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药店系列 | 三方面破解发展瓶颈(上)

县域药店是我国药品零售业“金字塔”的基石,门店数占全国总量约48%。规模约占全国1/3的县域药店,服务着我们国家约70%的城镇乡村人口,在基层医疗健康体系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但是当资本的触角进一步伸向县级市场,尤其是龙头连锁渠道下沉,使得原来偏安一隅的县域中小药店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尽管本土药店有先入为主的品牌优势、当地的资源优势与数十年苦心经营积累的大量忠实顾客。
从全国发展来说,这种县域连锁在发展中会遇到各种瓶颈,归结为三点就是:人才、商品和制度。

一、人才瓶颈
县城本身的人才存量就少,同时管理不规范,对人才的培养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员工没有安全感,跳槽频繁,往往连正常经营所需的工作人员都成问题。

破局思考:
如果老板与员工建立相互的信任,构建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利益,人才瓶颈就会迎刃而解。
对员工的培训则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互相沟通可以激发“我想做什么”的理念,而培训怎能解决员工因为专业能力的“我能做到什么”的行为理念,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秉承开放心态积极吸引人才。
二、商品资源瓶颈
县域药店在商品方面的资源匮乏,更多的供应商停留在省城及地市一级,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寻求差异化。而在这一点上,大连锁的销售规模就具备了巨大的优势。

破局思考:
即使有大型连锁的渠道下沉,但是国家有15万多的药品批文,这个数量是任何一家药品零售企业都永远无法企及的。所以县域药店并非“缺货”,而产品同质化。
想要精细化品类,就要从顾客的需求出发:购药的顾客一类是常见病;一类是确诊的慢性病,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不要试图去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你只能根据你的商圈顾客的构成,有针对性地去满足主流人群的需求。这就又牵涉到顾客需求分析,对药店所在商圈范围内的顾客人群的年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受教育程度等做具体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药店的商品结构做出规划。
所以先商品梳理,这就是一个做选择题的过程,选择哪一部分顾客作为我们必须要满足的,哪一部分是可以放弃的,并据此确定经营商品的种类,这是我们商品结构的宽度。
其次,就是要针对所选择的类别,把商品的深度做好。所谓商品深度,就是把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带、商品剂型、商品的厂家等做深。那么对于商品的精准定位是十分重要的,如“溃疡全能品类”“外伤与溃疡家庭必备药”等等,店员与顾客都能秒懂的定位就是好定位。
第三点,要善于运用一些陈列的技巧,营造出商品齐全的药店氛围。
转载 侵删
请将您在日常销售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对嘹亮和晶远亮这两款产品的意见或建议,欢迎到我们的公众号平台留言。
我们将为您答疑解惑,与您共赢。
衷心期待您的参与 感谢您的支持!