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之血族》——新颖二创与微妙瑕疵下的红魔乡前传考究
首先需要声明的是,我认为车万提供了一个雅俗共赏的特色舞台,而考究知识本应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欣赏官作及同人,或以车万为契机了解东亚传统文化与民俗学(或玩些无伤大雅的俏皮梗),而不是为了鸡蛋里挑骨头、硬要指责二次创作与0设不同的地方,否则就是庸人自扰、自讨没趣了。本文的行文流程是梳理《红之血族》这篇同人漫画剧情的3个关键点,并配上评价及展开考究,可能层次略微复杂,请注意章节序号(又找回写本科毕业论文时“大一里面套小1,小1里面abc”的目录编排的感觉了[doge])

作者:氷坂透
画师:水镜ひより
pixiv ID :14790556
图源来自那dong啥man之家,同时感谢相关翻译方资源发布、改图等工作,下同
(本文漫画截图均来自于此,除特殊备注外不再重复说明)
重点1:故事开始于15世纪的明朝,妖怪横行,妖怪讨伐队的成员之一美铃因boss太岁星君的肆虐而背井离乡,重整旗鼓后为了报仇于16世纪初来到东欧。

新颖点1:1设中国风的妖怪美铃本作中作为中原明朝弘治年间的居民不是主动来到日本,而是先追踪boss太岁星君到东欧(后面会分析这个时间地点有什么深意,此处点到为止)。
瑕疵1.1:毕竟作者不是国人,设计boss时对名字和形象的含义估计不足。
考究1:太岁星君这个名字历史极为悠久,来自道教正统值年神灵,在民间的影响力屈指可数,涉及到古人根据木星研究纪年法的天文学;从民俗信仰上来说管理天干地支的六十甲子年即是太岁的职责(即使是现在,每12年的本命年冲太岁的说法也未曾式微);作为掌管一年凡间事务的天神,太岁只有被冒犯时才会降下惩罚,而漫画中几百个禁军(包括戴项珠的男子、戴天师冠的道士、穿旗袍的女武者和飞仙髻的女术士)奉圣上之命一路追踪并“封印”一个名·为太岁的妖怪还在失败后被报复这种剧情就很令人困惑了,只能说一个恶役boss以太岁为名估计是作者只想选个中国风的神格拉高妖怪逼格,却没深究其本土的形象所致。

瑕疵1.2:本作boss的外貌有点“半中半西,不土不洋”:
考究1.2:在宋到明朝时,12位杰出人物被选为太岁神像的形象代言(类似关二爷肉身成圣,被尊为武圣形象代言者),而boss龙属性的0设对应的应该是壬辰太岁鹏泰,龙相,形象双手托龙,官任侍讲(讨论文史,整理经籍,备皇帝顾问,从四品);而作者却将boss太岁其设计成了西方风格的靠武力在多地作恶的三首恶龙。。。非要往好的方面想也算是作者得到了zun上海爱丽丝那种“中西结合”的真传了吧(笑)。不过我脑补的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是:西方的妖怪来到东方肆虐,明朝人用带有本土信仰特色的眼光自顾自地将其取名为太岁(很符合1设车万中“妖怪的形象和行事风格一定程度上依赖人类的认知和恐惧”的理念)。
ps:漫画中美铃离开中原20多年后于16世纪初来到东欧,故推测当年很可能是奉弘治(即贤能的孝宗皇帝)之命讨伐沿途作恶的boss太岁。

作者一叶雨林秀
(原图有倾城美食的水印)
重点2:常以妖怪为食的太岁在16世纪初的东欧与吸血鬼交战,摧毁了吸血鬼姐妹所在的村庄、杀死她们的父母后受到重伤,最后被芙兰捡了个漏,太岁被迫逃走并隐藏行踪在某处养伤。几天后,一路追踪太岁的美铃见此情景,便决定留下来照顾了成为孤儿的吸血鬼姐妹,并给她们姓氏scarlet(直译是深红,红师傅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
新颖点2兼瑕疵点2:“15世纪后叶-16世纪初的东欧”与“吸血鬼”【注】这两点组合到一起时产生了奇妙的反应,堪称0设与1设与2设交织的帽子戏法!

