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不好,脚先知,“脚上”出现3种迹象,可能是肝脏已经病变
俗话说:“肝脏不好,未老先倒”肝脏是人体五大重要器官之一,不仅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而且是排血、储血的重要器官。具有疏通、通便、储血、调节血容量等功能。一旦肝脏不好,身体其他器官也会受到影响,从头到脚都会有疾病。
肝不好,脚先知
1、双脚脚掌纹路增多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肝脏帮助人体分解体内大量的毒素和毒素,肝脏受到损伤,很可能会导致身体排泄毒素出现异常,影响血液健康和血液流动速度。

双脚是离心脏最远的位置,供血不足很有可能会导致脚掌纹路增多、脚掌纹路明显,出现这个症状时,应该提高警惕,及时检查肝功能。
2、脚趾经常麻木
肝脏受损后,可能会导致体内垃圾无法排除,堆积血管内,久而久之,很容易诱发多种疾病。

很多人会认为脚趾麻木是神经系统出现问题,但其实肝功能异常导致的供血不足也会引起肢体麻木,而脚趾是离心脏最远的肢体,又是肢体的末端,肝脏受损很可能导致脚趾麻木。
3、脚底蜡黄
我们日常的运动都是依靠双脚支撑的,而脚部也是穴位最多的一个部位,所以双脚能够很大程度上反应身体是否健康。

正常的脚底应该是浅粉红色的,若是脚底颜色蜡黄,很可能是肝脏病变,引起胆汁中的胆红素排泄障碍,堆积血管,胆红素为黄色,随着血液流通至脚底,引起脚底蜡黄。
6个养肝穴位
1.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气血运行的根源所在,经常对其进行艾灸,可以激发肝经的原气,促进肝经气血的运行,以此来补肝养肝。再者,肝主经络,经常艾灸可以改善季肝血不足,改善四肢无力。
2.三阴交:
三阴交穴,十总穴之一。所谓“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举凡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调理。又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3.大敦穴:
大敦穴是肝经的井穴;,中医讲肝藏血,所以肝经上的大敦穴能调理出血症,且主要是下焦出血,像崩漏、月经过多等。刺激大敦穴时,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灸法。
大敦穴是足厥阴肝经的首穴,是肝经经水发出的穴点。该穴对于肝经经络出现的疾病以及肝脏本身发生的疾病都具有理疗作用。
4.行间穴:
艾灸行间穴对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很有帮助,比较适合肝郁气滞或肝火旺的人。脸色发黄的女性经常艾灸这个穴位,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艾灸行间穴虽然不能根 治肝病,却能疏通肝经,调畅气血,改善肝功能,对于缓解病情具有很好的作用。
5.期门穴
期门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募穴,相当于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烦了,它就会站出来帮“将军之官”排忧解难。
期门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由于该穴与脏腑比较接近,所以常用来调理各类脏腑疾病。每天艾灸10-15分钟,是疏泄肝胆的首 选方法。
6.太溪穴
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你记住了吗? 点赞转发给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