爆布眼时,一定要先用红油漆准确绘出开挖断面的中线和轮廓线,再按爆破设计标出炮眼位置。对于岩性有变化的围岩,给与适量调整。”张森对工人千叮咛万嘱咐,生怕有一丝一毫的差池。

“装药时也别忘了,周边眼采用不耦合装药,随时根据岩性调整炸药量,要做到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做出精品工程,呈现出‘精品隧洞’啊!”

面对张森的高标准严要求,工人从未怠慢过,在他以身作则的带动下,越干越起劲,越干越觉得有价值。看着用自己双手贯穿的“精品隧洞”,他们自豪的笑容就像花儿一样绽放在美丽西域。

“虽然施工条件艰苦、作业环境恶劣,但工程质量一定要把控到位。”张森说到做到。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验收前自检不合格,绝不交给甲方。

隧洞干喷混凝土时,需要现场添加速凝剂。但由于现场工人添加数量不统一,搅拌不充分,导致混凝土回弹大,密实度不够。

张森发现问题后,立刻着手研究解决办法。翻阅书籍,勘察现场,加急编制可行性方案,他卷曲的头发似乎都在焦急地寻找对策。

“严格把控速凝剂添加配合比,计算出每斗混凝土速凝剂需要量,换算成散装袋数,就能方便现场喷护人员理解操作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琢磨,张森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洁白的牙齿被黝黑的脸庞衬得格外亮眼。

“这样确实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幅提升混凝土质量,节约成本。这方法真不错!”项目监理王义博抚摸着平整结实的混凝土,看着工人们准确的操作,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安全,比什么都重要。”这是项目安全总监刘晓楠一直挂在嘴边的话。

走进施工现场,隧洞口“提高质量意识,狠抓安全管理”的安全标语映入眼帘,时刻提醒着安全施工不可松懈。“看到边坡的安全防护栏了嘛,这可是我们施工人员强有力的‘安全带’。”他拍了拍结实的防护栏,发出“砰砰”的响声。

34岁的他,安全管理经验丰富,工作力求上进,勤于学习,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深入现场,早出晚归,工地黎明的太阳、办公室伏案的月光都早已是他的好友。

“你安全帽帽带没有系,快系好!”“这里的配电柜柜门怎么打开了,以后记得关上,大敞大开得多危险!”“安全带呢,放下手里的活,快去带好!”

现场巡查时,除了严厉提醒,刘晓楠倾注更多精力的,是对工友们苦口婆心,耐心劝导。

“安全工作不是为我,是为你自己做的。对安全放松警惕,这是对自己不负责。只有把安全意识装进脑海里、体现在工作中,才能避免事故发生。”

在刘晓楠的带动下,现场时常会传来工人互相提醒安全施工的声音。每次听到时,他都特别欣慰。

“如何正确引导教育,增强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自愿、自需、自求意识。”这是刘晓楠一直思考的问题。工作中,他深入推行“人人都是安全员、筑牢安全防护墙”的安全工作理念。闲暇时间,积极组织工人们参加安全培训讲座、观看安全警示片、接受安全知识答题,全方面、多层次地宣传安全文化。

平日里仅把安全停留在嘴上的工人何平,经过多次安全教育后,终于落实到了行动上。从不看书的他,为弄清楚回火防止器的使用方法,愣是把说明书仔细研读了一晚上,第二天天没亮就去了现场,拿着说明书,结合实际,边看边严格操作。

在项目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施工一线机组班员的积极性被广泛地调动起来,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广大员工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倡安全”,掀起了学习安全文化的热潮。人人肩上都担负起安全责任,筑起一道坚实可靠的安全“防护墙”。

太阳爬上山头,一条贯穿玛依勒山的“巨龙”悄然苏醒。它见证着塔城项目的成长足迹,也见证着水电基础人的匠心满怀,正向着更远处前进延伸。

“泉水呀泉水,你到哪里去?唱着歌儿弹着那琴弦流向远方。请你带上我的一颗心,绕过高山一起到海洋……”杜曼·哈力哼着歌,清泉流进了他的心里。(文/王婷婷 龙枫 图/龙枫 贠懿)


工人正在进行隧洞喷锚支护

引源头活水,润西域边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