【注】:这里吸血鬼概念包括本土传说和19世纪开始逐渐风靡的艺术形象两方面
老铁们,接下来让我这个工科男赶鸭子上架,化身为半吊子的文化课代表给大家整个好活——介绍 要·素·过·多的吸血鬼 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况的东欧,大家看爽了别忘了长按大拇指哈~(看的不爽或发现硬伤的话请轻喷[doge])
小科普:看下文前你应该大致了解的东欧的面板属性
(1)百度搬运
欧洲东部指由波罗的海东岸至黑海东岸一线向东达乌拉尔山脉的欧洲东部。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等数个国家。另外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有时也被视为东欧国家。东欧99%以上人口属于欧罗巴人种,民族多属于斯拉夫人体系,宗教以东正教为主,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则以伊斯兰教为主,经济大幅落后欧洲其他地区。

(2)民族、宗教与势力冲突
平独镇露硬挡土,跳脸名族斯拉夫(主要指立陶宛的基 友):它和日耳曼民族处于敌对状态;由于某一小撮斯拉夫人(好吧我明说了就是波兰)信仰天主教,和信奉东正教的俄国为敌;由于它从属于基督教,因此和穆斯林的土耳其人也不对付。
东欧巴尔干半岛的冲突比起上面也不遑多让土耳其除了面对波兰和俄国这两个敌人之外,还要就会境内基督徒恢复独立的企图。此外,被后世誉为欧洲火药桶的巴尔干半岛各民族经常自相残杀(这倒是便宜了土耳其)。
考究2:吸血鬼的文化溯源
(1)0设吸血鬼的诞生基调
虽然斯卡雷特姐妹在1设中有恶魔姐妹、Țepeș的末裔【注】甚至姐公主/妹魔法少女的属性,但共同的要素是吸血鬼,而在东欧的吸血鬼俗信中,狼人,女巫,恶魔和吸血鬼是共通的【1】(此处不联系影狼和帕秋莉等角色展开讨论)。大众文化下(比如小说载体)的吸血鬼始祖德古拉伯爵的形象诞生则是在19世纪末,那时的欧洲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超出常人想象的资本与物质在前所未有地飞速地积累、流动、改变形态,冲击着布尔乔亚们的小心脏,让他们的精神境界不得安宁。一般说来,暴发户都憧憬着发迹前没有的东西(比如艺术),在压榨底层劳动者、蚕食旧贵族和封建教会的权利的同时,他们掀起了哥特复兴和工艺美术运动,而吸血鬼的创作也随之而来。哥特文化富有黑色幻想的浪漫,与吸血鬼形象的相性好得就像番茄炒鸡蛋(我没有揶揄芙兰的配色)。
【注】:Țepeș即15世纪的弗拉德三世·采佩什,罗马尼亚语中的意思是“穿刺”,德古拉的0设原型
ps:给大家梳理下这段逻辑:19世纪工业革命资本激荡→激起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创作欲→包括哥特文化复兴的创作高潮→吸血鬼等形象的孕育有了沃土

