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民众超8成赞同“核共享”,中方回应:别忘历史教训

2022-06-08 09:05 作者:力波观察  | 我要投稿

据日本富士新闻网调查报道,目前有近83%的日本人同意就和美国联合使用核武器或美国在日部署核武展开讨论,而这实际上也就是赞同日本和美国之间进行“核共享”,早先一段时间是日本官方赞同,而民间反对,现在民间也有如此之高的支持率,令人不得不对日本持警惕态度。

关于日本的核武器,早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就提出了“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的三不原则,而在1971年日本议会通过了这项选择,并将其认为是日本的对核态度。

其实当时正值美苏古达导弹危机刚刚结束,美苏冷战仍然在一个很危险的阶段,日本又是世界上唯一遭受过核打击的国家,因此对核武采取了不支持的态度,甚至在议会通过,但核武问题并未写进法律,只是作为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推行。


但不管怎么说,无核三原则一直都在日本官方推行,直到最近几十年这件事才发生了变化,率先提出“核共享”的是日本前首相安倍,当时安倍在某电视节目中大放厥词,由于并非正式的官方采访,安倍的言论也只能被视为他个人的想法。

但安倍此言一出,迅速引起了日本官方的激烈导论,而日本右翼势力甚至开始商讨“拥核”的可能性,不过当时日官方的抵制,这件事并未成功,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日本上窜下跳,先是跟着欧美国家制裁俄罗斯,随后又频繁的接触北方四岛,企图趁着俄乌冲突,在俄罗斯的背后刺上一刀。

论常规军事力量,日本自卫队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实力也不容小觑,而且大部分的俄军都被调遣往乌克兰战场,现在就是“抢”北方四岛的最佳时期,可俄罗斯有一个优势令日本毫无办法,就是俄军拥有核武,普京甚至早在俄乌冲突之初就说过,任何攻击俄本土的国家都要小心俄军的核反击,这也使得日本只能干着急,完全不敢上手去抢。


而且朝方最近频频试射导弹,所试验的方向全都是日本海,而且试射的还有些是洲际导弹,射程据说是可以达到日本的,在这种情况下,感到胆寒的不仅是韩国,更有日本,哪天朝方不满意了,直接甩一枚核弹过来,日本还是防无可防,甚至还被朝方牵着走。

这一系列情况牵动着日本敏感而脆弱的神经,这出现的一系列外交事件又使得日本愈发注意到核武的重要性,日本国内的媒体纷纷开始宣传攻势,向民众宣扬所谓“周边国家的核威胁”,以及存在核武的必要性。

这使得曾经对核武深恶痛绝的日本民众,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居然转过头来支持日本拥核,甚至是闹得沸沸扬扬,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官方不得不出面平定骚乱,日本防长岸信夫在记者会上公开表示,不管是和平还是战争时期,都不会允许美国的核武出现在日本,岸田首相也不会讨论任何关于核武的事情,就这样,才算是平息了异议。


就在一切似乎都朝着好的方向前进的时候,美总统拜登开始了亚洲行,一开始拜登总统率先访问了韩国,其次是日本,在拜登访问韩国期间,韩美讨论加强了联军,准备重启萨德系统,韩国本身也在谋求同美国的“核共享”。

这下子日本可就坐不住了,在拜登访问日本时,日本也趁机同美国讨论了关于武装防卫问题,没想到拜登不仅对日本加强本土防御表示支持,甚至还要等联合国改革后,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

对日本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意味着日本几乎可以放开军备限制,全力发展军事力量,但还不够,纵观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个个都是拥有核武器的,日本要成为常任理事,怎么可能没有核武呢?更何况韩国都在讨论“核共享”,如果韩国开了先例,那日本或许也可以向美国要求核共享。

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国内的“核武话题”言论达到了高峰,美国也将就“核保护伞”问题同日本保持密切的沟通,于是日本官方到民间,一股“拥核”的歪风邪气正在蔓延,很难想象,一旦日本获得了核武,将会出现什么样的事情。

但美国虽然这么说,其实还真不一定在日本部署核武器,首先就是没必要,美国拥有最先进的战机,携带核弹头的空对地导弹可以在战机上发射,随时可以轰炸任何一处目标,而这种战略核轰机美国有不止一架,有这样的武器,即使美国不需要在日本建设什么陆基发射台去震慑“别国”。


其次就是美国对日本还存在很大的戒心,美国在日本部署了5.2万的陆军,还控制了日本的能源与粮食两大贸易,虽然美日之间开展多项军事合作,但那基本上都是美国主导的,像美日联合太空军,实际上美国才是总指挥,不仅如此,美国还对日本的在核工业方面进行严格的监视,日本的核电站都是受到美国的管控,铀和重水也是要经过美国同意才能运进来,这种情况下,日本没法子自己研发核武。


美国更像是在给日本画大饼,但也不排除美国想把祸水引到亚洲的,就日本涉核问题的讨论,我国也及时亮明了态度,日本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结国,反而在商讨“核共享”,而日本作为世界上唯一遭受核武打击的国家,应该深刻反思教训,而不是继续误入歧途。

【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日本民众超8成赞同“核共享”,中方回应:别忘历史教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