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苏霍伊大概率至今没有吃透苏57的飞控

2019-12-27 07:06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从第3代机开始,战斗机就已经普遍采用了静不稳定设计。什么是静不稳定呢?既然有静不稳定,那么肯定有静稳定。飞行器的设计涉及到高深的流体力学,计算也是出了名的的复杂。不过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瀚海狼山还是以纸飞机为例简化说明。我们小时候折叠的纸飞机,如果抛出去可以飞的比较好,那么就说明这纸飞机的静稳定性很好。因为抛出去的纸飞机已经没有动力,只靠惯性和重力,再借助空气的摩擦力稳定飞行。即使有点风也可以正常滑翔。而早年的飞机,基本都是追求静稳定性良好。也就是即使在空中,动力突然丧失的情况下,载人载物的飞机,也能像纸飞机一样滑翔很长的距离。比如著名的运5飞机,就是静稳定性出奇的好。而一些初级教练机,为了确保菜鸟初学者的安全,也特别强调静稳定性,为此还特别设计出,

上反的海鸥翼,这样即使动力丧失或者学员拉杆超过了幅度,只要自然松开操纵杆和脚蹬,这类教练机就会变成和滑翔机一样自动改平并且长距离滑翔。这就是特别强调了飞机的静稳定性设计。不过过于强调静稳定性的飞机,也有他的弱点。如果作为载人的客机,或者载货的运输机甚至是初级教练机,静稳定性设计自然是好处很多,可以增加安全性能。但是静稳定性过于好的飞机,往往会在空中飞的过于“呆滞”,也就是只适合平飞,但是想做点空中的花哨动作,则操纵力矩过大,飞机就在空中显得笨重。而作为歼击航空兵来说,飞机的灵活性和格斗性能是一直强调的。虽然战斗机飞行员不是人人能当,但是如果当上了战斗机飞行员还追求飞到四平八稳,那么在这类飞机在实战中一定是被首先击落的那一批。



因此到了二战期间,螺旋桨战斗机的马力已经越来越大,而机动性也越来越灵活轻便。适合越来越激烈的空战搏斗。而到了喷气时代。第一代和第二代喷气战机也强调灵活性。但是直到此时,绝大部分战斗机,仍然是静稳定设计,也就是还有一定惯性平飞能力。静稳定战机的灵活性已经发挥到了极致。那么到了第三代战机,此时设计师就考虑了,能不能把这代战机设计的更加灵活,灵活到超过了静稳定的极限。于是在先进的机载电脑和电传飞控的帮助下,终于实现了首次的静不稳定设计。这类战机,说白了,就是如果没有机载电脑和电传飞控的帮助,单单靠飞行员的头脑和手脚,几乎是不可以正常飞行的。一般把这类战斗机,设计成低速下,飞机会天然自己抬头。只有在电脑的帮助下,平尾会自动下压,抑制这种抬头。而飞行员一旦拉高机头空战,那么这类飞机的抬头瞬间会非常的轻盈。抬头和转弯速率会大大加快。因此格斗能力增强很大。不过这种设计也不是没有风险,这就是如果设计师没有彻底掌握这种静不稳定飞机的控制率,



或者电脑的飞控软件里面有BUG,甚至两者兼而有之,那么这类飞机就会莫名其妙的出现飞行员突然控制不了飞机的局面。比如飞机突然高抬头,而飞行员习惯性的压杆,但是飞机会继续抬头,和飞行员的意志完全相反。当年在苏27的试飞和F22的试飞中,屡次出现这种险情并且出现过多次坠机。苏霍伊和洛马到今天也不敢说他们彻底解决了这类风险。而苏57作为一种“拍扁了的苏27”,气动和飞控更加复杂,仅仅软件指令,就有数百万条,先天缺陷非常明显。如果真是这方面的固有BUG。苏57这个项目彻底黄了的可能性都有!


苏霍伊大概率至今没有吃透苏57的飞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