(2)住在村里的土味大小姐?贵族风格的亲民系村姑?
第一次看到漫画中蕾米伤心地告诉美铃“一条龙袭击了村庄,父母也惨遭毒手。。。”时我一下子就愣住了(原谅我作为杂牌考究党的奇怪关注点),因为我的印象里,外界吸血鬼应该是住在尖角的黑色城堡或洋馆里,而建筑应该坐落在一片廖无人烟的野外或者阴森的废弃公墓边或者陡峭的悬崖边的;吸血鬼做为一方领主,应该穿着视觉效果震撼但实用性基本为零的高领笔挺的服装,行事风格高高在上、只在捕猎时才沾染人间烟火,而漫画里这在村里被袭击了是怎么回事啊?无风不浪,本着相信 “作者肯定有自己的考量” 的原则,我做出了猜想并尝试证实:吸血鬼也许原来就是乡巴佬,高冷范都是后来才有的粉丝包袱?
a.猜想前提:吸血鬼在经过后世的艺术加工前,最初应是基于底层不掌握实权的东欧农民信仰,所以才带着一股子村庄气息,那么当时该地区应该有利于这种信仰存在的因素。
b.猜想前提证明:寻找有利于民间基层信仰存在的因素(这个可以有,而且这个真的有~)
关于吸血鬼(Vampire)一词的语源,学术界争论不休,大致定为4个候选:土耳其/希腊/匈牙利/斯拉夫语(即巴尔干半岛和北部的斯拉夫语族诸国组成的东正教文化圈)【1】,那么吸血鬼信仰流行的地区也就确定了。而地处欧亚之间,不得不与穆斯林各平共处(至少在表面上)的东正教会,在这个地区对待异端信仰自然要比基督教更宽容,甚至据说有将吸血鬼信仰融入自己的礼拜仪式。众所周知,奥斯曼土耳其15世纪攻陷君士坦丁堡后,整个巴尔干半岛都落入奥斯曼人手中。苏丹虽然在当地抽取重税,但是在宗教等事务上却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宽容【2】。换言之,巴尔干半岛的各个民族可以保有他们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学校教育、甚至法律体系,这也是该地区宗教、民俗包容性的一种写照。
吸血鬼依存农村基础保障的客观条件具备了,接下来是论证合理性:为什么是农村?为什么农民选择、塑造了吸血鬼?
c.处理死者的习俗和对瘟疫的无知催生了“信仰”(哦我的个神奈子啊,这是基本的 忽悠 推理)
不止是欧洲,这个星球上大部分地区在近代真正到来之前,知识与学识都是贵族豪门朝廷垄断的奢侈品(即使是比较文明开化的中国,在隋唐的科举完善、纸质载体成本的降低、田制改革到一定程度前,豪门士族对寒门庶族在教育和知识信息上的获取优势都是碾压的),可以想象东欧15-19世纪部分村民从科学与迷信的角度讲还是相对“蒙昧”的。在他们眼中,身边的人死后,需要进行安抚仪式来送走灵魂(各地习俗对待死者都是惊人的相似),如果受到冒犯的话,有几率会复苏成“活着的尸体”【3,4】,实际上德古拉的创作者Bram Stoker给吸血鬼小说定下的最初名称就是“活死人(The living dead)”【1】,而这些活死人则会给生前的亲人或熟人带来麻烦——吸血鬼吸血与制造附庸设定的迷信来源~bingo~!
除了因惊扰死者产生了带有“传播性危害”的活死人吸血鬼外,疾病的传播也为吸血鬼的信仰添砖加瓦:当一个人因病死后,其家人(因最易受到感染)也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如果不焚烧尸体或用木桩钉入尸体内脏的话,这场危机似乎很难停止。。。这就是当时缺乏对病理学的民众的认知:用吸血鬼制造同类的方式解释病原体传播的现象。而在吸血鬼信仰流行的18-19世纪,鼠疫和霍乱还很有存在感呢。除此外,“吸血鬼瘟疫说”的另一个合理解释是,吸血鬼不擅长应付银制品、阳光、流水和大蒜,对应银离子、阳光中的紫外线、大蒜素可以抑菌,而流动的水和通风则能降低封闭空间的病原体感染率。

本节参考文献引用
【1】陳征洋,紅魔源流考,东方文化学刊第⑨期,p48-150
【2】十三到十五世纪的亚洲和东欧,活力板之父的博客
【3】Anges Murgori.1926."The Vampire In Romania."In The Vampire: A Casebook, edited by Alan Dundes, p23
【4】Montague Summers, Vampire and Vampirism,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ns, 2005, p18
ps:关于本小节c段,东欧吸血鬼原型那段是我根据漫画《红之血族》有感而发并发散思维进行推测,但“吸血鬼来源-活死人-吸血鬼捕食与增加同类的行为neta”的相关论述借鉴了文献【1】作者陳征洋的观点,非我独自思考的产物,不敢居功,特此说明,再此感谢以胡博士为首的东方文化学刊投稿者们对车万传教的贡献~
重点3:三女短暂地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直到太岁卷土重来,面对强敌美铃不寒而栗、心生怯意,但想起与斯卡雷特姐妹的约定(拒绝她们参战的请求,并承诺替她们的父母报仇,自己也会平安回来)与战死的师傅的嘱托,醒悟到往日的和平需要靠自己挺身而出进行守护,恢复战意(本作美铃用布置结界陷阱结合体术打输出,并用纸符防御飞行道具,果然一人成阵不是妄言),但最终被太岁击倒。芙兰因此产生了心灵感应,无视蕾米的劝阻,赶来相助并目睹失去意识的美铃后暴走,发动破坏程度的能力打碎了太岁后昏倒了。闻讯赶来的蕾米望着失去所有生命体征的美铃,想起了太岁第一次肆虐时自己失去父母的悲痛,对命运发起了反抗,觉醒能力逆天改命 “我不接受这样的命运,我们三个应当幸福” 后也昏倒了。捡回一条命的美铃惊恐地发现太岁的尸体正逐渐再生,不得已以很大的风险发动封印,并最终以失去作为一·个·人(这点很重要,后面分析)的记忆为代价封印了太岁。最后美铃只记得自己是个旅人,心中一直有个声音告诉自己要守护面前的姐妹,并以一个萌蠢门番的身份与斯卡雷特姐妹在建好的洋馆“红魔馆”里幸福地生活。





新颖点3:最后的战斗高潮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美铃在boss高大身影下的义无反顾,不是芙兰的能力觉醒,也不是美铃失去记忆(用最宝贵的记忆换来消灭敌人的机会不算是多么新奇的桥段)而是我意识到美铃在本作里自始至终作为一个“人”的努力:即使进行了陷阱布置和战前计划,美铃在面对boss时仍一度想起了之前讨伐boss时同伴在自己面前惨死之状,因害怕失去战意,甚至产生了 “那就。。。先回去,带着姐妹逃得远远的,这已经算是我在尽力了” 的消极想法,这真是人心真实的写照,且与1设相得益彰:正因为这个2设的美铃历经变故、面对非人的绝境存有一点犹豫和怯懦,才显得1设“少女们充满美与技巧与观赏性的符卡对决”显得那么美轮美奂、意义重大;而1设那个异变前没头没脑到“连博丽的巫女都想尝尝看”、异变后基本人物无害的肌肉派门番同样反衬的这个同人描绘的人物丰满。
此外还想做个开放性的结局赏析:从16世纪初活到现在的美铃已经不是常人的范畴了,而从始至终美铃都没有为复仇而追求力量,选择“不做人了”,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蕾米的能力“美铃和我们应当幸福”的作用,这样我想起了咲夜:咲夜曾在永夜抄后表示自己不会为了永生而成为蕾米的附庸,自己将作为人类陪蕾米度过有限的时间(因为常人的一生相对短暂所以才显得多姿多彩和值得珍惜),而本作美铃则因为蕾米的决意一直享受漫长的幸福时光却也因此并不因此感到乏味和苦恼,两者各有妙处,都符合人物性格(至少是我们印象中的性格,门番大大咧咧的元气不被漫长的未来困扰,女仆长心思缜密的忠诚又有辩证的奉献精神)。
ps:这样推测的话本作美铃活到现在是蕾米的能力一直持续发挥作用长达上百年,所以别再说蕾米在东方红魔乡没发挥过能力了,有这续航能力边维持美铃的状况边与开挂程度能力的巫女进行对决还算不是实力的体现吗?
最后的彩蛋:看完本作后,我突然发现了蕾米和芙兰的cp相与印度神话毗湿奴和湿婆的cp相有异曲同工之妙:印度性力派认为大时母(萨克蒂女神)在(摩诃迦梨剧等记录中)将自己的分身赐予世尊毗湿奴时说“作为将幻想化为现实的神,你需要用幻想维护世界的运转,故我赐予你幻力(即摩耶)之相”,而蕾米“操控命运的能力”与护世神用幻力引导世事何其相似(虽然蕾米发动技能时并不能保证事态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掌控地发展下去)!而湿婆则作为毁灭神,负责完成世界创造、维护后的最后一步:毁灭,然后重生。护世神毗湿奴历尽尘世,破坏神湿婆则弃绝于世,毗湿奴曾多次为了世界的运转出谋划策、身体力行地引导湿婆入世,两神又互相敬对方为上主;蕾米姐有操控命运的能力,作为一馆之主决策进入幻想乡,发动异变,与巫女等势力对峙,而芙兰妹有破坏的能力,却长时间与世隔离,红雾异变后姐妹也变得亲近,并增加了馆外的露面率。。。你品,你细品,有没有咖喱味?
(第一次写这种偏严谨的文章,既尝试尽量保证逻辑、有理有据,避免凭空乱想、满嘴跑火车,但大段的正经论述和过于保守的推测又容易使车万杂谈失去趣味性,让同好们觉得枯燥难读,又想随着性子按以前的风格说几句俏皮话。。。大家觉得我这篇文有何特点和不足呢?是否还要回归调侃玩梗的主旋律、将更少量的考究隐藏编排的大段的故事中呢?欢迎在评论区提出,评论越多,下一篇妹红或天空璋相关的文章出得就越快~~~咕咕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